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宗花 《时代经贸》2011,(10):225-225
农民工是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不断分化的、不稳定的特殊社会群体,由于他们以“农民”的身份在城市从事“工人”的职业,这种职业与身份的不一致使他们在工作及工作以外的生活、消费、从事的工种等诸多方面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因此,社会亟需在完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同时给予农民工足够的重视,立足农民工的现实特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就业资本的身份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转型中国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也是一种不同于市民和农民的社会身份。农民工身份对农民工就业资本发挥着直接和间接的消极影响,是农民工公民资格无法充分实现的因素之一。文章基于"差异政治"的价值诉求,提出了提升农民工就业资本的政治策略,即实施"差异政治"。  相似文献   

3.
梁永佳 《开放时代》2012,(11):135-146
本文依据公开档案,分析了1956年大理地区的一次协商白族族称的“民族座谈会”.作者提出,“白族”族称是一个“名称标准化”过程,它的确定既不是国家权力的决策,也不是学者意见的主导,而是一个由地方精英主动靠拢国家计划的过程.族称的确定可以称之为各种原则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制造共同命运”的过程.这些原则包括“解放”和“落后”的话语、历史根据、避免歧视、易为民族成员接受、符合共产主义价值等.通过确定族称,民族成员的日常知识被陌生化,融入家的共同命运之中,形成了一个短暂的“阈限”阶段.本文无意解构“民族”身份,旨在理解“民族”知识在具体社会场景中的使用及其意涵,进行知识社会学性质的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雍正、乾隆年间,以胡焯猷为首的汀州籍客家移民在淡水河流域开展垦殖活动。现存于世的文书档案显示,他们面对"边疆社会"的潜在风险采取了有效的生存策略,主要依靠从原籍带来合股经营等方式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应对垦殖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他们超越族群、地域、血缘的限制,与其他社会群体产生多元的文化互动,共同构建如书院、庙宇、家族等经济—文化共同体,形成了社会合成机制,在不同的历史情势中转化出不同的社会身份。  相似文献   

5.
阶层关系:对传统身份社会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结构、价值观和体制等方面的变革,单位所有制被大大削弱。由于存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传统的阶级斗争很可能演变成阶层矛盾和利益、观念冲突,并通过合法性程序加以解决。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冲击了传统的身份社会,因而具有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的汽车消费带有明显的奢侈性消费特征,这与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富裕阶层的身份情结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紧密勾连。奢侈性汽车消费是当前中国富裕阶层建构社会身份的重要方式。社会身份的建构是创造社会资本以获取个人利益的重要途径。奢侈性汽车消费的社会功能塑造了当前中国的汽车消费文化,并会对未来中国汽车消费和汽车产业的发展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彦仕 《经济师》2008,(2):130-132
自诩为“一捆矛盾”的林语堂的身份是极其特殊的,他独特的文化身份使他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他以西方人的眼光来审视东方文化,而译者文化身份的建构主要从其译本中得以体现。文章从林语堂的英译《浮生六记》反观其文化身份的“混杂性”与多样性,探析如何通过文本翻译来合理地建构他的译者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8.
联合生产系统中存在负的劳动价值的假说,由斯蒂德曼提出而被霍奇森所沿袭,该假说的提出是基于对马克思的价值范畴的误解,因而是一个伪命题.霍奇森基于斯威齐的价值二重性分析建构的“新价值”范畴,混淆了价值的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霍奇森量的价值决定论根源于“斯密教条”,实质是庸俗的生产费用论与供求价值论的折衷.霍奇森试图把凯恩斯主义的货币论引入斯拉法体系,以使斯拉法体系货币化和动态化,但却忽视了“货币”、“资本”与作为实物量体系的斯拉法体系的不可兼容性.货币化的斯拉法体系本质上是简单再生产体系,不能揭示社会资本运动和社会再生产的规律.总之,霍奇森企图以货币化的斯拉法体系超越并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建构新的激进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论的努力注定是徒劳.  相似文献   

9.
以人工智能应用为核心标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影响着社会建构自我的方式,也塑造了现实社会的发展形态。人与自然、技术的关系以及个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已经被重新建构和型塑。聚焦人、技术和社会的本质三重维度,从哲学与社会思想角度对其进行源流考察和义理论辩,同时对人工智能技术本质进行反身性思考、批判性分析,继而将人工智能置于个体的、结构的及历史的视野中进行再认识、再审视和再建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议题存在外显和内隐两种反向但本质归一的逻辑,“社会为体、技术为用”的人机共生与“自由人联合体”的终极解放之间存在高度耦合,也预示着人工智能与人和谐相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不断分化的、不稳定的特殊社会群体,由于他们以"农民"的身份在城市从事."工人"的职业,这种职业与身份的不一致使他们在工作及工作以外的生活、消费、从事的工种等诸多方面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因此,社会亟需在完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同时给予农民工足够的重视,立足农冥、民工的现实特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和合学的宗旨,不仅是逻辑的建构在本身或理论的演绎结论,而且还关注价值的本体根据,并且使“体”的和合学转化为“用”的和合学,使它进入生存世界的各个层面。和合学是现代文化方式的选择。它在化解当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身与心的激烈冲突中,具有无限魅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进入了一个农村大开发时代,乡村旅游投资逐渐成为中外投资者的"风口",中国隐宿开发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文章介绍了隐宿的主要商业模式和发展依据;分析了隐宿开发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阐述了隐宿开发中主要途径和方法。突出了隐宿开发的商业模式、价值观和消费群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3.
俞鸿 《江南论坛》2011,(11):22-2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作为一种职业和社会身份的农民,在身份地位、生产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行为模式、社会权利等方面,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存在着向城市居民靠拢的趋势,这个过程就是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与宅基的流转相关联,在很大程度上宅基地流转成为农民市民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4.
人文天地     
《开放时代》2012,(2):36
黄俊杰21世纪中国大陆在"王道"与"霸道"十字路口的抉择,不仅决定全体华人社会的动向,也带动世界的未来命运。只有中国大陆走向"王道"的坦途,人类的和平才获得保障。胡翼鹏一个人是否成为隐士,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个人"隐"的行动表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改造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分为二看待传统文化,所谓文化,是指“各种支配社会行为的风俗、传统、态度、观念和特征”,“是外显地、潜隐地指导着、支配着社会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是以社会共同享有共同传递的知识、信仰、道德、艺术、教育、法律、心理总体系及其物化形态的载体。”价值观是一个文化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建构理论,游客的在场体验是多主体共同建构的结果。以《寻梦牡丹亭》旅游演艺观演体验有效问卷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以游客“游前”专业素养为自变量,游客“游后”推荐行为为因变量,游客在场体验社会建构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发现:游客“游前”专业素养并未直接导致“游后”推荐行为的发生;游客在场体验社会建构中在场剧情感知与在场叙说显著正向影响“游后”推荐行为;游客在场体验社会建构在游客“游前”专业素养与游客“游后”推荐行为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据此,旅游演艺项目的管理者可在“游前”加强对游客普及旅游演艺相关专业知识,以提高游客的专业素养;在“游中”加强剧情传播及氛围营造、关注游客对演艺标志的再造、强化演艺景观符号化、提升游客的在场体验,以更好地引导游客的“游后”推荐行为。  相似文献   

17.
崔卫平 《开放时代》2004,(3):111-114
米奇尼克认为自己和他们报纸的使命在于力图寻找一种语言,这种新的语言一方面“用来讨论和评估我们周围的世界”,使得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不至于因为没有得到恰当表述而陷入无效;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共同的语言”,是“为了帮助人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波兰”,促进不同利益、价值、立场的人们能够在一个社会中共存、共处和共生。  相似文献   

18.
《日瓦戈医生》是一部书写和反思20世纪前期俄国人民生活状态、社会发展走向、历史真实面貌的伟大艺术作品。帕斯捷尔纳克以历尽人生痛苦的日瓦戈医生对“永生”问题的探索为核心,展现了其对革命、爱情、宗教在历史中的个体价值与生命尊严的深刻领悟。小说成功地将个体层面的情感道德体验、集体层面的社会历史记忆与意识层面的宗教哲理反思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生命体验、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诗意性思考,建构了“享受苦难”的哲学理念、形成了“天人合一”精神谱系,挣脱生活、实现重生、走向永生。  相似文献   

19.
价值与意义世界的建构需要引领与迎合双重并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需要具有公民意识的社会主体自下而上的领悟、认同、回应与响应。从公民身份的视角可以独辟许多路径促成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如积极公民身份所具有的理性、自律精神及社会责任意识能够增强社会主体的鉴别能力与参与意识;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既是公民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也是构建和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等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注意价值的主体性与多样性;主体需要与利益满足;避免泛政治化倾向;认同与反思应当同时凸显。  相似文献   

20.
<正>“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出现在我国的一类特殊社会群体,其根源主要在于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因此,农民工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制度现象。所谓农民工,简单说来就是指主要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他们主要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仍然保留着农村户籍和权益,同时又无法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农民工现象之所以被社会广泛关注,是因为他们规模庞大,身份特殊,离开农村又难以融入城市,成为经济社会转型中的一类“脆弱”群体。正是因为农民工群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