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炜 《中关村》2010,(10):64-67
“以前是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现在随着全球化的过程,世界变平了.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经验也可能对发达国家有启迪。”——张秀英  相似文献   

2.
勒川 《中关村》2013,(12):72-73
2013年10月30日,由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主办,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承办的中瑞企业国际化论坛在海淀举行,本次论坛以“政产学研齐发力、促进企业国际化”为主题,紧密围绕着海淀企业国际化从政府支持、产业需求、规律研究等三个方面展开。出席论坛的有瑞士苏黎世大区中国区总负责人秦兰,瑞士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教授Prandini,瑞士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国际金融分析师吴娟,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难熔材料分公司副总刘国辉,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执行院长柳进军、副院长尧川,论坛由副院长张国庆主持。  相似文献   

3.
马文良 《中关村》2013,(1):80-81
“‘政府搭台、机构唱戏、企业得实惠、品牌回馈全社会’,这是海淀园一直坚守的信念。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国际化、全球化和品牌化关注,我们认为这也是组织园区内企业进行国际化实训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张秀英 《中关村》2004,(8):41-41
4月2日,印度软件界的"大师级"专家萨珠达斯·古博塔教授从海淀区区长周良洛手中接过一张大红聘书,成为海淀区第一个软件发展方面的"区长首席专家顾问",这是区委区政府利用专家优势谋发展的一个战略决策,也开创了海淀园使用外国专家的先河。海淀园的外事工作始于1988年,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园区逐步形成的国际化服务平台(政策平台、网络平台、交流平台、合作平台)建在为企业服务之中。这次印度专家海淀园的成功之行,就是基于园区与企业共建的海淀园国际化服务平台之上的。在90年代初期,海淀园的企业缺乏对海外发展理论体系的研究;缺乏本地化…  相似文献   

5.
马文良 《中关村》2013,(1):47-49
"我们应该将‘生态文明’的精髓应用到具体工作当中,尊重其基本法则,发挥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的先行先试作用。全球创新风潮风起云涌,制定符合规律的创新政策,积极扶持企业融入国际化的舞台,这对园区而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马文良 《中关村》2010,(3):14-19
中国当下有两大战略国策:一个是“和谐社会”,一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后一项国策的呼声,最先来自于科技圣地和创新沃土中关村。这也是去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初衷。又是一年春风绿,我们且来看看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园生长出哪些中国的希望昵?  相似文献   

7.
勒川 《中关村》2008,(5):22-23
2008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迎来了成立20周年,同时也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春天。从1980年第一批科技人员下海,开创民营企业发展的先河,到20世纪80年代“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兴起与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成立,  相似文献   

8.
杨祖茹 《中关村》2008,(5):24-29
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创新、创业史。创新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每个企业在其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必须注进新鲜的血液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中关村的20年也就是创新的20年,在这个大舞台上,很多企业因为走在前列而发展为在国际上很有竞争力的企业,有的因为停滞不前倒闭。在这个风云变化的竞争中,如何吸取别人的创新经验为我所用,事关重大。这些年,创新体系建设在整个国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海淀园创新历程”研讨会着重从“创新历程”开始,力图系统地总结这20年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同时科学地谋划未来,使中关村海淀园进一步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越 《中关村》2011,(12):18-18
相信许多人都没有忘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作为海淀园的发祥地,“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的剧变,从侧面印证着海淀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吴炜 《中关村》2013,(1):18-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相比5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