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学飞 《化工管理》2015,(2):227-228
天然气中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会危害设备、污染环境,需要将其脱除。本文介绍了化学反应、物理吸收、化学-物理、膜分离等几种脱酸方法,并根据不同工艺的优缺点及天然气组分、处理量选择合适的脱酸工艺。  相似文献   

2.
在模拟发动机排气条件下对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脱除柴油机NOx进行了测试。考察了单独等离子体、单独催化、等离子体与催化协同作用下的转化效果,分别测试了NO体积分数、还原HC体积分数、输入能量密度、催化载体类型、温度以及CO,H2,CO2等因素对NOx转化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油田强化采油所需的CO2来源以及减少电厂烟气CO2排放污染,采用化学吸收法对发电厂烟气进行CO2捕集。为了筛选出最佳化学吸收溶液以降低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采用室内实验研究方法优选了基础吸收液,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各类不同配比的复合有机胺溶液对CO2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最终优选出0.70mo L/l MEA-0.30mo L/l AMP作为较优的复合吸收液。  相似文献   

4.
最近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组织专家对郑州工业大学承担的化工科技重点发展计划项目“内循环冷却吸收装置的研究与开发”进行了鉴定。郑州工业大学研究开发的内循冷却吸收装置 ,由外壳、内冷却系统和内件组成 ,它利用溶液的密度差 ,使吸收剂在设备内形成自然循环 ,循环过程中不断破坏气液接触边界层 ,延长吸收剂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 ,及时移走生成热 ,使吸收过程在较低温度和接近等温状态下进行 ,使吸收质保持较高的溶解度系数 ,较好地解决了吸收过程中的热效应和气液双膜对吸收过程进行的阻力问题。该装置对热效应较高的吸收操作在技术上有…  相似文献   

5.
结合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测量的影响因素,讨论吸收温度、采样量及淀粉滴加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得出碘量法对固定污染源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进行测定时,吸收温度对烟气的吸收率产生较大影响,吸收温度控制在0~10℃,保证吸收率大于90%;二氧化硫吸收速率控制在300~500m L/min。太快造成吸收时气液接触时间短,吸收效果差;太慢则会造成吸收时间长二氧化硫吸收液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滴定过程中,应在快临近滴定终点时再滴加淀粉指示剂。  相似文献   

6.
超重力技术在6-APA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超重力技术在直通法6-APA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了进料温度、气液比、电机频率、真空度等条件对醋酸丁酯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重力技术可以用于脱酯工艺,在保证脱酯液质量的同时,使相关产品收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于志强 《化工管理》2002,(11):26-27
日前,本刊有关“中国气体脱硫技术发生质的飞跃”的报道刊出后,很多读者与记者联系,希望了解有关DDS脱硫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情况。为此,记者再次采访了魏雄辉博士,就读者关心的DDS脱硫技术相关问题做了进一步了解。记:从气液吸收平衡角度讲,湿法脱硫不可能将H2S脱至1mg/m3以下。另外,众所周知,有机硫的脱除非常困难。而DDS脱硫技术对有机硫的脱除率可达90%以上。DDS脱硫效果是否言过其实?魏:DDS技术的脱硫效果在很多企业的工业化应用中均得到了验证。DDS催化剂具有特殊的结构被DDS催化剂吸附的H2S分子即使在再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芳烃、烯烃和烷烃为模型化合物,采用液-液抽提法,考察了不同溶剂对芳烃和烯烃的抽提情况。系统考察了硫酸水合法去除模型化合物中烯烃的情况,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考察了组合工艺脱除石脑油中芳烃和烯烃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内循环冷却吸收装置的研究与开发内循环冷却吸收装置是郑州工业大学根据吸收操作的特点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吸收器 ,它由内冷却系统和经静态混合技术强化了的内件组成。它利用溶液的密度差 ,使吸收剂在设备内自然循环 ,循环过程中不断破坏气液接触边界层 ,延长吸收剂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 ,利用内冷却系统及时移走生成热 ,使吸收过程在接近等温状态下进行 ,较好地解决了吸收过程中的热效应和气液双膜对吸收过程进行的阻力问题。该装置对热效应较高的吸收操作在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该装置在合成氨厂“合成二气”氨等压回收和…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工业中脱CO2过程必不可少,目前国内天然气处理厂一般采用技术较为成熟的氮甲基二乙醇胺(MDEA胺液)进行脱除。脱出后的CO2因含量不稳定,工业回收价值不高,故被直接放入大气。天然气公司延川LNG站天然气原料中CO2含量较为丰富稳定,文章主要对延川LNG装置CO2回收进行利用进行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冶炼烟气中含有H2S和SO2气体,两种气体进入到有机胺脱硫系统,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硫代硫酸根,对脱硫系统的危害极大。采用调节硫酸吸收液pH值,将硫代硫酸根转化为硫单质和SO2气体,硫单质过滤回收,SO2气体送至脱硫系统。吸收液再通过氢氧化钙和氟化氢溶液将吸收液中的硫酸根和钙离子除去,回收有机胺吸收液返回脱硫系统,满足脱硫系统正常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2.
赵苑伶 《化工管理》2022,(12):58-61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具有快速、简单、成本低、提取效率高、溶剂消耗量小和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与光谱、色谱联用。而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非常常见且使用广泛的环境污染物,对动物和人体也有一定的危害。环境污染物检测是一项重要问题,而样品前处理是检测的关键步骤。文章对近年来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在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残留分析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在环境分析中常用的萃取溶剂、分散溶剂和一些应用实例进行总结,为今后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如邻苯二甲酸酯)监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EO/EG装置脱碳系统改造方案选择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上海石化1#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二氧化碳脱除系统的改造思路。通过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了一个最优化方案。即采用美国SD公司二氧化碳脱除专利技术,将全部的循环气通过吸收塔脱除二氧化碳,满足了高选择性催化剂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烟气脱硫技术及硫回收系统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在综合比较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基础上,选择采用烧碱、纯碱为吸收液进行烟气脱硫,饱和吸收液在脱硫剂再生池中用石灰乳进行再生的脱硫工艺路线。该脱硫工艺具有脱硫效率高、不易结垢堵塞的特点,同时,吸收液为全封闭式循环使用,可以减少液态二次污染问题。主要技术性能及指标:①未脱硫烟气中SO2浓度实验范围为700~5500mg/m3,脱硫后烟气中SO浓度在63~550mg/m3,脱  相似文献   

15.
陈书成  陈文文 《化工管理》2022,(13):78-80+116
电力和化学工业必须脱除烟气中的SOx/NOx至符合环保规定,开发低成本、低能耗的脱除技术是未来发展趋势。文章综述了吸附法脱除烟气中SOx/NOx杂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主要的吸附技术及固体吸附剂材料的种类和吸附特性,对开发更低成本、高效益的脱除技术和吸附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正>1低温甲醇洗以煤为原料的化工生产中,粗合成气中含有大量多余的CO_2、少量的H_2S、COS等酸性气体,这些酸性气体对生产是不利的,必须将其脱除和回收。低温甲醇洗工艺以冷甲醇为吸收溶剂,利用甲醇在低温下对酸性气体溶解度极大的优良特性,脱除原料气中的酸性气体,该工艺是目前国内外所公认的最为经济且净化度高的气体净化技术。2存在问题今年3月5日二期粉煤气化装置因甲醇洗氨冷器泄漏,造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上游装置生产的干气、液化气以及富氢中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杂质会影响产品的使用,因此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脱除。文章对大庆炼化公司炼油生产二部催化作业区产品精制装置运行过程中遇到固定床脱液线堵塞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查找操作过程中或催化剂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实现产品精制装置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氯化胆碱类低共熔溶剂为提取介质,对五味子果实中的木脂素类化合物进行超声辅助提取。首先对9种氯化胆碱类低共熔溶剂(DESs)及4种物理辅助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了筛选,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含水量、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对木脂素提取率的影响。超声波辅助氯化胆碱-乳酸(1∶1)低共熔溶剂提取木脂素的效果最好。最佳提取工艺是:料液比1∶10,含水量20%,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600 W。此条件下,总木脂素得率为13.06 mg/g。超声波辅助氯化胆碱类低共熔溶剂提取具有得率高、安全环保等优点,该研究为提取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两种变温变压吸收方法融合,第一种TPSA去除原料气内的水含量;第二种T-PSA吸收原料气内的轻烃,将高于1.6MPa压力液相混烃为产品,确保烃露点需求,达到储存要求。对此,笔者就低压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优化吸收工艺,具有较高研究价值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卷烟厂物料加香加料中料液雾化不好会造成料液不能充分吸收影响烟片(丝)产品吃味、产生黄斑烟,影响制丝和卷烟产品质量,因此必须在生产前测试和调整喷嘴雾化状况。设计了一种快速测试法对料嘴进行快速检测,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又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