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商业欺诈可以被界定为商家的机会主义行为。商业欺诈行为的泛滥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普遍性的道德沦丧,更不能归结为市场经济的必然,而是现有市场经济存在的信息保障制度供给不足、产权制度供给不足、法律保障制度供给不足等制度缺陷,导致商家发现选择商业欺诈的行为有利可图,一旦这种损人利己的商业欺诈行为得不到现有制度的惩罚或惩罚不够,就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引发更多的商人不讲诚信,从而使道德进一步滑坡。  相似文献   

2.
商业欺诈是当前经济领域频发的一种违法犯罪现象,笔者基于经济学理论框架,运用成本收益模型对商业欺诈的成因进行了剖析,认为商业欺诈实质是理性人在约束条件下得失算计后的最优选择,只要商业欺诈的净收益大于不欺诈的净收益,商业欺诈就不会消失;从经济角度治理商业欺诈的路径是增加欺诈实施人的行为代价和概率,减少交易双方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外法制史上反欺诈法律制度的沿革,分析了商业欺诈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商业欺诈的概念、法律特征和五个构成要件,包括实质性虚假陈述、知悉陈述的虚假性、引诱原告信赖之意图、原告合理信赖并据此行为和损害事实。最后,提出了建立我国商业欺诈法律控制体系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制度和机构建设,希望对我国侵权法的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现代商业欺诈主要体现为广告欺诈、质量欺诈、价格欺诈、服务欺诈和合同欺诈,商业欺诈的生成原因主要体现在信用监督与信息机制不完善、有效的产权制度不明晰、反欺诈手段不强劲和交易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5.
卢稼禾 《商业科技》2014,(13):27-28
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外法制史上反欺诈法律制度的沿革,分析了商业欺诈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商业欺诈的概念、法律特征和五个构成要件,包括实质性虚假陈述、知悉陈述的虚假性、引诱原告信赖之意图、原告合理信赖并据此行为和损害事实。最后,提出了建立我国商业欺诈法律控制体系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制度和机构建设,希望对我国侵权法的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为了保证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控制各种风险,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效益,为实现高校管理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个成熟的市场体制最根本的特征是自利动机和道德约束同时起作用。诚实信用是一种公共服务,它能使所有社会成员受益。而任何伦理道德都必须通过社会的引导与灌输,需要社会各界成员的积极参与和持之以恒努力。为了保障诚实信用准则的确立和建设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严厉的信用制度,这套严格的系统化的信用制度应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修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上加大对商业欺诈、背弃诚实信用准则行为的惩罚力度,使法律对商业欺诈和制假售假者具有威慑性。凡发现有商业欺诈行为者,除让其赔偿受害人损失外,剥夺其一定期限的…  相似文献   

8.
谢安平  阎营营 《商业时代》2012,(20):121-122
商业贿赂是严重的经济腐败现象,具有主观故意性、行为违法性特征。其构成要件是:行贿主体是经营者、受贿主体为决策者,主观方面是故意,侵害的是复杂客体。对于商业贿赂行为要从减少行政审批、公开政务信息、完善法律法规和信访制度等方面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9.
范锡文 《中国市场》2008,(44):124-125
诚信不单纯是道德学家关注的问题,经济学家也同样关注。本文从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我国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提出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含义,从经济人的内涵以及构建诚信为荣的制度意义着手,探讨诚信不仅是社会行为的基本导向和价值取向,是市场经济的道德伦理观念,同时也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以及相应规则的约束。  相似文献   

10.
孙金霞 《商业时代》2007,(29):19-20
诚实守信是社会的基本规范,诚信经商是开展营销活动的基本要求,但在目前的经营活动中,商业欺诈行为却屡有发生,产生这些商业欺诈的原因,有利益的驱动,诚信的缺失,立法的滞后,道德水平的下滑等。要打击商业欺诈活动,必须加强诚信建设,树立诚信经商的观念,建立社会信用共享机制,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关于制度的研究已十分广博,制度因素对于经济增长与其他经济行为的重要性已成学界共识,而关于制度的评价标准,还没有一个清晰一致的认识。本文从经济世界中交易成本无处不在这一现实出发,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试图对制度的评价标准进行探讨,提出好的制度具有的特征,并对其做出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络欺诈、商品质量低劣、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也屡见不鲜,电子商务的不诚信经营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日益猖獗的网络欺诈现象背后,身份难以识别是其问题的重要根源.因此,如何确认网上交易者的身份,规范和完善电子商务的市场准入制度成为电子商务发展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现有的电子商务市场准入的法律制度、各地工商部门实际管理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准入资格的做法以及电子商务的门户网站对交易主体身份确认的现状进行了一一阐述.深入研究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准入现状,以期为建立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准入制度,促进工商部门有效规范和监管电子商务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束忠兵 《商业研究》1999,(9):115-117
消费心理促成商业欺诈的实现,而信息不对称是商业欺诈的根源。消费者免受欺诈的最佳决策点是边际利润为零点.  相似文献   

14.
陈岷 《北方经贸》2000,(4):49-50
当前在经济交往中,经济欺诈现象还相当严重地存在.经济欺诈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交易秩序,弱化了市场参与者交易的安全感,使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损害.欺诈往往之所以得逞,就在于欺诈者有意制造假象,隐瞒其真实意图,使他方当事人产生与事实不相符的认识,并进而实施对其不利的行为.因此,查清欺诈者的真实意图是防范经济欺诈行为的最有效措施.资信调查即是查清经济行为相对人真实意图的主要手段.所谓资信调查,是指利用合法方式、方法、途径查清对方当事人的真实身份、资格、综合经济能力,交易意图及商业形象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洪韬 《中国市场》2009,(35):68-71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一直将制度作为外生变量来考虑,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则颠覆以往经济学假设,将制度作为内生变量来讨论。本文通过对具代表性的非正式制度的国家在微观、宏观层面经济行为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来试图找出非正式制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无论微观经济层面还是宏观经济层面经济主体行为皆受到来自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对各种直接作用经济增长因素上具有普遍影响。非正式制度是更为接近本质地解释经济增长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6.
和谐商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商业的构建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运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经济学理论基础,并结合系统论和协同论两大方法论,对和谐商业的构建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最后得出,通过商业制度创新可实现商业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合理有效地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来构建和谐商业.  相似文献   

17.
会计造假与会计监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济学的理性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原理、博弈理论、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会计造假的深层机理予以经济学分析和解释,会计造假主体出于其实体追求效用最大而对社会产生着负面影响,这正是进行会计造假违法性分析并用于会计监管制度安排研究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出《关于对全国商业促销和通信行业价格欺诈行为开展重点检查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开展对商业促销和通信行业价格欺诈行为进行重点检查。  相似文献   

19.
罗峰  周密 《商场现代化》2010,(17):35-3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营销活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同时营销领域出现了大量道德失范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长远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导致企业信用退化,破坏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秩序。本文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入手,分析营销道德问题的现状、成因、影响、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欺诈行为的存在,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本文就商业欺诈行为的内涵、类型及我国商业欺诈法律体系的构建做一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