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转换,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翻译创造了原语文本在另一文化系统中的形象。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霍克斯和闵福德的译本为个案,分析了《红楼梦》译本中典故文化内容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指出“忠实”的翻译策略只是翻译策略的一种,而不是唯一可能或唯一正确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人物众多,且人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常语义双关或谐音隐射。本文结合比利时学者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来分析霍译本《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分析其翻译过程中对双关语策略的选择,及对英译名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之偏重,以此分析霍克斯的翻译策略和翻译观。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含有大量的委婉语.在杨译、霍译两个《红楼梦》译本中对死亡委婉语的翻译,体现了英汉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第五回里,贾宝玉梦中神游至太虚幻境,看见十四首带画的诗词,即为金陵判词。十四首诗词实为十四个谜语,谜底即为小说中最为重要的十五名女子。其中,运用了隐喻、双关、典故、字谜等修辞手段,来明表暗示人物的特征、命运与结局。本文将从格式塔视角出发,通过对霍克斯和杨宪益两种译本中修辞翻译的对比分析,发现译文的美当。  相似文献   

5.
关于翻译的标准,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具有多样性,所以在翻译中注意译文的多样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同一个成语往往反复出现多次甚至十几次。虽然。这些重复出现的成语在意义上一般都是相同的,但不能不顾语境而把它们翻译得千篇一律。杨宪益和戴乃遮英译的《红楼梦》就充分地显示了翻译的多样性,其中对“大惊小怪”一词的不同翻译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它的艺术美已经远远超出了语言的范畴。翻译的标准具有多样性,在翻译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在《红楼梦》中,同一个成语反复出现,但由于汉语言的丰富性.在具体的语境中他们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如果译词千篇一律,译文就显得词语贫乏、枯燥无味。杨宪益和戴乃迭英译的《红楼梦》就充分地显示了翻译中的多样性。其中对“鸦雀无声”一词的多样性翻译,尤其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著,其翻译工作无疑是浩大而艰巨的,即使是所占篇幅极小的章回目录的翻译也是颇值得讨论的。目前,《红楼梦》有几十种英译版本,其中具有权威性的代表乃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这些译本分别代表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对于《红楼梦》的理解及在各自理解基础上进行的翻译。文章从杨氏夫妇的译本对古典章回小说的目录翻译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8.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是一种以意象为中心的语言文化理论,其核心概念是意象。《红楼梦》诗词含有丰富的意象,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分析《红楼梦·咏菊》一诗的两个英译本,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诗歌翻译的意象再造。  相似文献   

9.
从翻译文体分析角度,对《红楼梦》的两个经典译本,即杨完益夫妇和英国汉学家霍克思英文全译本进行对比分析,采用Wmatrix进行深层次语义特征等标注,实现语料数据自动提取与对比分析,重点关注词频、词性和语义范畴等在两译本中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译者因所处的语言、文化背景不同,翻译策略各有侧重,这些都在译文的语义范畴中有明显体现。这些发现可为《红楼梦》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中国的艺术瑰宝。对于其翻译,历史久远,各个国家都在不同时期对《红楼梦》都进行过不同的研究,有关它的译本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要属英国汉学家霍克斯和中国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所译的两个译本,他们虽然从不同的目的出发,栗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但是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通过从这两种译本对《红楼梦》习语、人物语言、修辞艺术的比较研究,能让人更深切地领会《红楼梦》莫译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才更有利于汉语熟语的传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很多汉语熟语,两全译本的译者杨宪益和霍克斯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分别归属于诺德提出的纪实翻译和工具翻译范畴。实践证明,纪实翻译是汉语熟语翻译的较佳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霍克斯《红楼梦》译本中人名的翻译进行了分析。根据翻译方法与模式对霍译本中的人名进行了总结:对译者的翻译技巧做了归纳.人名的翻译显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分析了由于文化因素造成的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一些失误与意义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的诗歌与主题密切相关,是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较《红楼梦》中的诗歌翻译,发现杨宪益译本忠实原著,成功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了西方读者,而霍克斯译本采用归化的策略,注重韵脚,使读者产生阅读愉悦感。  相似文献   

14.
之所以选择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红楼梦》两译本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除了它们是到目前为止造诣很高的全译本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两译本不论在文本选择、翻译目的,还是翻译策略的选择等方面都体现了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总之,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都留下自己的印记,对《红楼梦》翻译特别是对由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等人完成的两个英语全译本的研究对推动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概念隐喻作为思维隐喻,是以民族文化认知体验为基础的。因此,隐喻翻译也要受到源域和目标域的社会文化、民族习性、文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红楼梦》中的大量植物隐喻不仅刻画了人物的个性,映衬着她们的命运,还丰富了语言的表达,饱含民俗文化。《红楼梦》两大经典英译本在植物隐喻翻译方面各有得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从《红楼梦》两种版本的翻译中,我们可以看出等效原则在中英互译中有一定的适用性,合理地运用它。翻译质量有望提高。同时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应该把它作为检验和衡量译文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7.
后殖民语境下,归化是强势文化翻译弱势文化文本常用的翻译策略。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翻译策略选择,体现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权力差异。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翻译应相互尊重各国文化,平等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18.
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是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方法。本文立足于“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通过对《红楼梦》两个不同译本中若干例子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杨、霍在有关文化内涵的翻译上所采取的不同处理方法,阐述在“忠实”原则下,文化翻译应灵活运用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  相似文献   

19.
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的目的在于通过异化翻译的手段抵制通顺翻译,抵制英美文化霸权。然而,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的典型异化译本《红楼梦》杨宪益译本在英美国家不尽如人意的读者接受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在文本实践功能方面存在着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以其深厚的文化品格吸引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翻译。在数以百计的译本中,尤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英译本堪称精品。本文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观点,尤其是翻译的目的论出发,对两译本中的片段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