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为:"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会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实施必要的审计,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第三条本准则所称会计报表,是指需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或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往及相关附表。第四条本准则所称被审计单位,是指负责编制和报送会计…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体系是针对近年来一系列大公司的会计丑闻折射出的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缺陷提出的。从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而言,构建以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体系具体包括横向构建和纵向构建两个方面。横向构建涉及准则形式、准则解释和准则执行:纵向构建包括权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以资产负债观定义会计要素、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确定准则范围。  相似文献   

4.
对于“舞弊”,《内部审计准则》是这样定义的: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如今的舞弊行为不仅内外勾结、损公肥私,已由最初参与者仅为一个或几个人仅限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表的造假,演化为高级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会计人员集体参与,甚至有政府主管部门或人员参与,从原材料、商品采购,到产品销售、货款回笼及资产评估、重组或置换等全过程舞弊。方式更为多样,往往从内外沟通到关联方交易,  相似文献   

5.
(一)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两项待处理资产损失项目。2000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修订《企业会计准则》中发布的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一变化,已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后续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可谓是我国会计改革的实质性飞跃和标志。 由于资产定义的变化,《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解决资产不实而采取的措施是去掉了原资产负债表中的“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报表项目。笔者  相似文献   

6.
引言1.本准则规范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定义2.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有利或不利事项。(2)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调整事项3.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为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情况有关的金额作出重新估计的事项,应作为调整事项。以下是调整事项的例子:(1)已证实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已减…  相似文献   

7.
企业财务报告舞弊问题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就受到了广泛关注,九十年代至今则愈演愈烈而成为世界性的“公害”。“安然事件”的爆发使得其成为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焦点。审计作为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控制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与蔓延方面应当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大部分被揭露出来的财务舞弊案件表明,审计不仅没有发挥其最后“关隘”的作用,反而因其主动提供虚假鉴证或进行虚伪陈述而成为财务报告舞弊的“帮凶”。本文从对审计合谋的现象描述与初步分析出发,探讨审计合谋存在的根源,并对当前的审计收费制度提出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未能遵循财务会计报告标准,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歪曲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作出不实陈述的财务会计报告。后果是误导信息用户的决策方向,引起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将会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和增加市场交易费用,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从形成的性质看,虚假财务报告有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和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无意识地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进行了虚假陈述,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万福生科公司2011年财务舞弊事件为例,探讨了万福生科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与方式,研究发现:通过实施财务欺诈的方式争抢资本市场的稀缺资源,从而获取不正当的利益;万福生科公司实施财务舞弊采用3种方式:(1)虚构大量与个人交易的账户,虚增公司营业收入;(2)虚增在建工程和预付款,虚增公司的资产总额;(3)编制虚假银行单据、假出库单,虚增各类子无虚有的销售收入。研究最后得到的启示:(1)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2)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3)切实发挥会计准则作用;(4)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责任约束和职业道德约束。  相似文献   

10.
引言1.本准则规范企业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以及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本准则的目的是当发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时,在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基础上,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更恰当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定义3.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1)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的方法。(2)会计估计,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财政部财会字[1998]28号引言1本准则规范企业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以及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本准则的目的是当发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时,在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基础上,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更恰当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定义3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1)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的方法。(2)会计估计,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  相似文献   

12.
引言 1.本准则规范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 2.本准则不涉及债务重组、建造合同、所得税、保险合同、终止营业、租赁、企业重组、环境污染整治等项目引起并由其他会计准则规范的或有事项。 定义 3.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 (1)或有事项,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2)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资产,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4)或有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 (5)或有资产,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对任何单位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的以发表审计意见为目的的独立审计。注册会计师可以参照本准则执行其他有关业务。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贯性发表审计意见。第五条担任…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六大会计要素曾经进行过专门定义并且要求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各项要素应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但是基本准则发布时,我国市场经济刚起步,对六大会计要素未完全按照它们的性质、内容加以准确定义,产生了一些问题。财政部及时制定并颁布了《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以下简称本条例 )。它对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对于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 一、资产。我国基本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该定义的表述存在如下缺陷…  相似文献   

15.
或有事项是不确定性会计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自九十年代以来,受衍生金融工具、营销创新、自我保险、诉讼、承诺、环境污染、重组等不确定经济业务的影响,国际会计界开始重视对或有事项等不确定会计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此,笔者就“或有事项”谈一些浅见。一、何为或有事项相信已经有很多投资者注意到: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因为或有事项而陷入困境,轻者替人买单,重者官司不断,影响投资者的利益的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或有事项”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将或有事项定义为“过去的交易或事…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25日中国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修订后的具体准则在内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这将是我国会计改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旧准则)两者相比,在定义及判断非货币性交易事项的标准上是一致的,主要的不同在于旧准则对参加交易的资产均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而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成本计价基础,并且对非货币性交易损益的确认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7.
引言 1.本准则规范企业在下列交易中形成的收入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1)销售商品;(2)提供劳务;(3)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 2.收入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何时确认收入及如何计量收入。 3.本准则不涉及下列各项形成的收入: (1)建造合同;(2)非货币交易;(3)租赁;(4)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5)期货;(6)投资;(7)债务重组。 定义 4.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 (1)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一、审计…  相似文献   

19.
确认与计量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从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到应用指南,所规范的核心内容,是对会计要素和经济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其中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构成了各项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这也是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等国际惯例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审计风险的产生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将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未能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由于审计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审计风险在某种角度上说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虽然审计人员不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但是通过自身努力,寻找事物发展中的风险点,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将风险降到最低却是可能的。因此,研究审计风险产生的各种因素,对审计人员提高审计准确性,避免审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