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声音     
《经济导刊》2007,(2):7-7
2007年1月15日,韩国政府公布了一系列放松本国公民投资海外限制的举措,以推动对外投资,缓解韩圆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对外直接投资的格局发生了极大变化。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国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对外输出资本,海外直接投资出现了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投资的交叉格局。中国要顺应世界经济潮流,利用国际投资格局中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差异,发挥本国优势对外直接投资,选择正确的投向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国优势和若干国家、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战略,对如何选择投资地区、行业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剧 ,竞争已不在限于国内市场。一个企业 ,无论是否愿到国外寻求发展 ,也不论其规模大小 ,在战略上都必须考虑国际环境这个因素。WTO虽然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壁垒 ,但由于本国利益及区域性集团的利益 ,各种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环保标准、苛刻的卫生标准等又潜在地阻碍了商品的流动。这时 ,为绕过关税壁垒与配额等的限制 ,对外直接投资便成了许多企业必然的选择。然而 ,纵观对外投资史 ,对外直接投资始于发达国家 ,也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或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否有必要进行…  相似文献   

4.
魏晓琴  梁霞 《经济论坛》2003,(23):54-55
一、发展中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的实践汇率制度是一国(地区)对外经济关系及其政策的分支,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器之一。根据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国际经济顾问罗伯特·赫勒提出的“经济论”,汇率制度的选择必须考虑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开放程度、经济规模、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以及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等一系列经济因素。发展中国家选择钉住汇率制正是基于对以上因素的考虑。首先,自本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开始了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  相似文献   

5.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结构不均衡成因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呈现出明显不均衡性,即香港、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占据流量和存量的极高比例,发展中国家次之,发达国家所占比例最低,但该数据并不能反映我国直接投资资本的真实目的。我国与相关国家、地区金融、税收和企业管理政策的差异,以及目前生产技术水平的落后,导致了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结构呈现出以上特点。近期国内税法的调整和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幅度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6.
外资准入政策的制定关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创新。本文根据中国外资准入政策的调整,区分了鼓励和取消限制这两类典型的外资准入政策,并分析了它们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鼓励类政策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在发明专利方面的创新,而取消限制类政策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不同外资准入政策的影响差异主要在于它们吸引高质量外资的效果不同。本文也提供了支持鼓励类外资准入政策产生较多知识溢出效应的证据,并从企业所有制和取消鼓励类政策这两个方面对外资准入政策的影响做了进一步讨论。本文的分析表明,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通过制定选择性产业政策吸引高质量外资是其促进本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已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令人瞩目的新形式之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开始,是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但至七十年代中后期,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所形成的公司数量、投资额、投资涉及的行业和地区,才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恢复,发展,调整和升格是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发展和升格过程中所遭遇的资源约束和由经济发展序列不断升高而带来的国内资本与技术累积不断提高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发达程度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在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地域分布等方面的特征亦与各投资国经济发展序列的高低以及由此决定的国内资本与技术水平的高低紧密相联,同时,日本和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实践是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寻求优势投入要素的组合,因此,对发达国家(日本)对外投资的纵向考察和对不同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横向剖析都揭示出了相互吻合的国际投资时空规律。  相似文献   

9.
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的一般发展战略是:采用小规模生产和劳动密集型技术,重点发展资源采掘业和制造业;采取合资经营方式,首先开拓毗邻技术下游发展中国家市场;并在此基础上,适应本国技术、资本积累程度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提高投资行业的技术、资本含量,拓展对外投资区域,建立多元化市场,不断向发达国家市场渗透。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的一般发展战略是:采用小规模生产和劳动密集型技术,重点发展资源采掘业和制造业;采取合资经营方式,首先开拓毗邻技术下游发展中国家市场;并在此基础上,适应本国技术、资本积累程度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提高投资行业的技术、资本含量,拓展对外投资区域,建立多元化市场,不断向发达国家市场渗透。  相似文献   

11.
从投资国的角度考量,中国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不仅要面临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商业风险,还要应对各种可能随时发生的政治、安全和社会风险.相对于这些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中国政府的对外投资制度就属于可控的范畴.伴随着“走出去”的经济战略,中国的对外投资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政府在制度上加大了对企业支持的力度,放松了管制,给企业对外投资创造了条件.但由于仍存在一些制度政策上的缺陷,反而给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构成了障碍,部分导致了中国企业跨出国门对外投资的困难.因此本文对现有中国对外投资制度进行梳理,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相关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提出金融深化理论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现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许多国家降低或取消利率限制,降低银行准备金率和市场准入门槛,减少政府对银行信贷政策的干预,对银行和保险公司实行私有化;发展中国家还积极推动当地股票市场的发展,鼓励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4—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固定效应模型等考察了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空间差异、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变化趋势与全国一致,中部、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投资存量增长速度较缓慢,同时全国投资总体差异波动增大,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异;2014—2020年间中国各省农业对外投资存量高值集中区由东北方向转变为东南方向,投资存量的分布态势由随机分布变为集聚分布;区域因素、产业因素和制度因素均会对农业投资带来影响,但各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据此,为扩大农业对外投资规模和优化投资布局,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发挥投资水平较高区域的联动性、探索农业对外投资水平提升的区域差异化路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S,肖和罗纳德·I·麦金农在金融深化理论中指出,许多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落后和经济欠发达的症结在于政府过度控制金融操作。金融深化是指发展中国家放弃利率限制和信贷配给等金融管制政策,发挥金融体系引导社会储蓄和进行生产性投资的功能,以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使金融体系自身也获得发展的过程。由于从表面上看,政府每一次放松管制,金融深化才迈前一步,许多人认为金融深化进程掌握在政府手中。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创新在金融深化中的作用,提出创新是决定金融深化进程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创…  相似文献   

15.
杨逸 《当代财经》2021,(1):49-59
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对39个新兴国家1998-2017年跨境资本流动季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国际金融市场高风险时期,新兴国家资本流出激增以短期资本流出为主;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低风险时期,新兴国家资本流出激增则主要体现为对外直接投资增加.第二,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新兴国家资本流出激增不再都是具有避险性质的资本外逃,有时它表现为具有投资性质的对外投资增加.第三,由于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短期投资受本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相反,新兴国家资本流出激增性质的转变导致本国经济增长对新兴国家资本流出激增产生了非线性的影响.因此,新兴国家不必对资本流出激增过度恐慌,应区分资本流出激增的不同性质,坚定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和趋利避害政策,维持跨境资本流动和经济基本面的稳定,促进本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IT化:解决产业空洞化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空洞化是指伴随本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产生对国内生产的替代作用,本国制造业的生产下降并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不容否认,如果生产总量基本固定,因对外直接投资而增加的海外生产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国的生产,削弱本国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导致产业空洞化,但对外直接投资并不是必然导致产业空洞化。因为制造业转移之后留下的生产空间可以由其他产业来弥补,特别是对日本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对外直接投资某种意义上恰好给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一定压力,促使日本确立新兴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地位。  相似文献   

17.
企业产权改革和我国后发优势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后发优势,是指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因为后进所具有的一些有利的发展条件。这些有利条件包括先进国家成功经验的示范作用及其积累的科学技术、高效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理念、社会经济制度等现代文明成果。后发优势理论认为,后起国家由于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技术、管理经验、社会制度等,能大大地减少探索的成本,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谢文心 《经济师》2011,(2):12-13
中亚地区由于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加之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使得其国际地位日显重要。中亚各国在上世纪苏联解体后纷纷独立,并推出一系列的发展本国能源工业振兴经济的战略和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这些优厚的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企业和资金到中亚地区合作。在合作的同时也势必会导致竞争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何利用本国的优势处理好与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是必须思考的。  相似文献   

19.
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新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钧 《经济与管理》2007,21(3):42-46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时主要有两种优势可以利用,一是比较优势,另一种是后发优势。目前,学术界大多重视比较优势的作用,而对后发优势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价值缺乏深入地探讨。因此,将后发优势理论应用于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的分析,把后发优势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理论解说,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以比较优势为核心的西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不足,从而指导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援助政策及动向薛亮在当前的国际新形势下,各国都在积极调整本国的援外政策,以适应冷战后形势变化的需要。日本政府不久前发表的1993年经济合作白皮书,强调了支援原苏联东欧等的市场经济化、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和直接投资以及在贸易政策上进行有效合作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