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可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宏观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以朝阳市双塔区和龙城区为研究区,选用2014—2021年的5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ENVI软件分析双塔区和龙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其间采用监督分类法将朝阳市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五大类,通过对比各期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变化,综合评价朝阳市土地利用转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评价是整治项目竣工验收的关键环节,运用遥感技术能够提高土地整理评价的工作效率和技术含量。以石川河综合开发项目为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通过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对比项目整治前后的土地覆盖及其面积变化,从而实现对石川河综合开发项目的动态监测和工程效果评价。研究验证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土地整理评价研究的可行性,并对未来石川河综合开发项目的持续动态监测和工程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基于土地利用转移流、土地利用活跃度等土地利用变化测度指标,对江苏沿海地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转移流集中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占区域土地利用转移流总量的34.72%,连云港和南通的土地利用转移流更为集中,而盐城土地利用转移流较为均衡;(2)从土地利用活跃度来看,江苏沿海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活跃度的顺序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水域林地滩涂湿地耕地;(3)受到沿海岸段类型和开发利用方式的影响,江苏沿海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活跃度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1990年和2007年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陇西县10年来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空间景观特征、方向与转化过程。结果表明:1990—2007年陇西县耕地、草地和林地面积大幅减少,建设用地、园地和未利用土地显著增加,土地综合利用程度下降;景观变得破碎,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增强;土地利用主要转化形式是耕地、草地和林地转化为未利用地以及耕地和未利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的经济增长区也是耕地集中区,因此研究环渤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耕地资源保护两方的博弈,对全国的经济和谐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以环渤海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展开研究,在2000年、2010年、2020年三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和2000-2020年经济社会数据,综合运用耕地动态度、根底相对变化率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对耕地资源的演化动态进行具体分析。在研究期内,耕地资源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耕地数量由32.17减少到了28.39。耕地数量变化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主要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三者之间。  相似文献   

6.
由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常常使用遥感影像对城市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已经成为当前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进行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手段。文章以砀山县为例,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使用1994年和2014年砀山县的两期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人机交互解译,获取高精度的两期土地利用图,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空间分析,管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和成图输出等功能,可得出砀山县近1994年到2014年的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在全国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今后要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私下签订“圈地”、“用地”协议,确保政府对建设用地的集中统一供应。鹿心社说,确保政府对建设用地的集中统一供应。在一个城市内,必须坚持土地利用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供地和统一管理。同一城市范围内的新增建设用地必须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征用、统一供应。市辖区及各类“园、区”的建设用地必须纳入市政府统一的供应渠道,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私下签订“圈地”、“用地”协议。鹿心…  相似文献   

8.
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可以为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依据。文章以华池县怀安乡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项目实施使得耕地综合质量分值从42.01提高到84.48,耕地质量状况显著提高;土地整治是提升耕地质量最主要的途径,需强化田间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土地平整工程建设,重视耕作层土壤改良工程并将此作为一项长期的投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日前在全省土地工作会议上强调: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必须长期“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必须采取十分严格的措施管理土地和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0.
河南耕地 重疾沉疴须猛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势西高东低,平原、山区、丘陵分别占55.7%、26.6%和17.7%。全省土地面积仅16.7%万平方公里,以占全国土地面积1.7%的土地养活着全国7.2%的人口。近年来,农作物总量(粮食、棉花、油料、烟叶)、国民生产总值、大牲畜年底头数在全国均处于前列,但人均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物单产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刨食”的任务十分艰巨。加之城市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10.5%,今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矛盾会更加突出,耕地、环境、人口、粮食的矛盾也会不断加剧。积极正确认识河南省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源,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一、保护耕地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耕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耕地资源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要素,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是基础,耕地资源则是基础的基础。无农不稳,实际上只有保持稳定的耕地面积和质量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显示,我市1996年未耕地总面积3055991.3公…  相似文献   

12.
吕文广 《发展》2006,(7):18-20
一、现行土地征用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分析 据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召开的“新农村建设”新闻发布会上透鳝的消息显示,我国年均100多万农民失去耕地。据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通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目前,我国每年农村正常占用的土地达到了400多万亩,其中,农民耕地所占的比例约达200多万亩,这些被征用的土地大部分是依法使用的耕地,不包括违法占用的耕地。如果考虑到违规占用耕地,目前失地或部分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会更多。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遥感应用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此为基础拓展了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城市扩展遥感监测.加强了区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等研究,已经形成以土地为核心、多专题互补的时空数据库系列。  相似文献   

14.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特别是强调要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保护金寨县有限的土地资源,以满足全县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耕地的需求,保证实现全县耕地面积总量动态平衡和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并统筹兼顾各行业用地,以促进全县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心国人无“地”自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在耕地总量平衡的背景下,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这是中央为保护耕地做出的重大决策。目前,我国已将耕地保护写入《刑法》,并实行世界上最严厉的管理法则。但是,最近仍有一些同志,甚至是一些市县领导同志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国实行这么严厉的土地管理政策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为此,笔者想谈一下我国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法规形成的背景和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少锋 《改革与战略》2008,24(10):27-28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耕地不断遭到破坏,耕地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其重要性。影响我国耕地保护的因素主要表现为环境问题、政府征地权的滥用以及土地闲置等。必须运用法律手段,采取切实措施对耕地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7.
建设占用耕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后备土地资源的匮乏导致了浙江耕地特别是新增耕地质量的下降,补充耕地的"上山下海"加大了生态退化的压力,浙江的土地利用体制客观上加速了农地非农化的进程,建设用地保障矛盾突出,违法用地现象增加。需要从改革土地利用体制、增加市场调节机制、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等入手,提高土地集约使用程度,以解决浙江土地持续利用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评定,对提高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完善耕地质量评定技术体系,促进土地管理科学决策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认为,新增耕地质量建设可分为"平台"质量和"利用"质量两个阶段,国土部门的耕地分等定级主要是对耕地"平台"质量的评定,应从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特点出发,采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将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新增耕地质量评定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归因,以乌伦古河流域为研究区,以Landsat遥感分类数据、水文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对2002年和2017年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分析,获取了15年来乌伦古河流域绿洲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利用土地动态度、贡献率、转移矩阵等动态变化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以及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5年来,乌伦古河流域土地利用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其中耕地增加显著,主要由未利用地和草地转化而来。林地、建设用地以及水域呈小幅增加趋势,而草地、未利用地面积有所缩减,这与城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致的。影响研究区土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其中,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宏观政策调控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提取长时序的地表覆盖数据,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分析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文章选取神农架地区1997年、2007年、2019年3期遥感影像,结合社会统计资料,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其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并从经济、人口、政策因素等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