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分别推出现金分期付款、“万用金”和“财智金”业务以来,商业银行提供的信用卡透支现金分期还款业务陆续受到多方批评。有的指出这种业务所需利息等费用仅为普通信用卡取现所需费用的一半,是协助客户变相套现;有的认为该业务年利率只有百分之八,  相似文献   

2.
《中国信用卡》2008,(21):44-45
红棉信用卡 1987年,中国工商银行在广州发行了红棉信用卡,以广州的市花—木棉花(又称红棉花)命名,以红棉花和稻穗(广州市简称“穗”)作为卡标,以海珠桥作为底图。此卡是牡丹信用卡的前身产品,具有购物消费、存取现金、信用透支等功能。此卡按信用等级分为金、普卡,金卡透支额度1000元,普卡透支额度500元,透支后没有免息期,  相似文献   

3.
信用卡作为转帐结算、存取现金、购物消费、透支于一体的新型金融工具,随着市场的拓展、发卡量的增加,以及信用卡透支限额的扩大,使信用卡因透支带来的风险愈来愈大。如何防范信用卡透支风险,已成为信用卡业务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信用卡透支风险的产生原因。1.失信透支是信用卡透支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失信透支是指持卡人利用信用卡限额内的透支信用支取现金,购物消费,不能按期归还透支本息形成的透支)。(1)持卡人因生产、经营不善而无力偿还透支本息造成透支失信,形成风险。(2)持卡人恶意行为,即持卡人明知透支无力偿还,却利用信用卡限额内的透支功能进行大量的取现、消费,导致透支风险。(3)信用卡丢失或被不法分子骗取后,在短时间内大量取现、消费而造成的透支,这是诈骗银行资金的犯罪行为,从而使银行蒙受重大的损失。(4)持卡人透支后因企业倒闭或持卡人死亡,而使透支悬空,无法偿还,银行形成了透支呆帐款。(5)信用卡担保人流于形式,无效或无力承担透支后的担保责任,使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用信用卡透支取现,还是借现金分期业务为股市加码,或者是部分还款和账单分期,都是一种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孙翔宇 《银行家》2022,(2):93-99
2021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实现信用卡透支利率完全市场化.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将对未来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美国是信用卡的发源地,也是信用卡市场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其信用卡定价管理和创新的发展历程,可以为我国信用卡行业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一、《银行卡规定》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有利影响 《银行卡规定》共计十六条,其中对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有利影响的条款仅有三条. 1.间接肯认了银行有权向持卡人收取复利、费用、违约金,有利于银行准确把握对于透支可收取的权益项目 实务中,对于信用卡持卡人的透支,银行除收取利息外,还要收取违约金,如持卡人未能偿还利息,则要收取复利...  相似文献   

7.
信用卡作为一种先进的金融支付工具,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的特点。信用卡集存取现金、消费结算、透支功能于一身,与传统的银行支付工具相比,跨越了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三大银行支柱业务,是给银行带来收入的一个主要卡种。随着社会金融服务需求多样化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信用卡潜在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行的信用卡业务迅速发展,信用卡业务在为我行带来收益的同时,非正常透支风险也逐渐增加。因此,强化非正常透支风险管理,是控制透支风险、真实实现信用卡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银行应用国外现代信用风险模型来度量信用卡透支信用风险还比较少,本文的研究是在借鉴国外先进信用风险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结合国内信用卡透支业务实际情况,选择Credit Risk 模型进行实践应用,希望研究过程、结果可以对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透支业务信用风险的度量、控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贷记卡的含义及其作用机制 贷记卡目前是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卡.它与借记卡的一大差别是,借记卡必需先有资金存入,然后才能使用.贷记卡则无须资金的存入即可透支,也就是贷记卡可以在约定的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并且不必对此透支额度支付利息(提取现金则要支付利息).贷记卡透支额度最高可达5万元,免息期最长56天,最短25天.持卡人偿还透支后,可以不断进行新的透支.其偿还的方式可以是现金的存入,也可以选择任何发行贷记卡银行的信用卡、储蓄卡作为指定还款帐户,发卡行在透支到期日的前一天主动为消费者偿还透支,这就是说,只要持卡人在制定还款账户中有足够的资金,或者在免息期到期前存入现金,持卡人实际上可以对连续的透支额度享受永远的免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