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违法发放贷款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管理秩序,其社会危害性很大。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对其进行打击的力度在不断加强,法律打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本文在介绍我国对于违法发放贷款犯罪行为立法轨迹的基础上,分析了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构成要件,并阐述了该罪的认定和处罚问题。  相似文献   

2.
违法发放贷款的行为违反了《刑法》、《商业银行法》以及银行业监管有关法规,扰乱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社会危害性很大,我国《刑法》专门规定了违法发放贷款罪加以防范和打击,对防范银行业从业人员违法犯罪,规范银行业贷款行为,防范银行业信贷资产风险,保障银行业的各项业务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简要归纳总结了违法发放贷款立法历程,论述了对违法发放贷款犯罪行为的认定,指出违法发放贷款行为追诉和定罪的几个要点问题,提出了预防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文娟 《上海金融》2023,(11):71-79
虽然《刑法修正案(十一)》将“重大损失”作为骗取贷款罪的唯一入罪标准,但在司法实务中“重大损失”的认定仍会面临诸多棘手问题。因此在骗取贷款罪的司法适用中,我们应确立“重大损失”的认定规则:第一,明确提供虚假申请资料获取的贷款金额不属于重大损失。第二,厘定民事诉讼程序操作对“重大损失”的认定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三,重大损失的主体对象和涵盖损失要素的选择应遵循有限性原则。第四,我们应构建“贷款到期时+执行程序终止时”重大损失的双重起算节点。如此方能契合贷款资金所有权保护的立法定位,助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七)》对内幕交易罪的犯罪构成进行了重大修改。基于内幕交易罪构成要件及其刑法解释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在内幕交易罪的修改过程中与最后条文颁布后,证券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对内幕交易罪构成要件刑法解释存在不同的见解。有必要对内幕交易罪相关疑难的刑法适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细致解释,为适用全新的刑法规范合法打击证券金融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骗取贷款罪弥补了贷款诈骗罪在司法适用上的不足,虽不是典型的诈骗类犯罪,但仍然可以遵循诈骗罪的构造来认定,即行为人虚构事实—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银行从业者产生了错误认识—银行从业者基于错误认识发放了贷款—行为人或者第三人得到贷款—银行贷款资金产生了损失。何为“欺骗手段”?——骗与贷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犯罪的本质是侵害法益,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故刑法所界定的“欺骗手段”,绝不是行为人违背民法基本诚信原则的“虚假”行为。  相似文献   

6.
黄涛 《甘肃金融》2013,(3):43-45
集资诈骗罪是一种复杂犯罪,准确认定某种行为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科学正确的司法认定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准确审视和分析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各要素,则是正确科学地认定该罪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黄佳 《甘肃金融》2011,(11):45-47
在《刑法修正案(六)》颁布之前,我国对滥用贷款犯罪的惩治主要依靠高利转贷罪和贷款诈骗罪两罪,但是该两罪由于主观上分别要具备"转贷牟利"和"非法占有"的目的,这就造成实践中对于一些单位或个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贷款,但却没有非法占有、转贷牟利等目的的行为难以用刑法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