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均应按《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提取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并规定按《补充规定》变更相关会计政策的,应采用追溯调整法。同时还规定,  相似文献   

2.
论资产减值准备的若干实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必须考虑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属于企业作出的一项会计估计,由于影响资产减值的因素很多,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判断能力,有时还要借助专家的工作。本文就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实务中的一些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其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果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结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就企业存货减值所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税务会计处理分别介绍如下:一、存货减值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企业存货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一、投资损失含义及政策规范本文中思考的投资损失包括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两部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导源于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的规定:“持有的短期投资,在期末时应以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并将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已确认跌价损失的短期投资的价值已得以恢复,应在原已确认的投资损失的金额内转回。”这样规定的理论依据是:(1)短期投资作为现金的后备来源,当市价低于成本时,投资者就不可能按投入的成本转换…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每年年度终了,对企业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依据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的谨慎性原则,合理的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并计提减值准备。在定期或会计期末依据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对各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并计量,合理的预计持有的短期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当企业依据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计算出现当市价低于成本时,应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相似文献   

6.
《小企业会计制度》从简化会计核算的角度出发,规定对流动资产要计提准备,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坏账准备。本文就小企业存货跌价准备记题方法的选择、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和存货跌价的准备的账物处理、结转、披露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存在的问题(一)由于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较强,使资产和利润达到客观性要求的目的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如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时,可分别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单项投资计提。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重较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金额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计提跌价准备,但究竟采用哪一种,企业自定。再如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一般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及销货百分比法)和比例由企业自定。诸如以上情况,都会由于选择性较强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形成资产价值和利润不实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2000年末,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均按照规定和公司实际情况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即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即八项准备)。此项政策的出台,引起了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极大反响,现在该政策实行了二年多,下面谈谈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认识。一、我国实行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1.受客观环境的制约,计提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较差,主要表现在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人员素质等方面。目前我…  相似文献   

9.
曹良军 《商业会计》2007,(10):13-14
(一)资产减值的范围。现行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的规定有八项,即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收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上,由于会计核算与税收的规定不一致,必将产生纳税调整及相关的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因此,本文将通过例解的方法,并同时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具体阐述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转回以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后存货出售或耗用时涉及的纳税调整与相关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以求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李玉梅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9):169-170
存货跌价准备的提取、结转及转回的处理,在会计准则中已经进行了规定。但在实际的会计处理中,对于提取处理过程中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实现销售的存货其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已领用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在会计实务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通过自身在企业实际处理存货跌价准备的经历,结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总结了存货跌价准备处理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资产减值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准则的主要变化(一)资产减值的范围。现行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的规定有八项,即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收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3.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1分。不选、错选或多选,本小题均不得分)1.在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前提是企业选择会计处理方法与程序的基础,也是企业会计处理方法与程序保持稳定的条件。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2.企业没收加收的属于非消费税应税项目的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应作如下帐务处理()。A.借:其他应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B.借:其他应付款;贷:营业外收入C.借:其他应付款;贷:包装物D.借:其他应付款;贷:管理费用3.某企业出售一建筑物,帐面原价1000000元,已使用2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会计国际化进程的脚步也越来越快,如何更好地与国际化会计接轨,我们需要引进国际会计准则中适合我国会计发展的内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引入对我国会计核算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它的引入不仅弥补了会计理论原则的一些不足,同时对我国会计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为根本出发点,对《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资产、收入和长期借款的确认分别作了阐述,其中重点从融资租赁资产、自建固定资产、短期投资的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损益、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存货的跌价准备六个方面对资产的确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非上市公司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时,发现会计业务"年末,根据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有关数据,当期短期投资市价回升,已超过本企业短期投资的购买成本5200元"有  相似文献   

16.
<正>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除应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外,同时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可见,国家对企业资产质量计价的规范性提高了。  相似文献   

17.
2004年4月27日,财政部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并定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从简化会计核算的角度出发,规定只对流动资产计提准备,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坏账准备",而不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计提准备.本文针对<小企业会计制度>下存货跌价准备的可变现净值确定、实际与计划成本法下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和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如何正确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有: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再建工程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企业要遵循谨慎性原则,正确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9.
<正>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新的制度要求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均应按照规定和公司实际情况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即8项准备)。这项政策的出台对上市  相似文献   

20.
十八、新制度中,短期投资的核算有间变化?答:新制度中,关于短期投资的核算,与原制度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是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问题,即期末短期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价值。原制度规定:短期投资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登记人账,有市价的要在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内注明。新制度规定:短期投资可以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人当期损益。这里所说的市价,是指在证券市场L挂牌交易的价格,在具体计算时应按期未证券市场上的收盘价格作为市价。采用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