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计机关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的实践与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规定,审计机关审计项目应当实行审理制度。这一制度对审计机关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和建设性作用都极其重要。本文结合现代审计发展规律和内部控制制度需求,对审计机关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的实践和理论探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期通过建立审理机构、配备审理人员、完善审理制度和优化审计机关审计项目审理程序为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和控制审计风险提供保障。同时,还针对目前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对策,与审计同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杨帆 《时代金融》2014,(5X):172-172
<正>审计风险是近年来关于审计的热点话题,通过对审计风险的研究,可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审计方法,完善审计机构,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和加强审计质量,维护财经法纪,打击不法行为,保护各部门及大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一、审计风险形成原因(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现代审计是建立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基础上的抽样审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的基  相似文献   

3.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审计形式,是对基础审计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传统审计缺陷的弥补和完善。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而且还可以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在央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对于加强央行内控体系建设,完善法规制度,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充分发掘和利用央行网络信息资源优势,促进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逢光  吴健 《财政监督》2006,(11):41-4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审计准则体系。重构后的准则体系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新要求,规定了识别、评估和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方法,将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会计监督事业的发展,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入手的检查模式将成为会计监督的主导方式。因此,在新旧准则交替的背景下,如何顺应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趋势,充分研究事务所的业务质量控制,查明事务所的执业风险点,为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迅速找到突破口成为现阶段会计监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审计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手工审计方式相比,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具有隐蔽性强、破坏性大、可控性差的特征。对此,必须从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入手,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防范审计风险。一、以完善电算化审计法规为依据有关部门应尽早制定计算机审计准则、对象、程序和要求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电算化审计过程中审计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以对计算机工作提供指导。二、以开发通用审计软件为条件为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和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促进内控制度的完善,客观上要求对会计电算化系…  相似文献   

6.
梁志坚 《财会学习》2021,(12):120-122
为提高外部审计行为的规范性,让外部审计执业人员能较好地理解及掌握新收入准则,以应对准则变动后的审计工作,研究新收入准则对外部审计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由于新收入准则在收入确认的判断标准及具体确认、计量方法的一系列变革,使审计工作程序复杂化,加大企业会计错报风险及控制风险,并影响审计质量,针对这一问题,从业务承接、风险识别及评估、执行审计程序工作方面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也提出了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加强审计质控等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应对策略,以完善审计工作及保证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7.
复核审计底稿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各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三级复核制度,控制审计误差,减少工时浪费,避免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一、过立审计底稿复核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审计底稿复核制度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规范审计底稿、控制审计程序、保证执业质量是十分必要的。1.是减少工时浪费、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审计底稿复核,可随时纠正偏差,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进行和审计证据收集的充分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工时浪费,提高工作效率。2.是避免审计…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审计风险由三部分组成,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被审计单位自身会计、统计和业务核算中存在错弊的可能性。可见,固有风险的产生取决于被审计单位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业务性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品德等,固有风险与审计人员的工作无关。审计人员无法通过自己的工作来降低固有风险,审计人员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判断固有风险水平;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对其存在的固有风险不能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加以防范、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有关。被审计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差错和舞弊。结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的缺陷或不能有效地工作,那么差错和舞弊就会进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由此产生了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业务健康发展日显重要。在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中,一个相对独立、向一级法人负责的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根据内部审计职能和责任,如何加强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及提高内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运用风险导向审计降低央行内部审计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和  周洁  高睿  季家友 《上海金融》2004,(12):50-53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传统审计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审计理念和方法,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而且还可以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在央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将可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促进央行内控建设,并有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汝州市审计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监督体现服务,制约体现促进"科学审计理念,高度重视审计法制工作,在审计制度建设、质量控制、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加强做好审计工作,制度建设是基础,是规范和促进依法审计的重要保障,是健全和完善审计监督制度的必然要求。审计工作中,要求审计人员严格遵守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审前公示、审中座谈、审后回访,规范审计行为,真正做到实体合法、程序合法。《审计法实施条例》2010年5月1日起施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2011年1月1日起施行,这些新的审计法律法规都要求审计人员熟知和  相似文献   

12.
刘政良 《理财》2001,(4):7-8
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广大审计对象的法律意识也逐步增强,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无形中加大了审计的难度。根据多年的审计实践,笔者针对当前容易产生审计风险因素,如失察、程序不合规、不廉洁,以及执法不严、该作为时不作为等,认为应采取以下10项措施予以防范。  一、充分认识审计风险的危害,思想上时刻绷紧审计风险这根“弦”  不论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审计风险,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审计机关的形象。如云南红塔集团10亿元“小金库”事件,很多人的第一疑问就是审计机关是否审计过?不论回答是或否,都会影响审计形象。如果回答…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逐年递增,审计任务也是越来越繁重,而投资审计专业人员的缺乏、投资审计操作规程不规范及相关制度的不健全,给工程投资审计带来极大的潜在风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投资审计质量.本文就影响基层审计机关工程投资审计的一系列风险因素做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基层审计机关工程投资审计的风险因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工程投资审计发展,规避审计风险,确保政府投资工程资金的安全运行,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工作已经建立了全行统一的、标准的、模块化的评价工具。对于完善审计管理机制,健全审计评价职能。体现建设银行内部审计的建设和增值效果方面都切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建设银行的战略目标实现,促进完善公司治理程序,增强风险控制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为了适应建行机构,管理和业务改革发展的需要,提高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本文以总行制定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和《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准则》等制度规范为依据,以日常对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学习积累为基础,在广泛收集利用近年来建行的制度文件,考虑建行上市后资本市场、外部监管部门、投资者和有关方面对我行内部控制审计的更高要求基础上,针对当前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难点,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王文 《中国外资》2013,(4):140-140,142
20世纪80年代,审计领域在对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的等方法进行完善和总结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风险导向审计制度。近年来这一审计方法逐渐广泛地被众多公司应用到内部审计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这项审计方法本身并不是十分完美的,它在被具体推广和应用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应对这一现状,发挥出风险导向审计在加强企业审计方面的监督效用,必须从健全法规和完善审计制度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审计领域在对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的等方法进行完善和总结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风险导向审计制度.近年来这一审计方法逐渐广泛地被众多公司应用到内部审计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这项审计方法本身并不是十分完美的,它在被具体推广和应用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应对这一现状,发挥出风险导向审计在加强企业审计方面的监督效用,必须从健全法规和完善审计制度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对象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的错误或舞弊,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今天,内部审计风险的观念已被广大审计人员所接受,并感到了极大的工作压力,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促进审计对象全面增强经营能力,已成为内部审计人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导致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如审计对象自身的复杂性.审计技术的局限性。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等,而很多情况是,部分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程序的风险点选择不当,未认真执行审计项目程序,从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发生。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旨在实施审计项目程序过程时。通过合理选择审计风险点,及时发现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为审计人员最大限度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提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伍煜 《会计师》2013,(5):54-55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风险也在日益增大。本文从本质上剖析了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提出了从组织形式上保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加强高校审计队伍建设、全方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规范审计作业程序、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不断进行审计创新,完善审计技术和方法等一系列措施,来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期望能够对降低高校内部审计的风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李兴勋 《中国外资》2010,(10):62-63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实施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内部审计的几个阶段,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审计方式、程序,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20.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对风险的防范主要应在非系统性风险上,即从自身的能力风险与道德风险来寻求化解审计风险的途径。而目前无论是从法律环节的薄弱、制度的不健全,还是委托代理的三角博弈关系,来自CPA的非系统性风险日趋严峻。完善注册会计师的基础操作和规范其执业水准,可从源头上防止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非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