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乔根森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串测且方法简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度量的方法建立在生产者行为新古典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竞争均衡假设是新古典理论增长分析的起点。新古典生产者理论认为:生产者在生产函数的约束(即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下,追求利润极大化。该理论可表述为如下模型:上式中,t为时间,用来表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Y为产出的数量(以增加值来度量),K为资本投入的数量,L为劳力投入数量,Ph,P分别为相应的资本和劳力投入价格。。、。。。,。,。。。、,。,V(t)+V(ti)。‘.k.。。,‘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平…  相似文献   

2.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是促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的重要手段,那么与此契合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如何影响农业TFP?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7-2017年农户数据,运用面板随机前沿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农机购置补贴对农业TFP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农业TFP增长率没有明显作用;(2)补贴效果在规模农户、平原地区及土地细碎化程度较轻的地区中更为显著;(3)机制检验表明,农机购置补贴增加了农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可得性和规模,扩大了政策受益面,起到了提质增效的作用,但会受到交易费用的制约;(4)进一步对TFP增长率进行分解后发现,农机购置补贴对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不足是导致其对农业TFP增长率影响不显著的重要原因。文章结论为如何提高农业补贴效果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生产要素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了1985年与2004年中国各省(市、区)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比例的变化,然后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两个时期要素产出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随着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深入,土地与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比例呈下降趋势,而资本的投入比例日益上升。就产出弹性而言,2004年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最大,劳动次之,土地的产出弹性最小。但与1985年相比,各要素的产出弹性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资本与土地的产出弹性呈现幅度不等的下降,而劳动的产出弹性则是上升的。研究同时表明中国农业产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近期内增加农业的资本投入对农业的增长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及对我国若干农业问题认识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全面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于我们研究现代经济条件下土地制度的变革,土地(即农业资本)的投入,土地税费政策的制度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新古典分配理论,劳动的价格由其边际产出决定,劳动所得比重取决于其边际产出和投入数量,这不仅是生产达到最优经济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评价劳动报酬占比是否合理的标准。从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看,我国实际的劳动报酬占比低于劳动对产出的贡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资本深化虽然有助于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但是由于较低的利率扩大了资本的使用规模,这使得资本深化对我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产生了显著的负效应。此外,劳资力量对比、经济波动对劳动报酬具有显著的影响,导致了我国实际劳动报酬占比偏离了劳动对产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持续农业的生态学理论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持续农业理论体系蕴含着各种生态学理论,包括多样性理论、平衡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干扰理论、生态位理论、生态交错带理论、竞争理论、尺度效应理论、最小因子理论、食物链(网)理论等。这些理论在持续农业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农业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包括人、作物、杂草动物微生物.土壤水资本能量的输人以及这些输入源等。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即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应符合”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这三个标准。结构合理是指适宜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胡国亨 《发展研究》1995,(10):10-12
在谈论中国农业发展路向这个问题之先,必须交代一个当代农业的三个模式。第一个是绿色革命模式。这是指稻米改良种子的高收成及运用肥田料、灌溉及杀虫剂等的农产作业方法。这个模式包含了两个变式。其一特点是以机械化及化肥为基础,强调能源密集、农场规模大、机械化与电气化。若以机械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是实现中国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一种模式,其主题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基于这一看法,较系统地讨论了两个基本问题:(1)农业的内在机制是“人与自然”和“经济再生产(经济系统)与自然再生产(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并提出和分析了与农业整体系统相应的两个主要层次结构和17个可供多学科通用的分析程式;(2)依据协调发展和最大综合效益原理及生态经济概念与原则,概括提出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对策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农业产业化的纵深发展,对于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在理论和实践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要不要组建?如何组建?怎样运作?政府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就这些问题谈几点认识,以抛砖引玉。一、以能否形成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组...  相似文献   

10.
农业比重与农业现代化负相关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比重与农业现代化负相关规律郭剑雄一、经验归纳1、截面数据。当今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差异经常分别用两个方面的材料加以揭示:(1)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2)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程度。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国如上两方面的材料放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印度截然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发展战略更接近于传统的发展战略:建立强大的、能给为数众多的农业人口提供工作的工业部门。中国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例只有34%。而印度则相反,它重视的是服务业。印度的服务行业在GDP中占50%以上,而工业和农业则分别只占26%和22.8%。一个国家的发展,通常是农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下降,而工业所占的比例不断扩张。印度的经济结构更像是中等发达国家。中国正  相似文献   

12.
资本运营水平低是企业管理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运营的资本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即实现规模效益。探讨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对策,对于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国有企业规模经营状况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以国有企业为核心展开和推进的,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主体地位。如某省(陕西省)大中型企业资产占有量达66.6%(其中大型企业占36.l%,中型企业占30.5%),小型企业占33.4%。国有大型企业每户平均占有国有资产总额为2.3亿…  相似文献   

13.
农村改革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就是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施。这一举措对中国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但是 ,自1984年首次出现“卖粮难”之后 ,这种政策所引爆的能量在逐渐减弱。目前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虽然不能说是土地承包责任制这种制度的必然 ,但它却是许多矛盾的焦点。1 土地承包责任制与资金投入之间的矛盾。投入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没有农业适量的投入 ,发展农业经济是一句空话。由于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使得以家庭为单元的土地使用规模很小 ,加之农户自身经济力量单薄 ,这就限…  相似文献   

14.
固定资产投资对浙江农业产出影响的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投资通过产业部门的关联作用,产生拉动和推动作用,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的增长,且这种促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本文利用浙江11地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就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实证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各地市农业产出总体具有促进作用,但地区之间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当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出弹性系数较小,且温州、衢州和丽水的系数为负值;滞后一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出的弹性系数要大于当期,宁波和衢州的产出系数为负值;滞后二期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出的弹性系数最显著。这说明即使在投入要素收益边际递减规律下,资本仍是浙江农业产出的增长重要原因,但各市存在比较大的区别。因此,为促进各地市农业产出的增长和全省产出的均衡增长,应进一步扩大农业资本投入的规模。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民、农村(简称“三农”下同)的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国是拥有12亿多人口,9亿多农民的大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如何,对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关系极大,笔者认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关键在于增加投入。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战略研究●余蔚平在我国农业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强的人口,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中国能够将一个什么样的农业带入21世纪,中国农业能否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是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人民生活正在由温饱阶段向小康阶段转变。近年来,中国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不断减少,而人民生活水平又需要不断提高,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农业知识化指数测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讨论主成分分析法的一般原理,接着利用该方法采用每户拥有电话机数、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增加值比例、农村专业人员占农村总就业人员比例、农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等四个指标测算中国各省市农业知识化指数,并结合实际提出提高黑龙江省农业知识化水平的三项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伟  蔡志洲 《新经济》2005,(3):56-60
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来看.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这种不适应表现在两个方面:是直接融资的规模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2003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所占的比重为23.6%,而发行股票所占的比重仅为0.2%。直接融资仅为间接融资的0.95%。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两个市场的融资平分秋色形成鲜明对照。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时期,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领域规模持续增大,投资领域逐步拓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规模显著扩大,形式不断创新,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的组织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逐步多样化。但是土地、融资、人才和科技瓶颈是社会资本投入的主要制约因素,部分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农村投资效率不高,政策支持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政府过度干预加大政策风险,资本下乡监督管理机制严重滞后。基于此,本文建立了一个扩展的威廉姆森经济治理分析框架,对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状况、特点与问题做以较为全面的分析。总体上看,在"十四五"时期,应创新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多元投融资机制,强化顶层设计,细化操作方案,加快健全社会资本下乡的用地、人才和融资保障机制,吸引、培养和保护更多的企业家型人才,健全社会资本政策支持体系,优化社会资本参与的政策环境,健全利益联结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和完善农业产权市场,增强投资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