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健 《时代经贸》2011,(4):96-97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我国积极推动的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运作节能机制,己成为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节能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当前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现状,结合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建立节能服务市场准入机制、搭建第三方认证、服务平台、完善现行节能法律、重视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企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于文武 《经济师》2011,(11):43-44
合同能源管理是我国积极推动的节能机制。经过多年的政策扶持和市场培育,以节能服务公司为代表的节能服务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分析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制约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大力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合同能源管理是当前全球都在实践的一种推广节能改造机制,在我国也有稳步的发展.节能服务公司对资金有大量需求,融资成为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渠道.但是目前融资的具体体制却对节能服务公司无优势可言,因此,完善融资将是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4.
廖林 《发展研究》2013,(11):66-69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的节能服务机制,可以在实施节能项目的同时,允许节能改造单位提前预支节能效益,减少耗能,降低生产成本.LED照明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福建省信息产业确定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本文通过福建省LED照明领域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SWOT分析,提出推广示范应用、加强基金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创新应用模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节能服务这一新兴产业在我国出现了发展受阻的不利局面,文章从节能服务市场的供给方——节能服务企业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节能服务市场主体的博弈分析表明,节能服务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对用能企业的外包决策有着重大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节能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节能服务企业资质认证制度和节能服务效果监测制度,以约束节能服务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能源消耗的国际比较与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大的能源消耗与过低的能源效率并存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现实。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并且还存在继续上升趋势。同时我国能源效率低,能源结构不合理,节能技术水平不高。无论从主要耗能行业还是从主要耗能产品来看,我国节能技术都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未来蕴含着巨大的节能空间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市场,而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和加快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节能环保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主导产业,政府应根据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具体特征,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和作用,完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市场机制等机制体系,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能源效率与调整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天然气发电产业作为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对我国天然气发电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电力工业内部与关联领域的角度探讨了天然气发电行业的节能减排贡献;从发电产业运行管理和市场两个方面提出了天然气发电行业低碳发展的机制,包括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机制、产业集群与生态工业园区、能效标杆管理、清洁发展机制、碳交易机制、白色证书机制以及环保折价机制;最后提出了天然气发电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新常态下节能服务产业转型,探索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新方向,以集成论为基础理论框架,首先通过分析节能服务产业与PPP模式集成所需要的集成单元、集成条件和集成界面,证明了二者集成的可行性,解决了能否集成的问题;其次,在集成单元和集成界面确定的基础上,设计出节能服务产业与PPP模式之间的集成模式,解决了怎样集成的问题;最后,识别出影响节能服务产业与PPP模式所构成的集成体发展的集成环境,解决了哪些因素会影响集成体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为了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优势,在激励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本文在对我国服务外包行业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1.采取积极措施遏制经济的下滑趋势。(1)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替代产业。要保障我国钢铁、汽车、建筑三大战略性产业饱和后有新的替代性战略产业。我国目前已经确定了节能环  相似文献   

12.
9月27日,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作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重要载体,节能服务产业目前整体发展滞后、实力不足与国家要求相去甚远。因此,温家宝总理强调,当前节能减排形势还相当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一轮产业的转移,国际服务外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其中软件外包发展迅速.中国应抓住这一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积极拓展服务外包的国际市场,促进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葛丹 《时代经贸》2008,6(3):20-2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一轮产业的转移,国际服务外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其中软件外包发展迅速.中国应抓住这一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积极拓展服务外包的国际市场,促进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东装备工业拥有一定优势,然而却滞后于工业化的要求,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广东装备工业寻求新的发展思路.本文从分析广东装备工业能源消耗特征入手,探讨了培育低耗能竞争优势作为广东装备工业可持续发展突破口的背景,提出了利于广东装备工业效益大力提高,能源消耗强度得以有效降低的发展思路:培育和发展以节能中心为轴心的产业集群;强化以节能科技因为孵化器的节能装备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强化三级节能管理网,推动节能自主技术创新;实施人才战略,多层次培养节能技术与管理人才;加大政府对节能装备产品采购及财政支持力度;以多种合作形式促进金融支持和节能服务作用发挥;进口限制与技术引进合作相结合,培育产业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服务外包为突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在席卷全球.我国沿海城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已成功地承接了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加快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沿海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烟台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城市,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烟台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是:从战略高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依托比较优势,重点发展业务流程外包;政企合力,加快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和引进;积极拓宽国际市场,开发国内市场,使两者相互促进;加快成立并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加快资源整合,以提高服务外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寻求经济与环境保护平衡发展的选择,低碳产业成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从产业低碳化、低碳技术产业化和低碳产业规模化角度出发,研究了低碳产业的特征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针对我国低碳产业运作机制不合理、产业标准不成熟、技术创新不足、节能减排难度大、面临新国际贸易规则等问题,提出了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创新与法律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同能源管理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市场模式单一、市场规模散小、融资及税收成本较大、收益期限过长的发展瓶颈,难以适应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和节能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合同能源管理应当在模式创新以及法律规范性上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索和研究,改变过去传统的BOT模式,尝试性将融资租赁模式、金融机构持股模式和专业融资担保模式运用到合同能源管理之中,同时完善能源管理合同,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收益权融资交易制度,防范法律风险,最终实现合同能源管理的法定化。  相似文献   

19.
节能减排、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融合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节能减排与产业发展的困境出发,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影响节能减排的内在机制并探究其融合路径.研究发现,技术进步能够促进整体行业的节能减排,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然而,这一影响机制存在行业异质性:重污染行业环境规制并没有显示积极的规制效果,其交互作用显著存在;轻污染行业则相反,环境规制得以有效发挥,但其交互作用并不存在.笔者建议应根据行业特征调整规制政策,从规制工具类型转变、独立规制环境等方面创造条件推动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共同发挥节能减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节能减排困境、成因及应对策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首先阐述节能减排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联系,然后针对我国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剖析了我国节能减排的内外部制约因素,具体包括人的观念、法律法规、产业结构和资金技术等。最后,为消除制约因素的影响,提出建立全新的节能减排观念、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财税政策体系、重视非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扶持节能服务产业、加大节能减排的技术产品研发、进行产业与能源结构调整、兼顾大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