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增收要绕开"三大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四年下降,两年徘徊。各级政府绞尽脑汁帮助、引导农民增收,农民也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但是成效甚微。笔者认为,农民增收难是因为目前的农村、农业跌入了"增收陷阱"。所谓"增收陷阱"是指,虽然农业生产总量在增长,虽然农业年年都丰收,但是农业经营效率却难以提高,农民收入难以增长。"增收陷阱"并不是某一个什么定律,而是由三个陷阱共同组成,制约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长安东部塬区经济发展与区内其他地区相比差距大的实际,提出推进科学发展,实施"追赶"战略的着力点:要确保农民的土地收益;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拓宽农民非农增收的渠道;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解决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社会各界的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宁海县上下一致,形成合力,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来抓,既做足农业农村内部增收文章,又着力在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抓好面上全方位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又着力解决特殊困难群众的生  相似文献   

4.
范义  王增恩 《发展》2004,(6):24-25
中国"人世"后,农业和农民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如何使农民通过增收尽快富裕起来,这是当前小康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从战略的角度看,农业受到冲击是我国今后必须注意防范和化解的主要风险;农民增收问题也是我国今后必须特别注意解决好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民的增收,就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一号文件"的出台,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心系民众、求真务实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张英 《开发研究》2013,(1):123-126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三农"被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农民增收作为其核心,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把"钥匙",将对地方政府能否顺利完成"十二五"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陕西关中各地区农业发展模式入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分析关中五区农业发展模式和农民收入状况,从比较优势角度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模式差异及其对地区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区域内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促进农民增收要多管齐下 促进农民增收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多管齐下、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一是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二是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的水平.三是增加"三农"的投入.四是促进农民就业.五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六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7.
<正> 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是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关键,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开拓农民非农收入渠道、强化党和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与政策支持是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的基本环节。一、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当前,我国农民50%的收入来自农业,只有农业内部的生产能力增强了,农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推动器,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有力措施。本文通过对宝应县县龙头企业基本情况的调研,提出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地方优势主导产业、提升产品技术和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早期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政策,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成功经验主要有:实施农业补贴政策;推广高水平的农业科技;用立法支持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农民增收的参考模式及相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农民增收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秀才、却难出状元"的格局,从社会发展和未来竞争态势分析,需要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格局,做到"所有为,有所不为",把资源集中用于发展农民增收快的项目上来,从而形成"一村一式"、"几村一式"、乃至"一镇一式"的增收模式。五种参考模式一是高效农业型。家庭联产承包带来小批量零星生产的农副产品只能满足自给的需要,靠"提篮小卖"增收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黎阳 《辽宁经济》2007,(10):19-19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民增收。然而,农业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型产业,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破坏,往往导致农民"多年增收,遇灾返贫"。"三农"发展迫切需要农业保障机制的支持和保护。农业保险的发展对保障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是农业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受灾面积广,成灾比例高,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危害着农民正常的生产生活。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在于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向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这既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健环节,又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民增收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城填化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业行业协会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中国"三农"问题进行了战略性的思考,特别是他把农民致富增收作为其思考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他也把它作为制定农村政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在实践中邓小平形成了丰富的有预见性的农民致富增收思想,为当代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些传统的农业省份,农民增收问题一直都是他们面临的难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时所必需关注的一个难题,而农业收入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旨在介绍如何利用通径分析法研究影响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主次因素,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从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宁波通讯》2014,(7):2-3
<正>近年来,奉化市农林局以农业"两区"建设为抓手,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和监管创新,确保农民增收。2013年,奉化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9300元,同比增长9%。奉化市曾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首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被宁波市人民政府评为现代农业先进县(市)。推进"两区"建设,夯实农民增收基础2011年起,奉化实施宁波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26个,到去年底,有15个项目通过竣工验收;水蜜桃、雷竹和花卉3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实施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项目10.23万亩,建设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宁波市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深化改革深水期,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中美经贸摩擦和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导致外贸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惠农政策及资金投入的边际效应递减等严峻挑战。但越是吃力的时候,越要保持定力,越要在促增收上拿出新举措、获得新成效。促进农民增收,要向现代农业要效益。农民增收,基本盘还是在农业。要立足提质增效,着力做强一产,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做好"互联网+农业"文章,擦亮"美丽四明山"这样的本土品牌,让优质安全农  相似文献   

18.
正推行订单农业的目的,在于为农民增收提供一个保险箱。农产品价格涨了,要多增收;农产品价格跌了,不减收,这才是订单农业的本意。而不是像某些企业那样,在农产品价格下跌时弄个保护价,在农产品价格上扬时,农民卖的还是保护价。要想保护农民,只能靠这样的"不平等条约",也应该给予这样的"不平等"保护。道理很简单,农  相似文献   

19.
蒋占峰 《发展》2007,(5):10-11
"三农"问题从农民角度讲,其核心就是收入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农地制度改革是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广角镜     
广角镜/Guangjiaojing广角镜/Guangjiaojing广角镜/Guangjiaojing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做好农民增收工作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意见》指出,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