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河流滨岸缓冲带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河流滨水地带是城市生态资源保护的重点区域,滨水地带的结构对拦截污染物汇入河流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作用。以蓬莱市平山河为例,通过对沿河土地利用开发的调查,对其河滨带不同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定位,分析了该河滨带空间体系结构,研究了城市滨河地区的生态修复方法。以河滨缓冲带构建及功能修复为目标,通过河滨缓冲带域内栖息地恢复、河滨缓冲带域内群落结构恢复、河滨缓冲带域内景观系统功能整合性恢复三层修复模式,提出了适宜城市河流不同生态服务功能的河滨缓冲带宽度和结构体系,为最终河流生态修复方案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撑。研究成果有助于实现河滨带生态景观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陆地和水域两个不同环境的有机衔接,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河岸缓冲带具有截留面源污染、保持水土、调节环境温度和提供动植物生长繁衍环境等生态功能,结构完整的河岸缓冲带拥有更为全面的生态功能.河岸缓冲带的宽度、植物结构与其生态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恢复大清河河岸缓冲带宽度、构建大清河植物群落,能够因地制宜恢复大清河河岸缓冲带生态功能,对华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3.
获取一套科学有效的现场调查数据,是推行河流生态管理的基础。本文以河流生态环境、河岸带植被、河道物理栖息地环境、水生生物(包括水生病毒)等为对象,归纳我国河流生态调查的技术方法,为开展河湖生态健康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入河污染源控制、污染河流水体强化净化和河流生态系统重建等技术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并指出应进一步完善这些技术,加强修复技术机理的研究,建立相应的有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水生态系统中,中小河流占据着主体地位,近年来频繁出现中小河流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现象,逐渐缩小了中小河流的过流断面和流域面积,严重破坏了中小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难以发挥河流的防洪排涝能力,对水利事业的持续性发展产生了阻碍,因此必须要做好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工作。探讨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的基本内涵,明确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的关键性技术,以期促进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工作的发展,全面提升中小河流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功能及其过滤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岸植被缓冲带作为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改善水环境的关键措施,对河岸生态系统的生态及水文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概述了国内外关于河岸植被缓冲带研究的现状,总结了河岸植被缓冲带的主要功能、影响其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和作用机理,并对河岸植被缓冲带的设计、管理和效益评估进行阐述,提出了我国在未来关于河岸植被缓冲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后续研究中仍需加强和关注的重要方向,为今后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人口的增加、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致使河流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河流生态系统日益退化,在加剧水资源短缺矛盾的同时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态修复技术由于具有安全、经济、实用、可持续利用等诸多优点而成为受污河流治理的主要技术手段。该文简要阐述了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因素,从河流生态修复的基本理念出发,对近年来科学研究和实践工程运用较为成熟的各种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综合国内外对于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我国目前在此领域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河流生态护岸建设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国外生态护岸技术的发展概况,分阶段阐述了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生态护岸技术以来的发展历程与应用实践。总结了我国生态护岸建设相关规程的制定状况,具体分析了生态格网、土工合成材料、生态混凝土等生态护岸材料在产品标准、设计规程、工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态护岸植被建设存在的护岸植物品种及群落结构单一,植被选取缺少调查与论证,护岸植被类型未能与河道特点和护岸功能相适应等问题。从生态护岸技术标准制定、生态护岸植物名录制定、传统硬质护岸改造三个方面给出了我国河流生态护岸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京郊区河流生态治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要素,随着北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北京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尤其是水环境出现恶化。北京郊区河流众多,是北京城市生态水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目前北京郊区河流仍存在防洪未达标、水质污染严重、河水干枯严重和河流周边环境脆弱等问题,并通过探讨相应的治理对策和简介北京郊区河流生态治理的四项关键技术,力求为北京郊区河流的生态恢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判定省界缓冲区水质超标影响范围及程度,保证珠江流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的公正、公平性,根据珠江流域主要跨省河流水资源特征及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工作基础,拟定了珠江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质超标影响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计算方法科学,结果合理,在珠江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中具有实用性,能为珠江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市转河作为公众调查的对象,通过街头随机采访并严格控制受访者背景信息比例的方式,预先设定既定问题类别,并分别对其进行基于不同受访者信息背景的汇总统计分析,期望得到关于转河整治后效评价若干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碧流河水库入流消落区生态改善需求,提出了利用潜坝提高主河道和滩地潜水水位,进而改善滩地植被条件的治理技术,并通过对比潜坝建设前后滩地植被状态分析了潜坝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潜坝建设后,研究区优势物种由中旱生植物向湿生植物转变,2020年6月和7月区域平均植被覆盖度较潜坝建设前的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8.23%和20.94%;潜坝对于水库入流消落区落干期滩地植被覆盖度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水库入流消落区生态改善的有效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4.
The use of buffer zones to protect water quality: A revie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t is popularly accepted that vegetated buffer zones are effective in removing water pollutants from surface runoff. However, there is a paucity of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buffer zon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particularly in large catchments with diverse land uses. This paper reviews inform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vegetated buffer zones, and seeks to provide guidelines on their use for water quality control.Investigations into the use of buffer zones are grouped here into three major categories: studies of runoff plots or confined field areas; studies of operational forestry catchments; and studies of agricultural catchments. The degree of effectiveness of buffer zones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all these categories is generally attributed either to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buffer zones (such as width, slope, vegetative cover, or soil type) or to the type of pollutant encountered. However, it is clear that although buffer zones have been shown to work well under small scal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y lack success for water quality control on a broad catchment basis.In this respect, it is important that runoff must enter a buffer zone as shallow, overland flow in order to be slowed or detained, and that excessively channelised runoff will pass through a buffer zone unhindered. Buffer zones positioned close to sources of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are therefore more likely to succeed in controlling water quality.It is suggested that although buffer zones are capable of removing pollutants from surface runoff, the proximity of buffer zones to sources of pollution is more important to their effectiveness than has been generally recognised. In view of this, the successful use of buffer zones for water quality control would require that they be comprehensively arranged along streams and around pollution sources in a catchment, and therefore that a large proportion of catchment area be set aside for this purpose. The real value of buffer zones in any situation would rest not only on their ability to control water quality, but on a number of other benefits and costs associated with maintaining large areas of natural vegetation.  相似文献   

15.
16.
选用3种浓度铵态氮和总磷溶液,分别以0.67L/s、1.82L/s两种流量对河北省围场县落叶松林河岸缓冲带进行灌水试验,分析河岸缓冲带对不同浓度、不同流量地表径流中铵态氮、总磷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随缓冲距离增加,河岸缓冲带对地表径流铵态氮和总磷削减效果呈增强趋势。在相同缓冲距离处,较小地表径流量下对铵态氮和总磷削减率普遍大于较大流量下的削减率。随着缓冲距离增大,较小径流量下铵态氮削减率和较大流量下铵态氮削减率的差值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经20m的落叶松林河岸缓冲带后,地表径流量对各污染条件下铵态氮和总磷削减率的影响逐渐变小。在两种径流量下,落叶松河岸缓冲带对铵态氮和总磷的削减率都呈现出重度污染削减率中度污染削减率轻度污染削减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生态防护带建设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运行后,消落区的生态屏障功能被大大削弱或丧失,在消落区及其以上临近区域构建生态防护带可以有效削减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降低水土流失程度,有利于三峡水库的水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利用。针对三峡水库的水位节律变化特点,依据国内外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研究成果与管理经验,探讨了三峡水库生态防护带的定义、功能定位和宽度估算方法,并提出了三峡水库生态防护带建设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华南沿海防浪林带种植宽度对消浪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关研究表明:植物带的宽度是影响防浪林消浪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此,本文依据华南沿海的实际情况对防浪林树种、波要素、滩地坡度等进行了选取,精细模拟了防浪林带不同宽度时波浪对海堤的冲击及爬高情况,深入分析了破碎波条件下防浪林带宽度对消浪护堤效果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供类似人工防浪林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强化型缓冲带中的植物净化系统进行了研究,对芦苇和蒲草的净化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蒲草和芦苇对水体中总磷能快速吸收、吸收效果显著,对总氮和有机物效果不明显;在最低种植密度(3株/m2)时,后期芦苇对试验效果的维持比蒲草好,在中等(6株/m2)和高等密度(12株/m2)时,蒲草对试验水体中总磷的净化效果较芦苇好;蒲草植株内的总磷含量较芦苇高,在相同时间内收获相同植株数量蒲草比芦苇对试验水体中总磷的移除量更大;工程应用时建议以蒲草为主,芦苇为辅;种植密度蒲草采用3株/m2,芦苇采用6株/m2;为避免植株腐败造成二次污染,芦苇和蒲草应在10月上旬至中旬收割。  相似文献   

20.
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总结了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的主要特点,介绍了植被混凝土绿化技术流程,着重探讨了喷射配方设计、喷射厚度的确定、混合物种的选定、施工工序,并制定出了一套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工程的验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