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朱睿 《金融研究》2008,(12):I0032-I0035
一、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念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是指在交易所外进行衍生品合约交易的场所,是同场内市场相对应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与场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易品种不同。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包括远期和外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与货币互换、利率与货币期权。  相似文献   

2.
利率互换     
2006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有关事项。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同种货币的名义本金交换利息额的金融合约。利率互换可以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的转换。最初,利率互换主要是为了满足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市场上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双方降低融资成本的需要,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利用利率互换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或资产负债管理,利率互换市场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相似文献   

3.
论转轨过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何邦会一商业银行的风险是商业银行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切可能损害银行的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客观现象。银行风险包括七个类型:(1)流动性风险;(2)资本风险;(3)利率风险;(4)外汇...  相似文献   

4.
2011年上半年,银行间市场运行平稳,交易稳步增长。主要特点是:货币市场资金面大幅收紧,主要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上升;银行间国债指数震荡上扬,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上移;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保持较快升值速度,非美货币即期交易显著活跃;利率互换交易量大幅增长,利率互换交易确认服务推出;汇率衍生品市场交易稳定增长,期权产品上线完善外汇衍生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5.
所谓互换,是指互换双方达成协议并在一定的期限内转换彼此的货币种类、利率基础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一种交易.互换交易最早起源于20世界70年代末,货币交易商为了逃避英国的外汇管制开发了货币互换.世界上第一份利率互换协议出现在1981年IBM与世界银行之间签署的利率互换协议.从此,互换市场在国外得到了迅猛发展,2005年末互换交易量占整个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的80%,可以说互换市场在国外已经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金融商品市场.200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于2005年10月10日初步达成的人民币利率互换协议自动生效,这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上又多了一个全新的金融衍生工具.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全国银行间货币和债券市场运行平稳。各市场成交量大幅增长;货币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足,但准备金率调整和新股发行等因素使市场资金一度趋紧,货币市场利率呈倒“V”型走势;债券综指略有下降,收益率曲线整体上移;4月10日,利率互换操作规程出台,利率互换市场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陆维杰 《上海会计》1998,(11):21-22,12
调期(Swaps),又称互换,指有关当事人利用彼此之间在筹资机会上的差异,在共同商定的条件下相互交换不同货币、不同利率的债务,以避免未来利率和汇率变动的风险,降低筹资成本,并使公司财务从对环境的被动适应转向主动适应。调期业务主要有货币调期和利率调期,...  相似文献   

8.
货币套利交易涉及两方面:借入低收益率货币;兑换成高收益率货币贷出(或购入其他高收益的金融资产,如股票、高收益债券、黄金与原油等),获取“无风险收益”。只要两种货币问存在收益率之差,低收益率货币就会朝高收益率货币流动,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假设,英国3个月期的货币市场证券的利率高于美国同期利率,套利交易者会在美国借款,英国贷款,获取利差收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汇管理》2010,(10):52-53
套息交易的存在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货币之间存在稳定的利率差异,利差越大,套息交易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二是稳定的市场环境,套息交易是一种追求利率差异的被动投资策略,如果市场环境恶化,基础汇率的急剧波动可能会轻易的导致资本损失超过利差收入。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利率有所回落、成交量有所下降,买断式回购交易活跃;现券交易和利率互换成交大幅上升,外汇掉期交易小幅增长;美元中间价探底回稳,人民币升值速度显著减缓。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月,银行间市场安全、稳定、有效运行,交易量稳步增长。主要特点是:货币市场资金面持续紧张,利率大幅上升,短期交易仍占主导;现券市场国债指数先扬后抑,交易集中于中短期品种,政策性金融债受青睐;外汇市场即期尝试做市机构表现积极,非美货币交易进一步活跃;利率互换交易同比显著放大,成交利率持续走高,尝试做市机构在汇率衍生品市场亦显活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货币市场》2010,(11):56-66
2010年10月份,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及衍生品市场整体呈现稳步发展态势。主要特点是:各市场交易量同比均大幅增长;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明显回落,中长期利率普遍上涨;银行间国债收益率曲线及互换利率曲线整体上移;银行间国债指数出现回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双向波动特征明显,掉期价格显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预期加大。  相似文献   

13.
货币互换     
《金融会计》2015,(1):70
货币互换是指两个主体之间签订协议,交换两笔币种不同、现值相同的贷款本金和(或)相应利息,并约定在未来互相偿还。它是一种"场外"交易,没有固定的制式合同。货币互换的目的在于降低筹资成本以防止汇率变动风险造成的损失。货币互换包括签订协议、交易、动用、归还等环节。签订协议时,一般明确双方货币互换意向,对未来交易额度进行承诺,此时无需进行表内记账。正式发起交易并进行实际动用时,才将动用金额记入表内。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前两个月金融运行总体保持平稳。2月份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为: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速回升,前两个月本外币新增贷款同比多增55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加较多,储蓄存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货币市场利率回落。  相似文献   

15.
债务风险管理产品主要包括利率、汇率的互换交易及融入期权的结构型互换产品等。20世纪80年初国际金融市场经换(亦称“调期”)交易的产生,迅速成为西方跨国公司、企业及官方机构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6.
6月份当月金融运行的主要特点是:货币供应量和贷款的增速减缓;居民储蓄存款连续两个月增幅减缓,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银行向市场人民币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水平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7.
2011年4月份,银行间市场平稳运行,交易量继续稳步增长。其主要特点是:货币市场资金面逐渐收紧,短期利率有所上升;国债指数震荡上行,现券交易集中于中短期品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值速度加快,交易价波幅扩大,非美货币交易继续活跃;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正式启航,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同比显著放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会财会》2004,(11):58-58
本通知所称掉期交易是指:交易双方针对交易一方的融资业务按照协议定期交换支付义务。掉期交易的形式主要包括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相交换的利率掉期、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相交换的货币掉期以及包含上述两种交换的混合掉期交易。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财会字[1998]23号附件一: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引言1、本准则规范企业在下列交易中形成的收入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1)销售商品;(2)提供劳务;(3)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2、收入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何时确认收入及如何计量收入。3、本准则不涉及下列各项形成的收入:(1)建造合同;(2)非货币交易;(3)租赁;(4)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5)期货;(6)投资;(7)债务重组。定义4、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1)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  相似文献   

20.
所谓互换,是指互换双方达成协议并在一定的期限内转换彼此的货币种类、利率基础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一种交易。互换交易最早起源于20世界70年代末,货币交易商为了逃避英国的外汇管制开发了货币互换。世界上第一份利率互换协议出现在1981年IBM与世界银行之间签署的利率互换协议。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