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不仅需要长期的大量资金投入和相应的制度政策予以保障,同时,国家和生态建设的社会受益者还应对重点地区、重点流域、重点部门予以相应补偿,从而构建起一种良性运转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和切入点,伴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西部生态立法的紧迫性日益凸现.作为法律内在价值的体现,应当如何正确定位西部生态立法的目的?在立法过程中,应当遵循怎样的立法原则,才能切实保障西部立法目的的实现?本文旨在通过对西部生态保护立法的若干问题的探讨,为我国西部生态立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截止2002年底,中国县级市以上的资源型城市约有120余座,但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开采,其中有50余座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应当在“破坏者恢复、使用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的指引下,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生态补偿资金,既要依靠国家投资,确保生态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同时也要依靠其他渠道,包括:实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收取矿产资源费,用于自然资源的养护、更新与恢复;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基金,集中社会财力、物力进行生态建设;开展对外交流,引进外资;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4.
针对西部大开发中发展目标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在建立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时应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责任主体,积极开展生态补偿立法活动,建立长效稳定的资金渠道和有利于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体系和有利于生态建设的利益分配格局,确立“退耕还林”长效机制,研究制定促进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将陕西确立为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综合改革实验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并制定了长远治理规划,确定了总体奋斗目标.海西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迎来了历史性机遇.本文就海西草地生态现状以及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海西草地生态建设,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副部长张佑才9月23日在农业综合开发支持西部大开发政策措施研讨会上 ,提出了三项主要政策措施。第一 ,国家农办今后每年增加西部各省区市列入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的数量并坚持与支持贫困县相结合。第二 ,继续调整投资结构 ,逐步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支持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太行山绿化等生态工程建设。国家农发办将专项支持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建设 ,地方也要积极配合。生态脆弱地区 ,今后新增资金的安排 ,要适当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 ,生态环境比较好的项目区也要防患于未然 ,保证有必要的投入用于生态建…  相似文献   

7.
加强生态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之一,并作为首要任务抓紧实施.这是改善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存环境、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全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完全符合西部地区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直接关系到华北、东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在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央决定,今后10年西部经济要上一个大台阶,西部将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资源税改革不仅将从新疆扩大至整个西部地区,而且将从天然气扩至煤炭、原油等资源领域;而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水源涵养地,西部也将成为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酋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云峰 《内蒙古工作》2005,(8):18-19,43
鄂尔多斯市境内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占全市总面积的48%,丘陵沟壑区、干旱硬梁区占总面积的48%。恶劣的生态状况,不仅制约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且严重威胁着华北和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长期以来,市历届党委、政府将生态建设作为求生存、图发展、谋富裕的根本大计和最大的基本建设来抓,坚持不懈地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们抓住国家重点支持生态建设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艰辛拼搏,  相似文献   

10.
湖南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关系到澧水、沅水下游和洞庭湖区的安危,其生态功能、经济功能都十分重要,只有坚持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略,才能保证该区域及其相关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明确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以生态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很重要的一方面。通过介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并对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这对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专项基金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但现行转移支付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需要,西部地区依然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现实困境。本文以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理论为基础,对新疆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生态补偿视角下新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为此中央又作出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六个着力”,其中之一就是“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可见,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突出生态建设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陈铁军 《珠江经济》2007,191(7):51-58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要想有突破性进展,必须在利益机制上有所突破,充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才可能找到一体化的真正动力。面对泛珠三角地区资源过度开发而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需要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通过此机制明晰资源产权;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资源产权的有偿使用;以制定合理的价格为导向,深化资源价格改革,让广大群众分享资源收益。为改善"泛珠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在"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下征收生态建设税,并将之主要用于西部生态建设。更重要的是,为了保证生态建设的持续性,必须建立上下游之间生态建设的利益补偿机制,并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使下游受益地区承担一定的生态建设成本。另一方面,面对珠三角地区不断扩延的"民工荒"现象,要及时建立起农民工利益补偿机制,适当提高农民工工资,加速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户籍制度,以人为本,建立服务型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森林生态服务这个概念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由于森林生态服务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性质,所以对其进行补偿在森林生态建设中就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森林生态补偿方法的总结和对比,得出中国现有森林生态补偿模式和方法的不足,并针对性地借鉴了国外三方面成熟的经验,以求丰富和完善中国的森林生态补偿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今年国家财政将优先支持七大领域 今年国家财政资金将优先支持七大领域:新农村建设、科教文卫、社会保障、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7.
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至关重要。西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部分地区已丧失了基本的人类生存条件,使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长期处于极端贫困状态,在加强这些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时,如何有效地解决这部分特别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13,(10):84+1
新津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南部,幅员330平方公里,辖11镇1乡,总人口30.87万,境内五河汇聚,顺着长秋山脉,穿流而过,自古便有“蓉城南路第一景,川西名胜上河图”之美誉。
  新津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生态山水田园城市”和“幸福新津”建设的重要举措,高水平编制生态规划、高投入建设生态环境、高起点发展生态产业、高强度实施生态整治,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2007年起,全面启动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县创建工作,同时启动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深入开展国家和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和省级环保模范县、国家园林城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县、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自治水利厅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结合”的治理原则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统一”的治理方向,顺应客观规律,尊重先进科学,上下协调配合,扎实开展工作,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将我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全区共开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生态补偿(国际)研讨会于日前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生态补偿说到底是个社会公平问题。”环境经济学家安德雷·维斯特认为,一些人多占有了环境资源,另一些人占有得远远不够,国家应该在他们之间进行平衡和调整。这种平衡和调整指的就是生态补偿。然而,生态补偿谁来补?补给谁? 怎么补?却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问题。无一例外的是,所有的学者都在努力寻求生态补偿的“草根之路”,并希望草根终能长成大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