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茉楠 《商周刊》2013,(25):20-20
短期市场利率飙升被解读为流动性短缺,但中国存量资产和存量流动性并不少。实际上,期限错配、结构错配和方向错配导致的问题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和结构失衡所在。进入1O月份以来,银行间市场利率快速上升,资金面趋紧。银行间市场7天利率一度升至5%左右,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创5年新高,6月份“钱荒”期间短期利率大幅飙升的情形似乎再次重演。短期市场利率飙升被解读为流动性短缺。事实是否如此?从货币存量上看,我国流动性仍比较充裕,信贷规模当前居全球第一,广义货币(M2)约为美国的1.5倍;M2与GDP之比达到2,远超过日本的1和美国的O.7。当前,我国企业信贷占GDP比重达到130%。  相似文献   

2.
当前,M1增速低迷,主要原因是单位活期存款增速放缓和货币乘数下降。受企业活期存款被理财产品分流、企业外部融资增多等因素影响,M1增速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与实体经济基本面和企业资金面的关联度有所降低。因此,不能仅由极低的M1增速就得出资金过紧的结论,对社会资金面的判断要综合M2和社会融资总量等多个指标,更加注重市场化的价格信号。为防止货币供应量增速“过冷”加剧经济下行风险。需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资金来缓解基础货币增速下降势头,通过及时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改善货币乘数,要更加注重运用利率、汇率等价格型工具来调整和引导货币需求。  相似文献   

3.
关于上半年货币信贷形势,我们认为,基本上是按照年初预定的方向进行.M2增速逐月上升,到6月末达到15.7%,人民币贷款增幅则为13.3%.这两个数据基本回落到了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8年1月到2006年6月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主要运用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传导渠道进行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发现:(1)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它对经济变量的解释(预测)能力远高于其他货币变量;(2)货币供应量M2对工业增加值和CPI作出系统性的反应,且M2新息是由央行决定的,表明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3)我国基本不存在货币传导渠道,主要的传导渠道是银行贷款,信贷规模是事实上的中介目标,直接调控经济,并引导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因而,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实际上是两个——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M2,这种调控模式在1998年前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4)两个中介目标调控不同的领域:信贷规模主要针对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主要针对金融市场,这是我国央行的一种现实选择,央行也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两者之间的一致和协调。上述结论对于货币政策实践是有意义的,表明我们更应关注信贷规模指标并以此为核心来调控经济。当然,这种货币传导模式存在缺陷,只是阶段性地起作用。从未来的发展模式来看,要采用包含更多信息的利率作为政策中介,其前提条件是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5.
2011年四季度以后美国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将回升并逐步回归正常增长状态。财政支出增速提高会刺激M2名义增速大幅度提高,显著降低住房销售增速和住房平均售价涨幅。财政支出紧缩会大幅度降低M2名义增速、提高住房销售增速和住房平均售价涨幅。美元汇率坚梃会小幅度降低M2名义增速,较大幅度提高住房销售增速和住房平均售价涨幅,大幅度降低商业银行贷款实际增速。各情景下货币供给增速、商业银行信贷增速、住房销售增速、住房平均售价涨幅、房价收入比等重要指标仍与危机之前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3,(3)
文章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计量方法分析了货币供应量M2、利率与股市变动的关系,并得出在当前利率未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下,虽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两种方式影响股票市场,但货币供应量M2更有效,调节利率对股市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一结论对于货币当局调控股票市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流动性的波动性度量流动性风险,从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两个方面,应用VAR模型首次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变化与流动性风险负相关,其中,M2变化对流动性风险影响最大,M1变化的影响次之,M0变化的影响最小;利率对流动性风险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力度小于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研究还发现,牛市状态下,货币供应量变化和利率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周期长于熊市状态,利率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力度明显大于熊市状态;但熊市状态下,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力度相对较大,其中,M0变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明显大于牛市状态。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2011,(10):21-21
当前CPI环比仍在上涨,尽管8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已经创了六年来新低,M1增速也比去年同期降低了近一半,但物价上涨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9.
2011年央行的货币政策转为稳健,市场的流动性也因此前的多次上调准备金率而减少,货币供应和新增贷款增速均出现显著下降,特别是今年1~2月份的信贷规模均明显低于市场预期。这让货币市场利率水涨船高,也因此让金融机构对资金的放贷更加谨慎。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0.
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但M2存量与名义GDP的比值并不是反映通胀压力大小的适宜指标,其适宜指标是M2的增速。我国M2与GDP的比值偏高,一方面是因货币供应量增速偏高(货币供应过量)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品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11.
国际资本流动下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松  杨扬 《财经研究》2006,32(10):17-25,34
文章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82~2004年间我国长期静态和短期动态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长期货币需求与其决定变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短期动态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较差,M2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不及M1需求函数;在长期货币需求函数中,外国利率与M2之间相关性较M1显著;而在短期货币需求函数中,本币利率与M2之间的相关性较M1显著。其政策含义是,短期操作应提高利率调控当前经济过热,长期选择则是货币供应量不再适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通胀目标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贷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但M2存量与名义GDP的比值并不是反映通胀压力大小的适宜指标,其适宜指标是M2的增速。我国M2与GDP的比值偏高,一方面是因货币供应量增速偏高(货币供应过量)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品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的"升降息"制度特指央行针对银行间市场基础货币的均衡借贷价格进行调整,而非针对存、贷款基准利率进行调整。从2015年1~9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加权平均利率的走势看,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操作总体处于"无序"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广义货币M2和通胀指数CPI在统计量设计上均存在重大缺陷,前者将大量非货币属性的定期存款包含在内,而后者并不适合作为衡量我国通胀水平的价格指标,两者都在"误导"当前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建议央行对国内货币政策的调控框架尤其是"升降息"制度作出调整:放弃M2增速目标,转而采用上海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或隔夜回购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把后者确立为我国的市场基准利率,将"升降息"操作由过去围绕存贷款基准利率进行调整转为围绕隔夜拆借利率或隔夜回购利率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4.
丁志杰 《资本市场》2013,(10):108-109
当前货币金融领域乱象的前提条件是高利率、高利差,而我国货币发行美元化是造成高利率、高利差的根源,必须通过改革从深层次上解决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乱象成因关于当前货币金融领域乱象的分析忽视了货币发行体制这一供给层面的基础性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货币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严重混乱的现象.热钱流入,货币信贷空转.货币信贷快速扩张与流动性紧张、利率高企并存,尤其是6月中下旬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与利率飙升,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正在推进过程中,在存贷利率管制完全放开之前,货币市场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1)作为准市场利率的货币市场利率对部分实体经济变量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甚至优于M2的解释能力,但对另外一部分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不显著;(2)货币市场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短期调控能力较弱,货币市场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通胀预期的引导;(3)利率管制是利率传导机制部分失效的重要原因,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利率传导机制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00 3年 8月 2 8日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新闻发布会 ,向媒体宣布标志着最具影响力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将于 9月 2 1日上调一个百分点。一时间 ,社会各界议论纷纷 ,在证券市场上 ,素有“政策市”之称的中国股市一路下跌 ,引起投资者的强烈不满。但央行对此似乎见惯不惊 ,它更关心的是货币信贷量能否得到有效的控制 ,然而 ,从 9月 2 1日到现在 ,已经又是几个月过去了 ,情况却未见实质好转 ,今年 1月份的货币供应量 (M2 )增速为 18 1%,尽管比上年末下降 1 5个百分点 ,但形势依然严峻 ,央行当初防止信贷总量过快增长的目的看来到目前还没有真正实现。在 8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 ,媒介关心的是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一个百分点是否会对货币信贷产生震荡性的紧缩影响(即货币供给量是否会大幅缩减以至阻碍企业投资从而抑制国民经济的发展 ) ,而没有想到货币供量受存款准备金率的弹性如此之小 ,不但这样 ,反而还大幅上升 ,其变化是令大家始料未及的。我们知道 ,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将会冻结商业银行 15 0 0个亿的资金头寸 ,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要把这 15 0 0个亿上存到中央银行 ,其信贷...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政策正处于数量型调控方式向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的时期,传统的泰勒规则未能成功捕捉中国利率的波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十分必要。因此,在传统泰勒规则基础上,引入区制转换机制,提出货币供给和信贷需求双因素框架来解释中国三大基准性市场利率的波动。具体来说,扩展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服从一个基于区制转换模型的时变参数规则,其中区制按照货币供应和信贷需求的变化划分,并充分利用货币供给和信贷需求信息。研究结果发现,加入区制转换模型后,该框架可以解释短期利率75%、中期利率91%和长期利率89%的相关波动。  相似文献   

18.
温和通货膨胀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来,我国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进入了一个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这一轮温和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而基础货币投放过多主要源于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与M0、M1、M2以及贷款增长率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缓解和释放通货膨胀压力既需要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更需要运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实行"双升"的货币政策,在调升人民币利率水平的同时调整人民币汇率,既升息又升值,但升息和升值的幅度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19.
每种传导机制都对应一定的机构传导途径,金融结构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机构传导途径进而决定了货币传导机制。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结构决定了我国的货币传导机制应以信贷传导机制为主,它与西方的信贷传导机制有所差别,但正逐步与之趋同。管制利率决定了我国现阶段不会是利率传导机制,但利率传导的作用正在加强。进一步的实证表明,GDP与信贷余额之间,物价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信贷余额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信贷对GDP的影响在1998年以后略有减弱。  相似文献   

20.
风标     
《经济导刊》2011,(1):3-3
2011年新增信贷规模拟定为7.5万亿 国家发改委近日向国务院上报了2011年新增贷款规模,初步拟定为75万亿。据了解.对2011年新增贷款规模.发改委和央行最初分歧明显.央行最初提出的规模是65万亿,M2增速控制在13~14%,而发改委第一轮报上去是M2增长18%,对应信贷是8万亿。但最终发改委上报国务院的信贷规模是75万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