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社会转型期的财务腐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天宏  李惠琴 《发展》2002,(3):77-78
财务腐败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在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之际,财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其表现形式也随着经济体制的演进而不断翻新,但其基本形式包括了委托代理关系中道德风险,政府官员的寻租设租行为,贪污、侵占、挪用公共财物,挥霍浪费、行贿受贿,关联交易、内幕交易等等。本文拟分析社会转型期财务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治理和减少财务腐败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和办法。对社会转型及财务腐败问题的理解1.何谓社会转型。当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自然经…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县政府性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每年用于基本工程建设投资额高达数万亿元之巨,这对扩大内需,拉动和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工程建设热火朝天的繁荣背后,与一些国家工程建设一样,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一方面,不少地方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工程基本建设,另一方面,工程建设投资的效益和工程质量却不尽如人意,重复建设、高估冒算、挪用资金、损失浪费、挥霍贪污、“豆腐渣”工程等现象比比皆是,给国家、集体资产带来了严重损失,严重影响了廉政建设,败坏了社会风气.很显然,这暴露了政府主管部门在工程投资建设领域存在着漏洞,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孙梦熊 《发展》2016,(2):57-58
现代社会中,职务经济犯罪往往与洗钱犯罪联系在一起,犯罪分子通过洗钱将受贿、贪污等违法所得进行转移和伪装,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洗钱成为犯罪分子的屏障,既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也使腐败分子更加有恃无恐.因此,亟须制定有针对性的反洗钱机制来应对职务经济犯罪中的洗钱问题.本文通过阐述职务经济犯罪中反洗钱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其进一步完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犯罪是指在商品经济的运行领域中,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严重侵犯国家经济管理制度,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依照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经济犯罪的概念从它产生就与商品经济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论述经济犯罪的本质、特征,只有将其置于商品经济的运行过程这一动态领域之中,才可能找到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5.
迎接新生命的罪恶之手程翠英1997年5月,一桩经济犯罪案轰动了嘉峪关的大街小巷,该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折筠美、护士长毛惠珍因伙同本科室其他22位成员集体贪污公款罪证确凿,落入法网。折筠美,女,现年55岁,大学文化程度,系嘉峪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嘉...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利益驱动是各种财务造假的内在诱因。“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非常胆壮起来,……。有50%(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性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因此,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公司财务造假的不道德行为屡屡发生,有的为挥霍公款、行贿、贪污,有的为避税、逃税,有的是想树立企业形象,显现成绩,有的是想获取上市资格等等,总之一切都是为了达到目的,追求利益,实现价值。因此,从财务造假的行为视角看财务造假的形式,其主要有:公司财务腐败、公司内部经济犯罪及公司财务欺诈,也即公司财务造假的三维形式视角。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司法会计鉴定制度的历史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初,随着公有制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财务会计的应用逐渐得到普及,"司法会计鉴定"一词也正是在这一阶段由前苏联传入我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鉴定逐渐被应用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调查取证中,在实践中尤其是在贪污案件中,往往聘请专业的财会人员协助查账,并就犯罪嫌疑人是否贪污公款及贪污数额进行鉴定.于是乎,我国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了司法会计鉴定制度.  相似文献   

8.
一、贿赂犯罪的概念 贿赂犯罪分为受贿犯罪和行贿犯罪两种,我国刑法对受贿罪定义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寻租形式正在我国呈现出一种蔓延的趋势,那就是国家机关中的工作人员集体腐败的行为。集体腐败是相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单个个体的腐败而言的。集体腐败是指拥有一定公共权力的某政府机构中的一些人或全体成员,共同利用本机构的公共权力谋取本单位成员私利的行为。与个体腐败相比,集体腐败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1)行为的主体大,人数多;(2)主体中个人之间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一、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也可以这样说,它是指故意地非法地毁灭或损坏公共财物或公民私人所有的财物.使某项财物的价值与效用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的行为。此罪的构成特征是:一是主体方面特征,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达到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俄罗斯持续威胁乌克兰,西方国家陷入了一场对于可能发生的制裁顺序、实质和影响的极具历史意义的讨论之中,以期改变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利益权衡。过去制裁的历史为决策者制定接下来的规划提供了一些参考。回顾制裁迄今为止,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比较微弱。美国和欧盟都曾对前乌克兰政府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公布了《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据悉,修订后的《刑法》将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罪单设一章,规定增加了间接受贿、私分国有资产、私分罚没财物等犯罪条款,同时在刑法渎职罪一章中,把十几年来民事、经济、行政法律中“依照”、“比照”刑法关于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文改为刑法的具体条款,并针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严重不负责任,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新情况增加规定了具体的渎职行为。《刑法》自1997年10月1日实施以来,各级检…  相似文献   

13.
6月16日,河南省建设厅将对五类钱权交易行为展开检查。这五类行为是:一、企业在承揽建设工程项目中以各种名义支付中介费;二、建设行政部门和工作人员在资质审批和年审等行政审批中收受财物和吃请的;三、公用事业部门在设备、耗材等购物活动中收受生产、经营企业及其经销人员的财物、回扣或提成的;四、建设服务窗口部门不按照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收费服务标准收受服务对象的财物和吃请的;五、建设行政执法部门和人员接受执法对象的财物和吃请的。  相似文献   

14.
经济犯罪预防 ,是指国家凭籍其拥有的立法、执法等多项权力 ,通过采用一系列社会性的措施 ,强化法律的预防犯罪能力 ,铲除经济犯罪的诸多因素 ,达到有效防治经济犯罪之目的的一种法律、政策与社会防卫相结合的综合防范措施。作为检察机关的反贪部门 ,肩负着打击与预防经济犯罪的双重职能 ,而后一种职能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应立足实际 ,在办案实践中要注重标本兼治 ,重点抓好犯罪的预防 ,以监督、控制、管理、教育等手段 ,在科学的基础上 ,有的放矢地开展预防经济犯罪的工作。一、强化预防意识1 .提高对预防经济犯罪必…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十分严重,究其原因,会计行为失控是主要原因之一.会计行为失控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方面来看,主要是会计行为人故意所为,他们一般精通业务,熟悉法规,但为了达到贪污公款、盗窃财物、粉饰经营业绩、提供虚假报表等非法目的,而采取伪造、篡改、虚构等非法手段进行会计处理,从而使其会计行为违反操作规范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 ,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会计制度 ,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 ,也相应地出台了一些有关农村会计管理制度。但是 ,农村会计制度制定和实行没有很好地发挥制约贪污、受贿、挪用等犯罪的作用。仅从会计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方面来看主要表现的问题及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财务管理混乱。个别村干部为达到贪占公共财务 ,有意搞乱财务帐 ,使村民意见很大。近几年发生集体上访 ,越级上访事件大多数由村干部的经济不清而引发的。此外 ,一些乡镇、村屯财务管理体制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 ,突出体现在 :一是财务管理人员分散 ,村干…  相似文献   

17.
票据诈骗罪构成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害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又妨碍了金融票据的正常流通和使用,侵犯了国家对金融票据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以作废、无效票据等非法票据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关于本罪客观方面主要论述了五种行为: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的;签发空头支票或与其预留印签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该罪的成立对犯罪主体没有特别要求,后于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分析了行为人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集体行动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共同主题,凡是涉及到群体或集体的行为或行动的现象都绕不开集体行动这一范畴的探讨。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行为,社会学的社会运动范畴  相似文献   

19.
郭曦  匡晟 《黑河学刊》2010,(11):76-77
预算作为一个国家各级政府公共收支的计划,能够反映政府活动的内容、范围和政策取向。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可以对政府的收支活动进行约束与控制、规范公共资金的使用,防止公共资金的挥霍与滥用,从而有助于财政管理和遏制腐败。然而,在我国由于制度缺失,监督不足,现行的预算体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存在一定的腐败隐患。  相似文献   

20.
《中国招标》2012,(46):42-43
他捏造假业务、编造假工程、策划假招投标,而大行贪污、受贿之实;他召集有关人员密谋策划,编假话、造假象、做假账,制造虚假事件,以应对检察机关的侦查。他就是被办案检察官称为"造假区长"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原区长陈怀生。临汾市中级法院以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滥用职权罪、串通投标罪判处陈怀生有期徒刑二十年。法院审理查明:陈怀生利用职务之便,骗取公款348万余元据为己有,收受他人财物共计189万余元,挪用公款150万元;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1238万余元的损失;在招标投标过程中,采用非法手段,损害了国家、集体、他人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