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课堂     
跟随《民国课堂》一书追本溯源"先生"二字的意义时,不免发现"先生",这个带有浓厚时代色彩的称谓,又透出几许悲凉的情味。若问中国文化和思想冲突最激烈是哪个年代,兴许是1898年-1919年。短短21年间,中国发生了四次大型的文化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学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这四次文化运动代表着新时代的四种思想,也同样改变着近代中国的命运。也许很多人认为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运动,但这场政治运  相似文献   

2.
后天的警示     
刚刚过去的春节颇不平静。南方几十年不遇的雪灾与一年一度的春运潮叠加在一起,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回望这场造成直接损失达人民币1111亿元、波及  相似文献   

3.
张玲 《经济导刊》2004,(1):42-44
颇费思量的国家分类标准2003年11月12日,国际著名指数编制公司——英国富时指数集团向全球投资界、学术研究机构、政府以及法规监管机构发出了一个征询意见稿,就富时全球指数(TheFTSEGlobalEquityIndexSeries)未来所应涵盖的国家或国家分类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征询意见,并希望  相似文献   

4.
周政华 《经济》2007,(5):34-36
地摊小贩与城管执法人员的"游击战",算得上一道颇有特色的城市风景之一,甚至屡屡酿成流血冲突.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开始为结束这场两败俱伤的战斗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邹育周 《新经济》2012,(4):48-49
康有为在万木草堂亲自讲学,前后历时7年,培养了百余名学者,一大批戊戌变法的骨干人才。除了陈千秋、梁启超之外,康有为的学生还有韩文举、梁朝杰、麦孟华、徐勤、龙泽厚、王觉任等,他们不少是后来参与戊戌变法的骨干。  相似文献   

6.
从戊戌变法开始,中国的现代化变迁始终笼罩着一层少数特权阶层既得利益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历史给人留下太多的遗憾,也留下足够的教训。不知道等到下一个戊戌变法百年祭,阴影是否能够散去?  相似文献   

7.
刘晶 《经济》2005,(10):30-32
2005年的德国联邦大选,就这样陷入了颇富戏剧性的僵局中:由于执政联盟和反对党联盟都明确表示不会和左派党合作组阁,因此双方都没有获得组成新一届政府所需的议会多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府对于文化事业的重视与推进,地方文化的研究在各地颇有风起云涌之势力。在地方政府及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各种地方性的研究论著不断涌现,特别是一些大部头的研究丛书渐次出版,为地方文化的繁荣增添了新的气象。然而毋庸讳言的是,在这场研究地方文化的热潮中,也存在着某些重数量而不重质量的倾向。许多论著人言亦言、重  相似文献   

9.
两件关于湖水的环保事件对照在一起,颇耐人寻味。几个月前,江苏无锡爆发了一件"蓝藻事件":蓝藻大面积污染太湖水源,自来水发臭堪比下水道,根本无法饮用,市民涌入超市,抢购纯净水成风。这场突如其来的水危机,民众普遍认为,是太湖污染持续加重的结果,属于典型的环境危机。不过,这样的见解与当地政府缺乏共识。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在1898年的戊戌变法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改良运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政治发展和思想启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一次重要的政治社会化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和维新运动的发生,维新派在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方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运用报纸、社会组织和政治团体进行有效的宣传,拓展了这次运动的影响范围,促进了了先进政治思想和政治理念在民众中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1.
奢侈的中国     
李疑然 《新经济》2010,(7):24-25
奢侈品牌终于发现了中国这根“救市稻草”:经济危机丝毫没能阻挡富豪们的一掷千金;许多中产阶级和普通民众们也毫不示弱地加入了这场奢侈消费的盛宴,即使为了把那些炫目的logo搞到手需要省吃俭用地过活,颇有当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范儿。人们对奢侈品的狂热追求像病毒一样疯长,甚至蔓延到路边乞丐用以乞讨的山寨LV包上。  相似文献   

12.
彭琳 《商周刊》2013,(23):74-75
香港近年来基尼系数超过0.53,是全球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但是比较有趣的一件事是,香港人口中骂着“地产霸权”,实际上却对那些地产富豪颇有一种偏爱之情,富豪们被市井百姓亲切地称为“诚哥”“彤叔”“四叔”,像是称呼自家亲戚。不但将他们视为明星、股神一样追捧,还听不得他人诋毁。  相似文献   

13.
《财经文摘》2008,(7):67-67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发布了“明定国是”诏。110年风云变换,戊戌变法失败的阴影早已消散,坊间热议的,是中国复兴,大国崛起。  相似文献   

14.
戊戌变法是中国文化进入现代转型期的开端。戊戌以来的中国新文化运动揭示了一个历史事实:西方冲击是引起中国文化变动的重要条件,但不是根本内在的因素。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推动近代中国逐步面向世界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不管是国外Unber 、Aribnb,还是国内的滴滴打车,人人快递,PP租车等,其展现的商业新模式让“共享经济“这一概念一时间在全世界都备受追捧,其引发的革命热浪颇及各行各业。物流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更需要紧紧地抓住互联网+共享经济的新机遇,从传统的糟粕中走出,不断提升与创新,降低物流成本。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共享经济模式的定义、创新及意义来说明共享经济这场运动的规模、方向及影响力。最后本文讨论了互联网+共享经济模式对我国物流行业的启示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农村保障 ,伴随着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分离与聚合 ,经历了家庭保障———集体保障———家庭保障的循环发展历程。以土地保障为根基、家庭保障为依托的保障形式颇富中国特色 ,成为中国农民的立命养身之本。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维系中国农村保障形式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均已撼动。中国农民长期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边缘的现实 ,不仅导致一个支撑社会发展的庞大群体不能公平享受应有的公民权利 ,而且严重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管理思维与财富观念的培育,需要新的、正确的哲学为指北.“富成”是一个新的哲学范畴,即富集事物所需要的各种因素功到自然成.富成是局部富成和阶段富成有节奏的累积、提升过程,富成是目标、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富成论内容包括:类的富集、优质的富集、量的富集、局部富成、阶段富成等.核心因素是类的富集中的一点。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来,西方经济学家曾发表了许多篇极重要,而且颇富创意的有关农业租佃制度的理论研究①,可供我们研究中国土地制度史参考,帮助我们走出经典理论的狭小天地。这些论文涉及到一个基本概念——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古老的地租理论认为,从资源配置的观点来评价,经营地主的农场比租佃地主的农场优良,因为经营地主在他已知的耕地面积上将使用劳动力,使其边际产量恰好等于他支付的边际工资成本,此时经营地主的净所得达到...  相似文献   

19.
李勇 《经济导刊》2022,(6):93-96
<正>我从天津泰达开发区退下来以后,于2014年发起成立了“天津和富文化发展基金会”,同时在南开大学成立了“南开大学和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和富中心)。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担任主任,我是副主任。和富中心主要研究、宣传中国共产党老一代党史人物的历史。“和富”这个名字源自我们家族的蔡和森、李富春名字中的“和”、“富”两字,寓意中国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国家富强、社会和谐和人民生活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这个家族主要成员有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蔡畅,还有蔡家的老母亲葛健豪等人。因为湖南湘潭大学关于蔡和森、向警予已有多年的研究成果,所以和富中心目前主要研究李富春和蔡畅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多、品位贫多富少总量大,而物质资源和资金却相对紧缺。就劳动力供求而言,存在着总量与结构长期处于非均衡状态的问题,存在着分层与合成供求错位的问题,供求交叉缺口既多又大。仅就总量而言,一方面城镇劳动力数量颇大,近10年年平均供给量达760万人;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数量有增无减,不仅原始种养业终年余富上亿人,而且每年的新增劳动力也增长较快,多年保持着1500万的年均量。城乡劳动力资源总量大大超过了运行中的现实经济容量。在宏观管理上,那些不适应当今经济发展和就业趋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