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是一张已经发黄的黑白照片,是父亲的一位朋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拍的.照片上是脚上没有穿鞋、刚从田间劳作归来的母亲,9岁的我,7岁和5岁的两个弟弟,以及不满3岁的小妹妹.我的家乡是一个偏僻的小山寨,那时没有照相馆,这是我们兄妹几个平生第一次照相.……  相似文献   

2.
哥哥的婚事     
哥哥的择偶很富有故事色彩。25年前,哥哥也不过十二、三岁,就吵着跟母亲要媳妇。我那时6岁了,关于这件事记得一清二楚。那天母亲正在灶前烧火煮饭,我坐在母亲旁边,一边烤火一边帮母亲往灶里塞柴草。我那天那样热心烧火是因为灶膛里埋了两块红薯。红薯飘出香味的时候,哥哥就  相似文献   

3.
有很多青年朋友问我,说现在的社会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我就对他说,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8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离苏联很近。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不也走到了今天吗?我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现象,但我告诉你,信那些该信的东西,因为它能改变你。如果你  相似文献   

4.
风从故乡来     
总喜欢在晚上一个人靠着窗口聆听夜风的声音,这个城市是没有稻田与绿色的山的。可我的联想里有大片大片的竹林与梧桐树浮现。那是故乡的竹林,故乡的梧桐树。我似乎听到了蛙鸣的声音,那像歌曲一样动听的音符,在我袅袅炊烟的晒谷场上跳来跳去……那是一首诗,很美妙的诗。初夏的天空,空旷而高蓝,往事的苦楚和甘甜在夏风里一阵又一阵地涌进来。在我始终如一的骨子里,彻底地善爱着父母。母亲今年69岁,父亲81岁,父亲比母亲整整大十二岁。父亲已老得让这个季节难过。可父亲仍然健康自信地挺着,像青松的精神一样活在我那个到处是岩石的石头凹里,那个…  相似文献   

5.
都说缘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我与会计结缘,冥冥之中也有定数. 我是个地道的农民后代,从小生长在豫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亲曾经在生产队当过会计,记忆中,他会把装订好的会计账簿高高地吊在房梁上.那个时候我很是不解,心中总是嘀咕,母亲把装着馒头的篮子吊起来是害怕馒头被老鼠糟蹋,父亲为什么把几本破账本也看得如此金贵?当我后来从事会计工作后,才真正理解了父亲这个举动背后的深意:只要从事了会计这个行当,无论过去多少年,不论面对什么人、面临什么事,只要是自己经管的账目,都应能一五一十地说清楚.  相似文献   

6.
说起与会计结缘,似乎千头万绪. 我可能天生注定就是会计,我的爷爷是乡村会计,他的耿直和仔细遗传给了我父亲.父亲是渔民,在船上也是负责会计和后勤事务.印象最深的事是,在我小的时候,母亲希望父亲趁休渔期将船上的收音机带回来听听,遭到父亲的拒绝,当时就听到母亲埋怨父亲傻,因为收音机又不会听坏了,也不会有人知道,而父亲则认为这样做是一种羞耻.由此我朦胧地知道了羞耻一词的意思.参加工作后,我从出纳做起,也逐渐明白了会计工作与羞耻心之间的关系,因为"跑冒滴漏"在当时待改制的科研院所那种弱规范内控下,经常是难免的.最初的自律主要源于那颗朴素的羞耻心.  相似文献   

7.
冰糖葫芦     
“冰一一糖一一葫一一芦一一”拉长了的叫卖声在我耳畔响起,又在我脑际索绕。对于冰糖葫芦,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许多往事已模糊不清,但唯独儿时对冰糖葫芦的挚爱,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成串的,象征幸福和团圆的冰糖葫芦每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心里便涌起阵阵说不出的滋味……大概五、六岁的时候,我家里条件不好。父亲在外地工作,一个月也挣不了多少钱,除去自己日常生活开支,补贴家用很有限。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人,住在两间摇摇欲坠的小屋里,一个土炕,放在炕上的两个木柜,和在炕边用石板支起的“餐桌”,便构成了生活的全部家当。母亲用她瘦弱的…  相似文献   

8.
辛祥 《乡镇论坛》2010,(25):39-40
编辑同志:我刚满9岁时,母亲患胃癌去世了。两年后继母带着两个儿子来到我家,他们一个大我4岁一个大我2岁。后来,父亲和继母有幸各分得一套福利房,房改时分别以成品价买到了他们各人名下。如今二老想把家产分配清楚。经过商议,父亲的房子归我,继母的房子给她的两个儿子。  相似文献   

9.
老板的奔驰与员工的班车 舒尔茨也是出身贫寒.7岁时,父亲在工作时摔断了脚踝,没有医疗保险,没有工伤赔偿."我父亲从来没有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过人生的尊严和生活的意义."舒尔茨暗暗发誓,"倘若我有出头的一天,我一定不让别人沦落到这种地步."我们身边有这样的老板吗?同样出身贫寒的中国老板是否也有同样的志向呢?  相似文献   

10.
成思危 《英才》2014,(7):121-121
我这一生有三个转折点。 从小家庭教育给了我中国知识分子爱国传统的熏陶。4岁时,父亲让我读唐诗,6岁读资治通鉴,还有古文观止、岳阳楼记,读不懂他会给我讲。母亲留法,但古文功底也很好。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父亲     
父亲这两年突然间老了许多,头发白了,腰也驼了,耳朵背了,连走路都是步履蹒跚。母亲是一点一点变老的,而父亲是突然间老了。回想起父亲的一生,我常常会泪流满面,因为直到老年,他还是财政聘用人员,尽管为财政工作到六十五岁,因病才得以休息,也没有退休一说,只能算半个财政人。我们兄妹五人,只有我进了财政门,所以说父亲的所作所为对我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2.
父亲因病去世时,母亲刚刚38岁.当时,家里上有70多岁的瞎眼祖母,下有我们姐弟5人,大姐只有1 6岁,而最小的弟弟仅3岁.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父亲一下子撒手西去,全家陷入了沉重的悲痛中,一家大小整天以泪洗面.善良的邻居不由地叹息:"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怎么活下去哟!"那时,摆在母亲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改嫁,要么招一个上门郎.很明显,改嫁是母亲摆脱困境的捷径,但家里的老人、孩子怎么办呢?如果招一个上门郎,就得承担全家七口人生活的重担,并且要善待老人、孩子,这样的人上哪儿去找呢?母亲谢绝了亲戚、邻居的种种好意,把悲伤深埋在心底,带着全家老小开始了艰难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想念母亲     
好久以来,我总想写一写母亲,可一直未能如愿。看着街上洋溢着幸福笑脸的母亲,特别是每当我看到和母亲年龄相仿、满头银丝,却怡然悠闲地乐享晚年的老妈妈,我又一次强烈的思念起已故二十三年的母亲!我是家里的老五,上面已有四个姐姐,父亲一直想要个男孩。听大姐说,母亲生下四姐时,突然不会说话了。可以想象,那时候的农村,对生了四个女儿的母亲,心里该有多大的压力啊!谁知,天意难违,直到母亲三十九岁时,还是生了一个女孩!那就是我。可以想象父亲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与父亲相处的30余年中,我的父亲有没有独自去听过戏,我不知道.我陪父亲"听戏",倒是有一次. 数10年前,农村的文化生活主要是听大鼓书,听草台戏班子唱戏,或者看城里偶尔来放的电影.人们只要听说晚上哪里有放电影或者唱戏的,大人小孩都非常兴奋,哪怕不吃晚饭,跑几里、十几里路,也要去看电影或者听戏.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兄妹几个都会向父亲祈求,父亲都会说:好,你们去吧.但是他从来没有说带我们一起去.  相似文献   

15.
一块老手表     
我戴的一块老手表,已经用了二十多年,虽然样式很旧,但我十分珍视它,因为它对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块表是我父亲平反的那年买的。当时,因为父亲平反,一家人都十分高兴,母亲说什么也要给父亲买块表,说这是吃皇粮的标志。那天,母亲卖了两头猪,专程到县城供销社买了一块上海钻石手表,并亲手给父亲戴在手上。  相似文献   

16.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的责任田开始有五口人的,那时父亲是民办教师,我们姐弟三人都在上学,所以,田里的活儿全靠母亲一个人干。后来,父亲转为公办教师了,哥哥夭折了,姐姐出嫁了,我也上了大学。家里的责任田最后只剩下母亲自己的。母亲的身体因为劳累过度落下了些毛病,父亲从学校回来,给母亲捶腿揉肩,心疼地说:“等我退休了,就跟你一起侍弄这几亩田。”1998年,父亲检查出患了食道癌,不久后去世,母亲扶着他的尸体号啕大哭:“死老头子,你不是说要帮我侍弄那一亩田吗!”在场的人无不落泪。父亲死后,我和姐姐都想接母亲来城里住,她不愿意。…  相似文献   

17.
马东 《财会通讯》2006,(6):I0022-I0023
我父亲马季,原名马树槐,1933年生于北京,35岁和我母亲结婚,1968底我出生在哈尔滨。  相似文献   

18.
我与会计结缘始于我的家庭.父亲曾在函授学校兼职讲课,恰巧是我母亲《工业会计》课程的任课老师,他总是说"会计非常难,你妈妈学得很辛苦",这便是我对会计的初印象.后来,我进入大学,父亲为我选择了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我才开始真正走进会计学的世界.考上硕士研究生后,我师从中国人民大学荆新教授,他关爱学生、治学严谨、豁...  相似文献   

19.
《楼市》2007,(13)
案例背景:最近股市不景气,风险太大,我们夫妻俩商量一致意见:准备把股市的资金180万元全部取出购买一套钱塘江边的江景房,这个决定也得到了双方父母亲的赞同。我先生是个有名的孝子,当然他的经历也特殊,在他三岁时父亲就意外死亡,其母亲守寡把他抚养成人并培养成大学生,先生对其母亲特别孝敬我也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20.
小学三年级,老师布置命题作文《记一件难忘的事》,我写的是星期天在父亲工作的仓库帮忙整理干果的故事。老师在作文中画了好多"双圈"、虚线,一段眉批至今令我难忘。印象最深的是这样几句:帮父亲整理仓库的细节写得很细腻,心灵也美。但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