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萝藤乡生态经济建设综合效益评价与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萝藤乡生态经济建设综合效益评价与模型分析陈会英,周衍平(山东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枣庄市峄城区萝藤乡位于枣庄城东郊,与苍山县相邻,东、西、北三面环山,属低山丘陵区。自1987年起,萝藤乡成为由枣庄市峄城区人民政府承担主持,山东省科委下达的“生态经济乡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盱眙县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状况、形成原因及危害,提出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山顶林草防治、山腰经济林带整治、山脚坡改梯治理。并着重论述水土保持治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具有明显的保水、保土、保肥作用,改善生态系统的环境效应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功能,为低山丘陵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五莲县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地处鲁南低山丘陵区,人口51万,总面积1442.7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86%,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近年来,五莲县以发展生态经济为重点,以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县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他们的主要做法有:  相似文献   

4.
固原上黄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示范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原上黄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示范研究始于1983年,目的在于探索黄土丘陵区建立良性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途径与技术。现经8年试验,系统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1 引言1.1 生态经济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生态经济系统工程是运用生态科学、经济科学和系统科学,特别是生态经济学、系统生态学和经济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收集和处理生态经济系统动态信息,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正确处理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内部以及两者之间的复合关系,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合理组建与最佳运行,持续提高系统整体功能的工程技术。1.2 生态经济系统工程的对象与任务1.2.1 生态经济系统工程的对象是由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1.2.2 生态经济系统工程的任务是解决生态经济系统中的总体协调问题,尤其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复合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态脆弱区旅游生态承载力评估,能够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构建区域旅游生态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将GIS技术与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相结合,进行西南山区旅游生态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旅游生态承载能力总体较好,属于中等承载力的区域分布最为广泛,面积比例达35.8%;低承载力主要分布在四川平原和盆地丘陵区,另外在云南和贵州低山丘陵区零星分布,高和较高承载力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和广西西北部山地两大片区;研究区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和旅游活动压力具有空间差异特征,水域面积比例、植被覆盖指数、生物丰度指数、人均旅游生态足迹、游客污染物排放量、人均生态用地面积和水环境污染指数等是影响旅游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分析了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低山丘陵区的光恩乡果林工程建设效益。认为果林工程是快速治理山区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快群众致富的有效途径,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许艳  康国良 《城市建设》2009,(11):59-59
大罗沟小流域项目区地处黄河流域的乌粱素海上游,阴山山系的白音昌汉山中部,属于乌拉特前旗明安镇大罗沟村所辖。地貌类型属于低山丘陵区,土石山区及石质山区。虽然本流域处在内蒙古自治区以风蚀为主的中西部风沙区类型区内,但由于其特殊的地貌类型,土壤侵蚀表现为风水复合侵蚀,雨季水力侵蚀反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秦巴浅山丘陵地区(以下简称“浅山丘陵区”),由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不平衡性,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限制性大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导致环境恶化,生态失调。如何协调浅丘陵地区的人地关系,为各界普遍关心。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一、浅山丘陵区地理环境特征浅山丘陵区是陕西省九大农业区域之一,范围包括秦岭、巴山广大的浅山、丘陵和一系列河谷、坝子,其上限处在秦岭南坡海拔800公尺上下、巴山北坡海拔900公尺左右;下限汉江谷地最低海拔170公尺处。  相似文献   

10.
企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复合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提出了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化与发展取决于复合机制的思想。给出了这种复合机制的构成与作用方式,认为企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复合机制表现为动力机制、演化机制和反馈机制,深入分析了每种机制的作用要素和作用原理,指出三种不同机制的耦合决定了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化与发展,为实现企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廖荣华  魏美才 《经济地理》2007,27(6):990-994
南山牧场生态产业经历了原始农业、种植业、园艺、林业和奶牧业的演变过程.现在奶业已成为牧场所在县--城步苗族自治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南山牧场生态奶业的产业化,不仅带来牧场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拉动了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产生了良好的区域生态效应,其地表水质、大气状况依然保持为国家一级质量水准,草地、森林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但是,南山牧场生态奶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区域居民生态素质偏低问题,精神生态文明与物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人口与自然生态承载力问题等.文章从南山牧场奶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要求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四项基本对策:重塑以“绿色、生命、和谐“为核心的“南山精神“,优化生态奶业产业化体系,修复和重建自然生态,创新区域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动向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进入21世纪,低碳经济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热点。首先简要分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四个转向:制度转向、文化转向、关系转向和生态转向,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认为低碳经济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深化,其实质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归纳为不同类型区域碳排放评估预测、不同尺度的能源与碳排放评估模型应用研究、碳补偿机制及其治理研究、低碳经济的政府治理机制、碳税体系研究、碳足迹的界定与评估、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等7个不同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国外低碳经济研究进行了简要评价,认为国外低碳经济研究注重实践研究,研究方法上注重数理模型的应用,但同时存在模型、政策、机制的适应性问题。最后提出对未来低碳经济研究的初步建议:研究设计符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区域碳排放评估预测模型,能源与气候变化政策关系模型等数量模型;以多学科、多角度综合集成的视角研究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机制及途径。  相似文献   

13.
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建设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腊  刘沛林 《经济地理》2011,31(11):1923-1929
近年来,北京山区沟域经济蓬勃发展,这对山区古村落保护和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沟域经济建设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存在原生态保护的一致性、特色文化传承的相关性、旅游价值开发的紧密性、社会建设与文化传承的互补性等内在关系.从古村落结构、古村落文脉、古村落活力等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评分法,得知当前北京山区古村落价值高,具有保护与开发的价值.针对北京山区古村落的特征及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保护与开发重点的基础上,提出要从完善规划编制、建立古村落资源数据库、培育沟域经济发展的古村落产业、对古村落个体实施整体建设,实施科学定位和错位发展等方面着手,对北京山区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促进沟域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4.
科技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区域科技资源匮乏与协同度较低严重制约区域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因此,促进区域科技资源协同与共享,如何推动各创新主体共同治理、共同发展是政府与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运用2008—2017年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科技统计数据及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哈长城市群科技资源协同现状与未来协同趋势进行测算,结合生态学理论与生态化治理方式,设计区域科技资源生态化治理机制。结果发现:2009—2017年科技资源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态势平缓,其中2009-2011年和2013年复合系统协同度处于低水平协调状态,其它均处于一般协调状态。通过预测发现,2008—2022年科技资源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处于一般协同状态。基于此,围绕科技发展生态环境、区域空间协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设计治理机制,促进区域科技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庆市生态经济可持续性与发展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瑞芝  董雪旺 《经济地理》2006,26(4):669-672,676
生态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及发展能力的定量测度是区域生态经济的重点研究领域。文章基于生态足迹模型,选取了大庆市为实证区域,计算20多年来的生态足迹,发现生态足迹由生态盈余发展到严重的生态赤字,表明人口的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的压力之下,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最后,运用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和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测算了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系统发展能力,指出减少化石能源用地的比重是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提高发展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积极培养替代产业是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思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东景  李培英  杜军 《经济地理》2006,26(2):216-219
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获取海洋产品的经济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面临外界的严峻挑战;海洋经济实质上是海洋生态经济,是陆地生态经济向海洋的延伸;海岸带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实现海洋经济健康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开展海洋资源与环境价值核算,调整和修正海洋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以反映海洋资源的耗竭和环境退化;加强海洋经济省的建设;海洋经济的发展要注重观念、运行模式、新技术和机制等的创新;应强调平衡发展战略与非平衡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刘华  廖树峰 《经济地理》2007,27(3):492-495,491
“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茂名小良水保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生态经济实体。文章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应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小良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科学定量地评价小良当前生态经济发展现状,为综合评价和谋划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思路,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集保护、恢复与开发利用于一体的有效途径,促进小良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参考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研究成果,针对广东生态发展区生态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等基本情况,从理论角度、功能区划和科学发展观三方面分析建立生态补偿的必要性,从省政府角度、生态发展区角度、市政府角度和当地群众角度四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广东生态发展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由宁夏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看生态建设的整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彤慧  姜玲 《经济地理》2002,22(5):612-615
宁夏中部地区是宁夏乃至全国的土地资源及能源的重点开发区域。但是,由于其生态环境具有强烈的过渡性、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往的资源开发活动已经造成了森林退缩、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与土壤盐渍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文章指出上述生态问题的产生也是人们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非整体性行为的作用结果,为此,生态建设要作为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体制建设与生态工程建设等几个侧面共同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保有以往的生态建设成果,实现本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异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蒋国富  刘长运 《经济地理》2008,28(4):636-639
以河南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度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相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及ARCGIS9.2和GeoDA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显著;②总体空间分异特征表现为:浅山丘陵及山前平原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山区县域其次,低海拔平原区县域经济普遍落后;③县域经济空间聚积特征明显,发达经济圈位于郑州-洛阳段及其邻近县市;④LISA值表明,河南省目前存在着三个明显的经济塌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