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出发,本文运用改进的KMV模型研究了地方政债券发行和违约率之间的关系,运用2010—2012年的数据对深圳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进行模拟测度,得出了深圳政府债券规模发行的合理区间。并从完善商业资信评级制度、发展债券信息收集和处理机构以及创新担保信用等级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施耀  陈作章 《北方经贸》2013,(11):86-88
通过对我国已发行的各支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的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当前地方债券发行定价中存在以下问题:定价过低、信用利差和流动性溢价得不到反映、政府干预扭曲了市场机制、商业银行变相向地方政府提供低成本融资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完善发行承销制度、明确地方政府在地方债券发行中的角色定位,促进地方债券发行定价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地方债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债券是国家公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权力是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各级政府应有的财权。我国现行预算法明确规定,不允许地方政府以自身名义发行债券筹资。我国当前的财政体制已使地方政府初步具备了有能力发行地方债券的主体资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也决定了对地方债券的强烈市场需求。因此,我国在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有必要逐步建立、完善地方债券制度。  相似文献   

4.
陈宏桥 《商业时代》2012,(35):74-75
2008年,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解禁。本文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和可能引起的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为了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券,首先应建设和完善地方债券市场的市场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及用途进行规范和限制,建立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体制和地方财政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体制度存在主体地位不明、权力机关功能缺位、各地政府发债权不公、主体法律障碍尚未清除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体制度,应借鉴国外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体制度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采取两步走战略,逐步建立实施.从近期看,要修改<预算法>,适度扩大有举债权的地方政府范围;借鉴国内外有关经验,完善发债主体的资格条件;围绕法治国家的目标,实现由政府许可向人大审议发展.从远期看,要制定<地方政府债券法>,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均有举债权;进一步总结实际发行经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主体条件;发挥地方人大的决定性作用,实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政府备案制.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债券的宏观调控风险及其防范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有利于地方政府开辟融资渠道,但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证券金融市场波动、产业结构失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宏观调控风险。应对风险的法律制度缺失、政府机关纵横向权力配置不当、公众参与宏观调控过程的渠道不畅是造成宏观调控风险的主要因素。为此,文章认为要制定宏观调控法、地方政府债券法以及完善配套制度;采取行政内部分权、行政内部监督机制等行政自制措施;要建立政府信用社会评价和公众参与风险评估机制,来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7.
陈晋  姚守宇 《商》2014,(10):150-150
我国分税制改革实行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状况逐年加剧,已成为各地方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各地方政府均有发行债券的冲动。本文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成因入手,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发债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一些完善发行地方公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胡凤鸣 《消费导刊》2009,(7):104-104
本文分析了我国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主要必要条件,分别是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体系、地方政府债券的保险机构建设、债券发行规模控制和政府破产善后处理问题等。本人认为,如果我国要修改《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独立发行债券,必须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温世伟 《江苏商论》2020,(4):139-141
中国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已于2009年发行了2000亿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过程中一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本文主要介绍了发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以及风险成因,并提出了降低地方政府发行公债风险的对策建议,希望对我国地方公债的风险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共选择视角下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债券是解决我国目前地方政府财政困境,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公开化的现实需要.本文引入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范式,构建基于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约束的地方债券公共选择机制,并进一步总结基于我国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所可能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李文沁 《北方经贸》2004,(7):103-104
地方政府债券是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 ,是地方政府筹集市政建设资金、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存在的债务问题 ,探讨了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指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我国债券市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公债是政府公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4月,在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地方债券"的政策下,我国沉寂多年的地方债重新开闸.本文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地方公债制度,从微观角度入手,详细剖析了我国地方债的发行模式,即将发行模式主要分为五个因素:发行主体、发行规模、发行方式、发行年限和票面利率,在对每个因素进行充分阐述和解释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发行地方债面临的三大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3.
唐琼 《商》2014,(52):185-185
经国务院的批准,2014年上海等10省、市试行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制度.这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的重大突破,将为我国今后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起到关键作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是地方政府债券始终处于规模小,发行单一,流通困难的尴尬局面,难以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应由的作用.这些地方政府在发行中存在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究.  相似文献   

14.
从2009年重启地方政府债券以来,我国已发行94只地方政府债券,总融资金额达8500亿元.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历程的简要回顾,着重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券发债主体、发债模式、定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具有违约风险。本文,我们将借鉴韩立岩在2003年使用的方法,运用KMV模型,通过控制地方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对福建省发行债券的规模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研究背景 所谓地方债券,是相对于国债而言的,是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 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财政体制的原因,地方政府债券长期远离我们的经济和金融生活。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进行修路、建桥等工程建设,都曾经发行过地方债券。有的地方政府债券甚至是无息的,以支援国家建设的名义摊派给各单位,更有甚者就直接充当了部分工资。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缓解中央财政压力、有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应当适时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但是,如何在发挥地方政府债券最大效益的同时,正确认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是我们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方政府自行发债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恒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248-249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意味着地方政府需要获得举债权。然而《预算法》中却明确规定地方预算不列赤字,地方政府不得举债。而此前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和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这一举措是否说明我国地方政府已具备发行债券的条件?因此,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地方债务融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然后是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需具备的条件。经过实证角度的对比分析发现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我国地方公债体系仍不完善,对此提出了相关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元东 《现代商业》2012,(27):28-29
当前开放地方政府债券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保增长"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条新的融资途径,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2009年至2011年,国务院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均为2000亿元,2012年则增至2500亿元。随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的扩大,信用风险也随之而来,在经济转型和金融市场化的大格局下,发行和发展地方政府债券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20.
黄焕辉 《商》2014,(20):97-99
市政债券作为刺激经济发展的有效工具,自09年正式发行以来将面临第一个还债高峰期。文章为了研究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违约风险大小,通过分析市政债券的风险因素,建立KMV模型,计算债券发行时的违约距离,估计市政债券发行的合理规模。并以广东省东源县为例实证分析市政债券发行中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