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宫希魁 《经济学家》2003,(3):120-121
确定中国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即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在不改变农村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去谋求农村有限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思路的根本缺陷是割裂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它单元的有机关联,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单独加以研究,因而实现不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转换与互动。农民的状况只能得到局部的改善和短期的好转,传统的农业社会难以融入现代社会之中,从而阻碍了整个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村应对循环经济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能减轻农业环境污染,更好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在我国农村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障碍是农民过于注重短期利益,政策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比较落后,多数农民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为此,必须转变农民认识观念,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保障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分工与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生产先进技术体系建设,增强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并搞好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从利益分配角度看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的产物,是农业经营制度的又一次创新。农业产业化的目的是为了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和营销过程中的利润,改变农业比较利益低的状况,增加农民的收入。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并没有改变农户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劣势地位,无法达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达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服务是指农村地区为满足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而提供的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公共性的社会服务,不具备物质形态,而是以农业信息、农业技术或劳务等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农村公共产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加大。当前农民最关心、最急需的公共服务主要是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剩余劳动力就业、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落后、农民增收缓慢,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搞活经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发展产业化的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同时也是农村先进生产关系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和发展,将有力促进农民发展产业、搞活经济,从而实现农业的迅速发展及农民增收。因此在当前各种农业发展思路中,努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品  付素霞 《经济论坛》2005,(15):135-136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农民一直是社会的主体。但是近年来在城市改革取得较快发展,城镇职工社会养老框架初步建立起来的同时,“三农”问题和由此产生的农村社会养老建设滞后问题日益严重,这将会给社会的发展留下隐患。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腾飞,社会的进步,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体系显得越来越紧迫。目前现阶段的农村如何搞好社会养老保障,本文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结合广大农民的基本要求与愿望,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王鑫 《当代经济》2016,(26):20-21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难以适应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成为广大农村的现实选择,互联网为“三农”发展带来了新动力、新机遇,若能将两者完美契合,必然会开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的新局面.本文在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现实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农民的重要的财产,是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物权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和维护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规定这些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然而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加速的态势,由此而引发的纠纷和上访案件也是益增多。如何在坚持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进一步搞活土地经营权,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一个极其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多环境问题,并对城乡经济发展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本文提出,协调农村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理性选择应该是: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要兼顾农业持续发展的三个目标,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农村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大系统,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政府要强化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管理,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生产经营形式,已被社会所公认,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发展旅游农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思路,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贷资金必须面向千家万户,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现阶段农业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我国的国情是12亿人口、9亿农民,是一个农业大国。家庭联产承包、分户经营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主导形式。因此,加大对农村的信贷投入必须以广大的农户为主要对象。为了使信贷资...  相似文献   

12.
张雯 《时代经贸》2007,5(11X):31-32
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合称为三农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本文认为应当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找出路,按照这个思路,将沉积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成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不合理、农业整体效益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农民的生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生活的提高必将带来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就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和途径,谈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对改变目前农村消费低迷的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博弈角度分析了农村流通体系对于农村消费的促进作用,提出应从组建农村消费品经营网络、拓宽和强化农产品批发流通渠道、发展农村商业连锁经营、构建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和发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络、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等六方面来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从农民组织化到农业一体化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民组织化到农业一体化,是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制度变革的基本路径。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家庭责任制、乡镇企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一体化)、专业合作社等各种微观经济组织发展变革的回顾,运用制度经济学、博弈论方法分析了从农民组织化向农业一体化转变的内在机理,并论证走合作社主导的农业一体化道路将是我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破口,然而,长期乡村制度供给的滞后成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发展掣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三农”问题现状,文章认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发展思维,建立健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制度供给体系,一方面从农业、农民和农村分别入手,健全以生产者为导向的农业支持保障制度,完善以提升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城乡资源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农村公共保障制度,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关键性制度安排;另一方面从农业、农民和农村整体出发,巩固和完善以共同富裕为旨归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协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构筑根本性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段雯雯 《新经济》2014,(17):33-33
当前我国进入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农村经济虽然比以往有了巨大发展,农民生活从温饱奔向小康,但是在发展的同时,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农业生产力依然低下,农业科技无处着力,农村产业化经营滞后,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不到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纵向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振兴农村经济,使八亿农民富裕起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问题是农民经营单一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起来,农民也难以致富。只有在继续保持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生产,才能使农村经济尽快地全面振兴。为此,国家的“七五”经济建设的战略布局和主要方针中指出:  相似文献   

19.
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实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在各地看到的往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混合型、多样化的新模式,走的是一条兼容性较强的道路.从目前的农业和农村政策取向来看,这样的混合型、多样化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和经营形态在中国农村将长期存在,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将不断相互碰撞和重新组合.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将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大战略中处于一种关键性的位置,而土地制度的变革必然受到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两方面因素的制约.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需要改革和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结构.而各种要素的碰撞和重新组合又和农村上层建筑的权力结构交织在一起,也必然影响到农村基层治理结构的变革方向.在这种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和经营方式的选择中,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始终是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全面小康的关键点和落脚点都在农村和农民的小康。随着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三农”问题更成为理论界关注中的焦点。当前,理论界普遍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进而有效缓解“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从广义上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就是一个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