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当前农地流转的特点、问题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当前农地流转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健全农地流转服务和管理机制、纠纷调解和仲裁机制、农地管理和保护制度、农村干部培训工作机制,加快农地流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各项政策,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化解农地流转中的各种矛盾和风险等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我国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并没有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经营主体与土地的最佳组合,农地经营的规模还不是很大.影响最佳组合的基本因素是农地经营权的流转形式和流转机制.提高流转规模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市场机制创新,一是要形成合理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市场价格.二是探索建立区域性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综合市场.  相似文献   

3.
赵程 《魅力中国》2011,(20):155-155
本文对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研究进行国内外理论评述。结出阻碍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通过分析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农地流转政策的建议,如深化农村土地的产权改革,完善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加强对地流转的监管,帮助农民和企业规避土地流转的风险: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多层次的农村保障体系,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娟 《改革与战略》2011,27(7):108-110
农村土地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劳动力的高效转移,是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土地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内在联系出发,分析了劳动力转移中兼业经营降低了土地流转效率、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劳动力转移、创新农地流转机制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地流转:失范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珍  林鸿  何格 《特区经济》2011,(2):174-175
农地流转有利于优化农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民增收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在对我国当前农地流转失范的表现作了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农流转失范的原则,为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制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从规范农地流转的程序及政府的干预行为、完善农地流转价格机制、农地流转后的用途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农地流转失范提出了几点可供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已经普遍展开,以市场作为农地资源的配置方式是必然选择。该文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发育程度不同的三类区域分别作为初级、中级、高级阶段的标准,构建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阶段判别函数,对研究区域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进程进行相对阶段判别分析。经过分析得出,当前重庆市忠县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化程度较低。提出建立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培育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构、明晰农地产权关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农村土地流转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分析了在新的背景下加速农地流转的关键问题:一是积极探索新的流转方式;二是要建立稳定长效的流转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农地的快速稳定流转,充分挖掘农地的生产潜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地缘何被抛荒:基于湖北农村土地现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农村实证调查的结果显示了农地抛荒的重现与蔓延之势。农地抛荒的结构原因并非在于农业比较收益较低,而是人地关系紧张所致的适度规模经营困难的结果,引发了家庭分工下老人种田的现象。技术制约、责任弱化和流转不通畅导致了老人种田背景下的农地抛荒。解决老人种田背景下的农地抛荒现象,需要在技术层面改善生产条件,强化主体责任,推进土地流转,在结构层面培育新"中农",完善农地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重庆市忠县为例,分析了2002—2007年流转农地用途变化的特征,借助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流转农地用途变化的驱动力,为严格流转农地用途管制提供建议。研究表明:流转农地的“非粮化”现象突出,农地流转市场发展驱动、土地利用比较利益驱动、地方政府引导行为驱动是流转农地用途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在实际流转中,应建立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并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严格流转农地的用途管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地实行规模化经营已迫在眉睫,但现存农地制度中存在农地所有权界定不清、土地流转中制度不完善和操作不规范以及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不利因素,阻碍了农地规模经营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沁阳市西万村农地"整村流转"的调查,分析了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地规模经营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化取向的深度改革推进下,必然触及到市场基础制度层面的农村土地改革问题.通过对农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历史考察和文献检索,深入分析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尚不能自由流转而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经济学视角剖析农地经营权自由流转制度障碍,概述目前农地流转的各种方式及特点,并对农地流转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得出相应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红 《特区经济》2006,213(10):159-160
以家庭承包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曾经大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农业向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的发展,农地流转应运而生。在当前应通过实施农民再教育工程、完善农地流转的市场主体、规范农地流转的宏观调控手段来促进和完善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3.
匡远配  彭云 《科学决策》2023,(9):124-137
农地流转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探究农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及其背后发挥调节效应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2005-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农地抵押贷款与农作物种植结构在此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农户长期投资尚未表现出显著性影响。因此,需稳步推进农地集中流转、因地制宜选择农业机械化模式、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深化农地金融改革和合理引导农户长期投资,从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南宁市马山县片联乡为例,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探索农户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得出的结论为:有效组织保障的缺失、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的落后、利益补偿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农民本身的恋土情结等因素影响了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为此,应完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5.
农地发展权流转市场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发展权自身包含着市场特性,应该在农地发展权流转过程中合理引入市场机制。按照市场原则建立起农地发展权一、二级市场,结合我国的国情,分析了农地发展权市场运行机制,探讨了农地发展权市场主体、农地发展权价格和农地发展权的市场配置等构建市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曹正勇 《乡镇经济》2008,24(3):32-35
大力培育农地使用权市场是促进农地使用权健康、合理、有序流转和集中的关键。大城市郊区因地缘优势往往成为农地使用权市场的“温室”和“试验田”,对大城市郊区农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整个农地使用权市场的培育。文章以成都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分层聚类、对比等方法对大城市郊区两种农地使用权流转模式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培育农地使用权市场提出了要因地制宜、为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提供制度环境以及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并规范其行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侯微 《乡镇经济》2009,25(10):4-7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地制度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从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重塑农民为部分产权主体,到承包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实现土地流转,再到明确提出建立农地要素市场的目标,最后到以打造农地财产权为重点的农地制度改革来完善农地市场的四个阶段,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地制度市场化变革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刘克春 《特区经济》2009,(11):160-162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我国农村现存的农地制度没有阻碍农地使用权市场的发育,延长农地承包期并不必然创造有效的农地市场和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现行农地市场发育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地供给不足。建立有效的农地市场不仅取决于农地制度创新和切实保护农地产权,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的农村金融和保险市场等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9.
农地流转市场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争论是当前影响农地流转市场化政策准确定位的关键。本着“农民本位”、“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市场正义对其进行辨析,该文断定:农地流转市场化前提是清晰产权或稳定承包权,而非经常性或定期性调整;农地流转市场发展呈现从“有市无场”向“有市有场”渐进转变;“离土不离权”还是“离土又离权”取决于农民自愿与机会成本高低;健全与完善农保,增加补贴,削弱农地保障功能,杜绝以农地换取保障的做法;把握规模“大”与“小”的辩证法,让农民有能力和敢于自觉流转,实现农地适宜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20.
吴德慧 《特区经济》2010,(8):196-198
为了加快河南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机制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土地供需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土地市场竞争机制是我省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构成的三个要素。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机制需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保护耕地、公平、公开、公正等原则。明晰农地流转的产权关系、规范农地流转行为、推行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是构建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