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城、古镇、古村是建筑艺术与民族文化高度整合的产物,是历史风貌的最直接载体,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与山水相结合,具有古朴、灵秀、精致等特征,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近10年来,我国古城、古镇、古村旅游逐渐兴起,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追捧。湖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省份,古城、古镇、古村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极具开发价值,特色旅游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赵慧芳 《新经济》2014,(8):68-69
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新主题并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地发展起来.榆次后沟古村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显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明显的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后沟村文化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及当地农村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勾勒,分析了古村民俗文化和旅游经营管理的发展现状.经研究发现, 通过各途径和渠道全力塑造主题品牌形象,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探寻古村民俗文化保护、商业化与文化发展的平衡点,建立村民参与旅游的利益保障机制,加强政府对其的引导,提高旅游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理念仍然是榆次后沟古村走文化旅游之路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田金霞 《经济师》2008,(6):246-247
阳山古村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文化品住高,特色鲜明,旅游开发应遵循突出“和”文化原则、乡土性和原始性原则、参与性和体验性原则、保护与开发协调原则,坚持创新,突出特色,高点规划,塑造形象,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旅游精品,充分展示“和风古韵,魅力阳山”的形象,全力打造“中国人文生态第一村”,努力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经济学思考--以流坑古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古村落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历史的进化过程中,绝大多数融入了历史的长河,但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却在生态环境、村落布局、宗法制度、民俗民风、建筑风格上都保留得非常完整。通过以流坑古村为例在分析了中国古村落形成原因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流坑古村的价值特色,并由此引发了对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一系列经济学思考。  相似文献   

5.
古村落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最生态化的记忆,以"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为主要特色的古村落,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但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文化生态失衡的问题。运用文化生态旅游理论分析了后沟古村的文化生态及其旅游开发价值,提出了古村旅游发展要以文化生态为切入点,科学规划,保护性开发;保护文化生态原真性以及重视文化生态理念,深入进行物态化、制度化和意态化"三态"文化的活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古村落是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生活聚居在这一区域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它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理念和营造智慧.文章主要在对黄河流域晋陕两省的相关历史文化古村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古村落规划、建筑、信仰等方面探析历史文化古村落反映出的生态文化取向和生态智慧,进而梳理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古村落的生态文化理念,以期对黄河流域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甘肃永登连城鲁土司统治连城长达560多年,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当地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本文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研究鲁土司历史文化资源,把它作为一种宝贵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来挖掘,并提出旅游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邹育周  谭碧玉 《新经济》2012,(10):48-51
这里有古道,但没有西风瘦马;这里有小桥,也有流水人家!这里就是广州黄埔区南湾古村水乡。依山傍水的南湾古村与南海神庙水路相连,是集千年古港商贸文化、岭南村落历史、原著文化、民俗庙会文化于一体的岭南古村。这里有占地20多亩的古海蚀岩石,岩石上面建有南湾公园,园内有连理榕树、烽火台等。经过亚运水环境整治后的南湾涌,把岭南特色亭台楼阁、拱桥石板路、龙舟码头、秋枫古堤、柳岸榕岛、小桥流水等元素运用到设计中,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水乡风情。  相似文献   

9.
王戎 《经济师》2005,(11):9-10
红岩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在国统区重庆创造的一种革命文化,其核心是红岩精神。重庆作为红岩精神的发祥地,拥有众多的红岩文化资源。文章分析了红岩文化资源的现状,提出了保护、开发红岩文化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古村落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历史的进化过程中,绝大多数融入了历史的长河,但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却在生态环境、村落布局、宗法制度、民俗民风、建筑风格上都保留得非常完整。通过以流坑古村为例在分析了中国古村落形成原因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流坑古村的价值特色,并由此引发了对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一系列经济学思考。  相似文献   

11.
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梳理了近十多年来学术界发表的关于红岩精神的论著,对红岩精神的提出与形成、红岩精神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红岩精神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等问题作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红岩精神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几个问题,以期使红岩精神的研究更全面、更深刻。  相似文献   

12.
"黑色旅游"在实践中正从边缘化向典型化发展.在对"黑色旅游"概念界定、发展历程及发生机制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黑色旅游"不仅指"黑色旅游资源",而更是一种旅游项目开发模式.针对青木川古镇震前震后旅游市场的变化分析,提出以"黑色旅游"为主题,按照配色组合理念有效整合其自然、民俗和历史文化等资源,并针对性地就震后古镇黑色旅游项目系列进行设计.通过这一项目开发模式在青木川的实践运用,得出了"黑色旅游"必须走"配色组合"之路,才能真正有效促进旅游地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张亚威 《新经济》2012,(12):56-57
【颁奖词】大岭村,广州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个小小的村子至今已积淀了八百多年历史,以出了1个探花、34个进士、53个举人和100多个九品以上的官员而闻名。如今,这个村庄承继优良传统,才人辈出。而分散在村中的古塔、祠堂、蚝壳墙等散发出的古老意味,更是与之相得益彰,营造出一个有着书卷香的古村。  相似文献   

14.
陈建业  周秉根 《经济研究导刊》2010,(23):124-126,219
古村落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信息和文化内涵,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走马塘,一个占地仅11hm2的浙东田园古村,在千年间共走出了76位进士,令人感叹不已。其天圆地方的选址布局、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与艺术风格,都是进行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适度的旅游开发尚需不断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当今的旅游时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新疆地域辽阔,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加上各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构成了发展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基础。本文通过对新疆民俗旅游发展现状的探讨,对目前新疆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开发模式的分析,试图寻找到将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具有新疆特色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途径,充分发挥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在新疆旅游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工业遗产旅游是在传统工业区域产业衰退过程中所遗留的工业遗产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旅游形式。青岛历经百年的工业发展,拥有丰富的具有历史、文化、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潜力。在对青岛开发工业遗产旅游优势条件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岛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城市生态旅游日益兴起,成为一种新兴的城市旅游开发模式.扬州作为中国的历史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发展城市生态旅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8.
矿业遗产旅游发展研究——兼论安徽铜陵矿业遗产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矿业遗产及其旅游的概念作出界定,探讨矿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步骤,总结其旅游开发模式,认为在宏观上有矿区单独开发,与周边工业遗产、与矿业城镇以及与其他旅游景区联合开发等模式;在微观上包括改造、营建和组织过程.分析了铜陵矿业遗产的形成历史和发展矿业遗产旅游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铜陵发展矿业遗产旅游应采取的模式,并认为铜官山和金牛洞是铜陵发展矿业遗产旅游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民俗文化是发展旅游业的一项重要资源。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高追求"、"高层次"、"高文化"、"高体验"的深层次的旅游形式。庆阳以其显著的地域差异、浓厚的历史氛围、鲜明的民俗品格、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庆阳民俗文化旅游圈,适应了现代旅游多元化发展格局的需要。庆阳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等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普洱市自古就是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贩茶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茶文化,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明星优势。本文主要阐述了普洱市茶文化旅游的内涵与特征,对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普洱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