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佣金约束条件下排污权双边叫价拍卖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排污权交易提高环境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配置效率,实现环境资源最优配置。排污权和排污权市场理论研究是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课题,而排污权交易模型是排污权市场理论与实践中排污权交易的核心。本文采用双边叫价拍卖交易模式,建立了排污权交易双边叫价拍卖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给出了双边叫价拍卖的机制设计。该机制具有有效性和激励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不确定性市场中两人交易对策与资源有效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由于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不确定性市场中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在典型的拍卖问题中,W·Samuelson和K·Chatterjte研究了在信息不完全下效用可转移情况的双方叫价交易模型。J·Myerson等研究了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上拍卖交易与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问题。而交易费用理论研究了涉及到不确定性的市场  相似文献   

3.
假设研发质量具有随机性,建立了研发竞赛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分别探讨了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竞赛参与人与竞赛发起者的最优策略。研究发现:竞赛参与人的研发投入水平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都随自身研发效率的降低而降低;研发参与人的类型信息不完全程度越高,参与人的均衡研发投入越低;在每一种信息类型组合下都存在着最优奖励使得竞赛发起者的期望收益最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考虑网络外部性影响的情况下,将产品质量作为衡量网络产品纵向差异的因素,研究了完全兼容和完全不兼容两种情况下网络产业最优市场结构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同简单产品和完全兼容性网络产品市场不同的是。在网络产品完全不兼容的情况下,网络产业应通过适度集中(寡头垄断)而不是绝对集中(完全垄断)来改善社会福利;同完全不兼容市场相比,完全兼容的市场更加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不完全资本市场与企业资本结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资本市场有别于理想状态的无摩擦的交易场所,具有一系列的不完全特性、并且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区别于其他要素市场,本文从外部资本市场和内部资本市场两个层面上对此做出具体分析,探讨企业资本结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6.
“主银行制的治理结构”特点,决定了其治理结构机制的有效运行主要通过内部治理来实现的。这种治理结构表现出的外部市场特性如下。一是法人主体、利益明确。公司的控制约束力来自于各法人股东,这些股东要具有“经济人”的特点才能达到公司治理效率,也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动力所在。如果股东主体不明确,没有追求利益的欲望,那么这种公司治理结构就不能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也不能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二是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交易的有效性。由于大股东直接监督控制公司的经营,能有效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作出合理的经营选择。而大…  相似文献   

7.
逆向选择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市场交易过程中,交易主体对交易对象做出不准确判断,从而导致交易无效率。逆向选择广泛存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旧汽车市场、保险市场和信贷市场的交易当中。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市场本身运行和交换中也广泛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在职业体育市场中的球员聘用方面,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本文运用不完全信息经济理论对体育劳务市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敲竹杠”和条件信息等问题,导致契约过程中有交易风险大、成功率低、交易费用高等市场失灵的问题进行解析,同时提出必要的创新体育赛事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8.
隋辉 《广西会计》2002,(1):18-19
在企业理财的过程中 ,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使企业管理者掌握公司的信息多于所有者和投资者 ,从而导致了他们之间存在着非对称信息。本文从非对称信息对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融资结构、企业股利政策制定的影响等方面 ,说明非对称信息存在的原因、影响和对策。一、非对称信息的涵义和产生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张维迎 ,1996 )。关于非对称信息最典型的模型就是“柠檬市场”模型 ,早在 1970年 ,Ackerlof提出了旧车市场模型 ,指出在旧车市场中存…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0—2014年的数据和DEA投入产出方法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五省市入境旅游市场效率进行分析,发现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入境旅游市场效率近年来达到最优水平。就旅游企业投入要素而言,上海、浙江表现较佳,其他三省投入要素均存在投入冗余现象。通过旅游企业功效函数和市场结构HHI指数的计算,发现不同省市旅游企业经营情况分化明显,且各省市入境旅游市场具有显著的垄断特征。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发现,整体而言,旅游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入境旅游人次的增加、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入境旅游市场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旅游交通发展的滞后限制了入境旅游市场效率的提高。不同影响因素对于各省市的影响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C2C网购市场具有典型的信息不对称与交易不确定的特征,尽管中国网购市场发展迅猛,但是针对这个新兴市场的研究是薄弱的,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C2C拍卖市场的研究,提出了在线反馈机制在市场效率中的独特效应-影响最终价格和在线信任,并提出了该效应发生机制的概念路经模型,用以指导未来研究和实践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11.
汇率改革以来,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金融市场改革,促使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增强了金融市场间联系。本文采用四元VAR(6)-GARCH(1,1)-BEKK模型分析了我国主要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以及货币市场)的溢出关系。研究发现,上述市场有很强的波动集聚性和持续性,大多数金融市场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均值溢出,所有市场间均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还发现市场间溢出可能主要来自于市场传染效应。据此,本文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监管框架,监控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资本金状况,防止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降低风险累积程度,并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兼顾金融市场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执行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系统是一个应用于掌上电脑(PDA)和台式机服务器的教学管理系统,其中包括学生的出勤管理、成绩管理、学习状况等。通过本系统教师可以掌握教学纪录和学生学习历程,提升教学质量,并增进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了解与帮助学生成绩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完全市场与不完全市场的统一经济模型,从理论上阐述了不完全市场与完全市场的联系、区别及效率性。提出现实生活中如何把不完全市场转化为完全市场,从而使市场的效率增加。最后,针对现实的不完全市场,提出三种与之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根据市场细分的重要因素地理位置、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社会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市场调查内容的设计,同时使用电视节目欣赏指数来衡量电视剧的欣赏偏好。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电视剧欣赏偏好情况以及找出影响欣赏偏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创新扩散理论按照用户采用新产品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市场细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多数、晚期大多数和落后者五种类型。本文在扩散经典理论和中国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城镇市场和农村市场耐用消费品用户构成差异的假设。研究结果证实了全部假设:城镇的创新者比例显著高于农村,农村的早期采用者比例显著超过城镇,而各类型采用者的采用持续时间农村全面长于城镇。这些结论为更加深入地了解二元经济结构下中国市场的特征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我国国产品牌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4.7%,但其利润却与日俱减。本文用SCP 的理论分析了手机行业的市场结构,即手机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和进入壁垒,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阐述了手机行业绩效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股票市场牛熊市运行周期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描述和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综合指数日收盘价序列的动态轨迹,以此来研究中国股市的牛、熊市周期。实证结果表明,上证和深证综合指数日收盘价在不同的区制状态下均可以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持续性特征,上证和深证的牛、熊市区间具有明显的协同性。同时发现,中国的经济政策操作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及股票市场区制的阶段性转变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2006~2008年成功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定向增发公告效应在牛市、熊市中的异化现象。研究发现在牛市周期中仅仅公告日当天存在显著的正公告效应,公告日前后都不存在显著的正公告效应;但是在熊市周期中不仅公告日当天存在显著正公告效应,而且从公告日前两天开始一直到公告日后10天都存在显著正公告效应。在不同市场态势下,公告效应与折扣的关系也不相同:在熊市周期中,随着定向增发折扣的增加,公告效应相应减弱,而在牛市周期中公告效应增强。最后,论文给出了基于投资者情绪的理论解释以及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会计准则产生渊源的研究视角入手,分析了会计准则趋同的历史法律根源,探讨了当今世界会计准则体系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向发展的现象。同时结合我国实际,从经济学角度对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国际会计准则尝试与我国新准则的趋同,认为路径与选择是在维护本国利益基础之上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20.
尹蘅 《财会通讯》2007,(3):36-39
声誉是维持会计师事务所公信度的重要机制。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形成有赖于社会公众的惩罚行为。本文选取“科龙-德勤事件”为切入点,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该事件之后社会公众是否采取触发策略对德勤实施有效惩罚,以检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形成机制是否有效。结论发现,科龙事件之后德勤并未丧失市场份额;在科龙公告日由德勤所审除科龙之外的上市公司也未出现显著为负的超额收益率,异常交易率也明显小于零。这说明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并未因有损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而受到有效惩罚,声誉形成机制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