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一波 《商》2013,(22):342-342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对自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总结,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既继承了传统儒家的精华,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荀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不仅适应了战国末期大一统形势,也可以在当下发挥积极作用,对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荀子是儒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也是先秦音乐思想的集大成者。《成相篇》是荀子根据民间音乐临摹、加工改编而成的叙事长歌,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及学术思想,在《荀子》三十二篇中别具一格。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叙事长歌,被誉为说唱音乐之"鼻祖",对其后的乐府民歌、隋唐变文、宋话本及部分唐宋词与说唱文学等都具深远的影响。《成相篇》对于我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菊洁 《商》2014,(37):117-117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空前剧烈,各方面都在进行着变革,尤其是思想文化领域。儒、墨、道、法等百家学派各派代表人物纷纷自立其说,在我国千百年来思想文化史上形成了第一个高峰。荀子这一杰出思想家就诞生在这一时期。他不单是我国上古时期最重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更是第一个系统阐述了统一的君主集权理论。荀子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论,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性恶论。在荀子看来,人性论的主要主张是性恶论。荀子在性恶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伪”的概念,“化性起伪”,使人由“恶”到“善”是其人性论的最终落脚点。荀子的人性论为封建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提供了人性上的依据。他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也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儒学思想家、哲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孟荀子等众多儒学思想大家的观点,并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他的政治性思维让后人为之惊叹,他的天人感应理论、祥瑞说与灾异说、屈君而伸天理论对于限制和约束至高无上的君权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以董仲舒所倡导的政治主张为主要内容,论述他所要达到的制约君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荀子正名     
舒坦 《商》2014,(49):111-111
荀子出生于战国末期,由于“圣王没,名守慢,奇辞起,名实乱,是非之形不明,则虽守法之吏,诵数之儒,亦皆乱也。”的社会现实,名学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的形态。针对战国之世名实淆乱的现象,荀子继承孔子的正名思想,以儒家政治、伦理原则为根据,明贵贱,辩邪说。他提出“制名以指实”的原则,“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辩同异。贵贱明,同异别,如是则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废之祸,此所为有名也。”(《正名》)荀子主张名实统一,以名指实,正名的目的是为了区别贵贱尊卑,使人各安其位,并揭露诡辩和欺瞒,从而使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西塞罗从自然法思想的理论基础出发,论证了人们在形成理性的潜在素质上自然平等的思想,但同时他又主张身份和地位应与其财产能力相一致的等级制度,而他的看似矛盾的平等价值观主张其实是他务实的政治哲学观和政治主张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思想发展进程中,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先驱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恶的观点,并由此对社会治理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析。荀子认为,鉴于人性之恶,必须从道德礼节和法律制度两方面着手予以约束和规范,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就荀子人性恶与礼、法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张艳  丁养斌 《商》2012,(19):180-181
"礼"源于"周礼",在孔孟对"礼"理解的分歧上,荀子以"性恶论"为基础,阐述了自己的"礼学"思想。"礼学"是荀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他非常强调"礼"对个人、对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孔子:生活中有些概念就是很难说清楚。比如说智与愚吧,孰好孰坏,还真是莫衷一是。我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您说“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这些都被看作是我俩主张愚民政治的铁证。我怎么可能主张愚民政治呢?我创办私学,弟子三千,有教无类,不就是为了开启民智吗?您说呢?  相似文献   

10.
荀子在“天论”中阐述了重要的儒家执政哲学意蕴。通过“天行有常”理念,荀子批判现实中执政者迷信鬼神之天的错误做法。通过“天人之分”理念,荀子明确了“天”“人”之间的多层关系,阐明执政者的职责所在。通过“应天而治”理念,苟子阐述了执政者应从“知天”、“参天”两个方向上展开自己的执政方略。执政者按照荀子所理解的“天”“人”关系进行实践,其执政理想就有实现之可能。  相似文献   

11.
朱为众 《新财富》2011,(6):34-36
共和党、民主党的2011年财政预算之争,险些导致美国政府关闭。眼下,在如何削减政府债务上,主张低税负、小政府的共和党与主张高税负、大政府的民主党仍分歧显著。随着2012年美国大选的临近,这两个意识形态泾渭分明的党派正开始一场新的政治博弈。  相似文献   

12.
善恶之分     
荀子的人性论,其立足点是区分人性的善恶问题,并进而说明人性是如何由本能之恶,最终归之于善的。可以这样认为,荀子之所以要首先区分性与伪,是要来说明善与恶的问题,所以他讲“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相似文献   

13.
西塞罗从自然法思想的理论基础出发,论证了人们在形成理性的潜在素质上自然平等的思想,但同时他又主张身份和地位应与其财产能力相一致的等级制度,而他的看似矛盾的平等价值观主张其实是他务实的政治哲学观和政治主张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论”及其管理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论是管理哲学的基础。孔子、孟子、荀子是儒家的三个代表人物,他们分别坚持"性相近"、"性本善"和"性本恶"。虽然他们对于人性有不同的认识,但三者的人性论共同指向了"人性可塑"。基于他们的主张,儒家管理哲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以人为本、德礼并行和修己安人。  相似文献   

15.
对于陆逊,人们多视之为孙吴之“英将”,而很少探究其一生荣辱之深层政治内涵。陆逊出仕孙吴政权,不仅标志着其家族与孙氏政权关系的改善,而且推动了孙吴政权的江东化。作为江东儒学大族主要之政治代表,陆逊主张施行儒家德政,要求孙权进行政治改革,反对其法术专制,致使双方的政治分歧不断加深,斗争日益激烈,陆逊最终为孙权逼死。陆逊冤死,是孙权政治上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16.
吴云 《科技转让集锦》2012,(5):192-192,194
本文依据现阶段职业教育基础课改革的背景,针对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素质教育下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新的审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商》2015,(39)
儒家思想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政治智慧、政治思维,以及对现实政治的关怀、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是全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德治"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学说的核心政治主张,本文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从儒家政治哲学基础的人性论角度分析了德治思想的可行性,从德治仁政的政治理念分析德治思想的必要性,并从德治主张中所提倡的一些合理的、有价值的东西,进而分析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分使群     
人的力气不如牛,牛马却都能够为人所用,原因何在?荀子提出这样的问题显然是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实际上他试图在理论上去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荀子认为,人之所以能够支配自然界,役使万物,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具有不同于自然界中其他自然生物的特点,就在于人“能群”,即人具有组织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薛颖 《商》2014,(47):106-106
孔子、孟子、荀子作为先秦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对正义问题作过相关的论述。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的是正当且适宜的正义观;孟子以“义”为核心,在民间社会中宣扬浩然正气的培养;荀子则是以“礼”为核心提出了一套完善的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20.
王霸之辩     
古代中国思想家通常用王道与霸道来概括两种不同的政治主张,就儒家的立场来说,“王道”是以仁义治天下,强调以德服人;相反,凭借权势以武力来纠合诸侯,或者利用刑罚来统治,就是“霸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