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凡  王之扬  王欢 《海南金融》2022,(7):24-30+37
建立良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对碳排放权进行合理定价,已成为全球各经济体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举措。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已建立24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遍及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本文着重比较国际上运行时间较长且相对成熟的五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欧盟碳交易市场(EU ETS)、韩国碳交易市场(K ETS)、新西兰碳交易市场(NZ ETS)、加州总量控制与交易计划(CCTP)、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分析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制度框架和实践进展,为我国碳市场运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碳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我国碳市场的有效性。2021年,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这是在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变化“、双碳”目标提出的大背景下采取的重大举措。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建设经验表明,推动参与主体多样化、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创新金融工具等对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成熟运转至关重要。展望未来,碳交易中心将呈现全球化并购、市场层级丰富、监管体系完善等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本文提出从完善法律体系、自律规则,构建多层次交易平台,强化技术服务,实现交易清算一体化等方面入手,吸取国际成功经验,加强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以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碳会计的发展急需突破理论认识和实践设计上的瓶颈。立足于法定碳排放权配额的经济实质,通过考察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依托的"总限-交易制",提出"二元观"理论视角,将法定碳排放权配额理解为:依法实施碳排放的权利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遵从法定配额进行碳排放的义务。由此,将企业获得的法定碳排放权配额等量地确认一项资产"碳排放权—法定碳排放权"和一项负债"应缴碳排放权—法定配额义务",建立逐期核销机制,以及按碳排放权配额的交易、清缴和结余等实际管理情境开展核算。这一碳会计方案,可契合"总限-交易制"的环境管制和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经济实质,预期可助力企业低碳转型和国家碳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4.
以2014年中国开展碳市场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9年中国八个高碳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碳市场交易对高碳企业的减排影响,以及转型金融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仅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不能有效促进参与碳市场的企业减排,甚至还增加了企业碳排放。第二,转型金融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减排,并且这种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碳减排净效应可以有效抵消单一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碳排放增加的净影响。第三,转型金融通过促进提升高碳企业的减碳技术水平,进而激励企业降低碳排放。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要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高碳行业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加快转型金融发展,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发展,适时引入碳税政策,充分发挥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促进企业碳减排方面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陈骁  张明 《上海金融》2022,(9):22-3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助力中国实现高效减排、推动“双碳”目标达成的重要工具。碳市场通常采用“上限与交易”的设计框架,主要机制可以简要概括为基本设置、总量设定、配额分配、交易机制及违约惩罚五个方面。目前,碳市场已在全球多个区域得到广泛运用,其中,欧盟碳市场是全球最早建立也是发展最成熟的碳市场,美国RGGI、美加WCI及韩国碳市场的成功经验也值得借鉴。当前中国碳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且需兼顾减排目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这形成了中国碳市场基于碳强度的总量设定,以及“基准线+预发放”的配额分配特征,同时,市场还存在参与主体相对单一、金融工具应用不足等问题。上述特点造成国内碳市场交易“潮汐现象”严重、碳价波动剧烈等状况。本文提出了对中国碳市场发展的五点建议:加快建设碳排放数据体系,推动非履约机构与个人相关细则出台,引入碳金融衍生品,出台全国碳市场稳定调节机制,布局研究碳市场跨境连接方案。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自2021年7月开市以来,全国碳市场运行已满两年。数据显示,运行两年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40亿吨,累计成交额110.30亿元。目前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减排成效逐步显现,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相似文献   

7.
郑静 《会计师》2022,(18):80-82
碳排放权交易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有助于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开展碳审计对于维护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审计主体协同能提高审计监督效率和效果,但目前碳审计主体协同存在困难。因此,本文在碳审计制度、碳审计主体参与度和碳审计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加强碳审计主体协同,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市场经济推动了行业层面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总结梳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在碳立法、碳分配、碳核查以及碳处罚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分析其现存问题与可取之处,并基于甘肃视角,从碳法律、碳价值、碳体系、碳金融、碳市场和碳人才等六个角度,提出对甘肃省未来完善自有碳交易体系、接轨全国碳交易市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利用市场化机制配置碳排放权,以较低的成本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实现,当前在国际上被主要经济体广泛采用。本文梳理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碳市场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6月13日是全国低碳日。近年来,建设美丽中国、共享碧水蓝天的理念已越发深入人心,而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是给企业排放设定上限,通过配额交易降低减排成本的重要制度。其实早在2011年,我国就已经确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自2013年6月以来,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北、重庆等7个碳交易市场相继鸣锣开市,拉开了我国碳交易从无到有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环境下,管理减排在减排体系中具有较为特殊的作用。企业通过管理会计发展出企业碳预算,以系统规划企业的碳排放、碳减排和碳排放权交易等活动,可凸显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的减排作用。而如何设计和编制企业碳预算,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文章以高排放行业的发电企业为例,设计并编制了一套完整的企业碳预算体系,其包括碳排放子预算、碳减排量及成本子预算、碳减排收益子预算和碳排放权交易子预算等四个子预算,预期可有效发挥管理减排的功能。文章建议,应在我国高排放行业和企业推行企业碳预算制度,以达到高效减排和低碳化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已在我国多个行政辖区应用实施。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现行会计政策,对我国会计实务和准则制订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法是较理想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方法,但要限制免费配额后续计量的重估模式和排放负债市价结算法的使用,实现政府补助法在会计方法层面的协调一致性,并择机对制造企业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做出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3.
全球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主要有两种,一是强制减排体系,二是自愿减排体系,前者以官方机构发放的碳配额为主要交易标的,后者则是购买者出于自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需求而形成的碳汇量交易市场。我国的自愿减排市场包含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和碳普惠产品交易市场,同时CCER可在一定额度内作为碳配额交易的抵消量。我国的蓝碳项目在上述两个市场模块中均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一些共性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如产权制度不明确、核算机制不健全、自愿减排交易制度不完善等,此类问题揭示出我国蓝碳市场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蓝碳市场制度建设存在较大的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应当不断加强蓝碳自愿市场交易的立法,完善蓝碳项目开发方法学以及构建完善的蓝碳自愿减排交易体系,从而实现我国蓝碳市场交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瀚斌  曹泽卉 《新会计》2022,(10):28-33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将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如何判定碳排放权在企业经营中的财务属性,成为企业关注的问题。2019年财政部颁布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为碳排放权会计核算提供了指导意见,但碳排放权属于交易成本还是收益仍然有待研究。本文基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深入分析了碳排放权的概念和理论依据,同时系统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体系,选取我国最大的钢铁制造企业宝武集团为例,对其碳排放业务进行情景模拟,并对每类情景下账务处理和信息披露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碳金融产品     
《甘肃金融》2022,(4):84-85
<正>术语和定义碳排放权carbon emission permit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的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碳排放权配额carbon allowance碳配额carbon allowance主管部门基于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要求,向被纳入温室气体减排管控范围的重点排放单位分配的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  相似文献   

16.
常紫星 《时代金融》2011,(32):25-26
面对全球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迅速发展和国内产业升级的资源整合需要,中国亟需建立国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特别是作为其基石的配额分配法律制度。作为碳交易机制的法律机理,应明确国内碳排放权配额分配以行政许可为其运作模式,采用"总量—分配"的配额分配制度,分阶段、渐进式从无偿分配过渡到有偿购买,并将其与清洁发展机制有效衔接,以确保我国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机制的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17.
<正>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一场划时代的绿色工业革命。面对规模海量的碳市场和严峻的碳减排形势,将碳排放权作为抵押物标的进行授信融资,无疑是绿色金融创新担保方式、丰富碳权交易的重要延伸与补充。因此,充分论证碳权抵押贷款交易中现存问题的应对之策,完善交易流转程序,弥补制度空白,是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下的碳金融碳金融指与低碳经济有关联的金融活动,可泛指所有服务于旨在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担保、咨询服务等金融中介活动。目前,全球碳交易市场按照业务模式可以分为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市场(Allowance-Based Markets)和基于项目的碳交易市场(Project-Based Markets),前者是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如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后者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如CDM(清洁发展机制);而按照减排约束力又可区分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推进农业碳减排,并将农业减排纳入碳交易市场,不仅是"十四五"期间降低污染减排总成本、提升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总体发展质量的可能途径,同时也是推进农业持续减排、推进"碳达峰"目标实现的重要推动力。建议在政策层面将农业纳入碳减排交易范围,推进农业碳排放核算的方法学研究,优先选择部分发达地区在部分行业开展试点,同时加大力度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推进农业持续减排。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简称CCER)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