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2019年,省农业农村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主线,坚持高标准谋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各级都建立了乡村振兴"五大专班"推进机制,形成了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2.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然举措和必由之路.湖南省乡村振兴"百村千户"调研组赴涟源古塘乡调研,考察从脱贫攻坚步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水平、品牌建设、电商渠道和互联网推广基础、人才支撑等方面揭示当前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形成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对策建议,希冀从个性问题切入探索...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其中,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作为农村产业融合的重点产业,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打造文旅融合特色村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是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升村庄价值的内在要求,是中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和乡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根据白滩寺村域资源禀赋、...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对其进行法律保护具有紧迫性。甘肃、新疆两省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引领,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力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保护实施和生产性、整体性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根基牢固,将非遗保护融入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以非遗特色村镇和特色街区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基于“两山”理论视域下的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实践,新时代对于乡村振兴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灵活运用习近平“两山”理论,科学指导乡村振兴,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健康等方面的全面振兴,这就需要对乡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机制和制度,打造出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完成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作为关中地区农业重镇,渭南必须抓住乡村振兴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特色小镇,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搞好精准扶贫,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发挥堡垒作用,保障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带动乡村地区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米东区作为新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地区之一,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响应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头号项目.在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工作人员及游客的访谈以及实地调查,找出旅游品牌及市场、旅游产业结构和管理水平3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应该在推进产业融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乡村旅游宣传以及形成科学管理体系等方面着手,确保米东区乡村旅游产业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形态,农村集体经济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坚持的一般原则和战略重点,以期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一、前言乡村产业建设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必由之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从乡村产业建设主体、保障体系和环境建设三个维度助推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该战略,并确定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关键之一在于产业振兴,产业振兴依托乡村产业建设与发展。树立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韦冲 《发展》2022,(10):66-6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党建引领是根本,产业兴旺是关键,农民增收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张掖市甘州区探索成立了甘州区国道227线乡村振兴示范带设施农业片区党委,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应当从长计议,量力而行,目标不宜过高,范围不宜过大,也不必期待村村振兴,更不能搞"运动式"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逐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社会资源向乡村集聚.乡村振兴要尊重市场机制,挖掘乡村内在发展动力,催生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延伸农业和服务业产业链条,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2.
李淑妍 《辽宁经济》2022,(10):13-16
近年来,沈阳市农村经济发展获得显著增长,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农村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整体产业仍需要进一步升级。能否将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贯彻执行下去,合理有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不仅关系到沈阳市乡村建设的事业发展,更直接关系到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问题。因此,必须通过促进沈阳产业振兴、优化沈阳人居环境、发展沈阳现代服务业、促进沈阳乡村文明建设几个方面促进乡村振兴,协调城乡发展,从而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农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  相似文献   

14.
徐宁  黄跃昊 《科技和产业》2021,21(3):131-134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是解决好中国乡村"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高原少数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更是缩小西北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差距,促进西北地区城市与乡村均衡协调发展的前提.以大通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产业发展为例,运用实地调研法、类比法、文献查阅等方法,以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背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前提基础,探究高原少数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推动乡村产业多元蓬勃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较低是制约西部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西部加快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应坚持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和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着力对接市场、建品牌、增活力、促发展。坚持提升劳动者的产业发展能力,重培训、促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让农民分享乡村产业振兴收益,激发发展产业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补短板、强弱项,应更加重视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力,增强在解决矛盾问题中推进工作的动力与能力,确保有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6.
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内蒙古农牧业全面升级、农村牧区全面进步、农牧民全面发展.当前,乡村生产要素向城市流动、乡村产业羸弱、乡村治理弱化、乡土文化衰落等问题成为制约乡村振兴重要因素.实现内蒙古乡村振兴要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思维定式,加快改革创新,加强统筹设计,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汇聚全社会各类要素,共同支撑乡村振兴和繁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鹰潭广袤的乡村田野上春意盎然。“产业下沉”车间里留守妇女们笑语盈盈,乡村旅游点上“打卡”游客流连忘返,稻田里轰鸣的农机忙着修整沟渠……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上徐徐铺开。近年来,鹰潭市委、市政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2022年,安徽省黄山市提出“三农”领域重磅行动——“六业千亿”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近年来,黄山乡村产业效益提升的同时存在部分问题及发展挑战,本文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分析黄山乡村产业振兴的优势、不足、机遇、挑战,并对乡村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山东省青州市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上进行了成功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为此,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应大力实施乡村产业人才战略、健全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创新三产融合新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新动能作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贵州旅游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在贵州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来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构想,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与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机制,是贵州乡村旅游向规范化、产业化方向持续健康发展的必有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