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挥市场供求对汇率的调节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是当前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在泰勒曲线的框架下考察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994—2006年通货膨胀波动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是不敏感的,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不显著,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没有显著的影响;2007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推动泰勒曲线向内移动,因此更大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对货币政策传导和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有利的,逐步扩大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区间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是适宜和可接受的。另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也使得泰勒曲线更加陡峭,稳定通货膨胀所导致的产出缺口波动减小了,因而更有利于货币政策当局追求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胀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美之间贸易顺差日益扩大,中国被指"操纵"人民币汇率。本文将通过构建VECM模型,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汇率波动及国民收入纳入统一的框架来综合分析中美贸易顺差扩大的真正原因,以此说明中国是否存在"汇率操纵"。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发现中美贸易顺差主要由国内经济驱动,而不是汇率因素,因此中国不存在"汇率操纵"。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波动:测算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币汇率波动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焦点。本文在利用GARCH模型测算人民币汇率波动率的基础上,将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港币、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新加坡元进行互动性比较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应该在不放弃政府干预的前提下,考虑适度放宽汇率波动的区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有关结构变量,分别通过线性MA模型和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进行模拟和预测。通过比较发现,汇率缺乏弹性时期,逐月MA模型的历史拟合和样本外预测效果最优;随着汇率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汇率弹性化的增强,GABP神经网络模型在汇率波动的模拟和预测方面均有最优表现,故汇率波动预测模型应随汇率弹性及其波动特性不同因时制宜。同时结果表明,汇率弹性化能够加深汇率波动及其结构变量间的均衡关系,利率市场化改革应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走势与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 ,国际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绝于耳。总的来看 ,这一方面是因为世界经济不景气 ,通货紧缩日益严重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在经常和资本项目下双顺差 ,外汇储备大量增长。但是 ,是不是人民币升值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 ?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 ,笔者将利用时下主流的均衡汇率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均衡理论 ,分析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以及美元贬值的原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升值现象.我国很多的进出口公司以及跨国公司每年有大量外汇收入要以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升值会给这些公司的境外分支机构的盈利造成很大的汇兑风险.因此,运用合理有效的金融工具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进行对冲和平抑就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了.本文立足于运用人民币期货等相关金融工具,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面临较为复杂的国际形势,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增多,外部冲击将对我国汇率波动和短期跨境资本流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了MS-VAR模型对外部冲击、人民币汇率波动和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全球风险因素、美国数量型以及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整会对我国汇率市场和短期跨境资本流动产生重要冲击效应;当我国金融市场遭受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和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冲击时,人民币汇率和短期跨境资本的波动性显著增强,并形成非对称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将跨境资本流动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范畴、协调使用多种资本管理工具、不断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预警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美贸易差额建立VAR模型,重点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美贸易差额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认为人民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差额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低储蓄率和相关贸易产品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对低下造成的。单纯的人民币升值不会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9.
朱宁  许艺煊  邱光辉 《金融研究》2016,437(11):32-46
本文首先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基于传统非套补利率平价理论,将中央银行沟通指示器引入理论模型进行研究。然后以2006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银行沟通频数和人民币汇率数据为样本,采用EGARCH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央银行沟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总体影响、不同沟通渠道以及口头沟通的不同主体、不同内容和不同货币政策取向沟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1)中央银行沟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有较为显著的影响;(2)书面沟通的作用效果优于口头沟通;(3)口头沟通中行长沟通与他人沟通相比更有效;(4)口头沟通中关于货币政策取向沟通的效果优于宏观经济展望;(5)宽松意图沟通的效果优于紧缩意图。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央银行沟通可在汇率的预期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汇率平稳波动;在沟通策略上,应注重发展口头沟通,并重视宽松意图沟通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对2005年7月22日至2012年9月5日期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拟合检验结论显示,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过程中存在的时变性、持续性和非对称性特征。来自MCMC估计结果进一步表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过程存在的非对称特征不同于在股票市场普遍发现的"放大利空,缩小利好"型的"杠杆效应",而是突出表现为"放大利好,缩小利空"。但波动的非对称效应和强度较弱,这意味着央行在采取措施干预和管理汇率波动时,在时机选择和力度把握上不仅要充分考虑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时变性和持续性特征,而且更应注意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性及非对称类型。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we assess the equilibrium value of the Mauritian rupee in 2006-7 and over the medium run using two structural models. First, we derive a current account-based measure of the exchange rate equilibrium using the macroeconomic balance approach. Second, we estimate a reduced-form fundament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measure. Our results, which are robust to an alternative non-econometric approach, suggest that the Mauritian rupee was aligned with its equilibrium value in 2006-7 and little adjustment appeared necessary over the medium run.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币汇率上下波动难测及中国外汇储备不断累积,国内关于此领域的研究也日益丰富。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特征、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和资产结构是否合理、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储备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国内学者对这些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当然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逻辑推演,以引起更多的学术关注,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资本账户的开放是必然趋势,就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已经具备了推进这一进程的基本条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开放对于全球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平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货币竞相贬值以促进出口的做法使得国内要求人民币贬值的呼声甚高。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与东亚地区收入水平差距、市场经济化程度以及商品价格水平拉大将导致双边贸易收支的扩大,而人民币相对汇率的升值将缩小中国与东亚地区的双边贸易收支。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与东亚地区贸易收支的影响还存在着国别(地区)效应。对于中国而言,在努力扩大出口的同时应兼顾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产业升级、慎用货币贬值措施,并应通过多次、小幅升值的方式保持人民币的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15.
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较大,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作为基本的宏观价格变量,汇率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影响宏观经济走势,还通过国内外商品比价的变化影响经济结构。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原因及人民币贬值对经济的影响,估计了汇率的中长期走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伟 《海南金融》2005,(9):19-22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考察了1978-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对外贸易的核心影响因素;无论是名义汇率还是实际汇率,都不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事实上,中国的贸易顺差来源于中国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以及美国对中国不当的贸易政策。因而,要解决中美之间贸易失衡问题,美国必须调整国内的经济政策和对中国的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自由化的实现条件和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理论研究和经济实践表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必然走向自由化,但是,对于实现自由浮动汇率所需要的条件、时机及方式等,国内学者的学术研究还不充分。本文认为,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应当是循序渐进的,要同我国的国情相适应。当前,人民币汇率自由化改革的重点是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高金融市场监管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为最终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与近年来中国经常账户顺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常账户收支平衡出现持续性顺差,尤其2001年以后出现顺差额大量增加。对经常账户构成项目的分解分析表明,大量顺差的出现与收益项目和单边转移项目的某些变动有关系,这些变动与人民币汇率预期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对货物贸易总量及其分解部分的初步计量检验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在所考察期间内都未显示出相对于非汇率因素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汇储备损益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总结中国外汇储备损益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提出央行"实际汇兑损益"的崭新视角,并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了中国外汇储备损益与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关系问题。本文借助国家资产负债表构建了双顺差分析模型,并通过升值情景模拟分析,得出结论:在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既有的汇率错位和通常伴随的汇率超调往往导致了央行发生"实际汇兑损益",损失量与兑换资金规模、汇率错位程度成比例,由此产生的汇兑损益可能导致对国家外汇储备的"非对称分配"。鉴于目前理论与实证研究不支持人民币被大幅低估的观点,货币当局应关注和避免因汇率错位及汇率超调产生的外汇储备汇兑损失;对于人民币的汇率调整应基于学理、结合实际,研究出一套准确客观的算法体系,以动态界定汇率合理区间;而从中长期考虑,需将汇率制度改革作为系统工程来推进。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四方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背景分析,认为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减少贸易摩擦;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降低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干扰等。面对今后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取向,文章建议相关部门应主动应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和国际热钱炒作的压力;央行可通过“一篮子”货币的界定实现汇率调控的灵活性;人民币汇率更趋灵活性将加大央行对外汇市场管理的难度;大力发展远期外汇市场,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