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肖祥 《时代经贸》2011,(4):221-221
许多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和税负最低化,通过虚增成本和费用、收入不入账等违法手段来偷逃税,也有企业利用税收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通过策划财务环节等手段来规避纳税,诸如跨国公司采取的转移定价、高进低出、避税港建企业、以及资产评估提高折旧、利用高利率贷款等等,这些方法虽然说避税违反了税收立法意图,有悖于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但避税并不违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日益增多,随之也产生了外商投资企业的避税问题。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避税主要是通过转让定价手段和利用税收优惠方式进行的。避税活动减少了我国的财政收入,违背了税收的公平原则。为此,我国可通过完善税收立法、加强税务征收管理和国际税收协作等措施和方法来进行反避税,从而清除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土壤,使之在我国能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反避税法设置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税指纳税人利用税法规定的缺漏或不足,通过某种公开的或形式上不违法的方式来减轻或规避其本应承担的纳税义务的行为。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反避税的专门性立法,为有效规制避税,提出了未来反避税专门性立法的设置构想。  相似文献   

4.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非违法的避税方法和合法的节税方法以及税负转嫁方法来达到尽可能减少税收负担的行为。由此可见,纳税筹划包括:避税筹划、节税筹划和转嫁筹划三个部分。 纳税筹划从企业设立经营直至分立,合并清算撤销,从企业的每一次经营行为,每一个税种都可以筹划,筹划的方法也极其广泛,主要是纳税人对客观条件的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5.
避税.就是纳税人在税收法规的许可范围内,采取一定的形式、方法,通过经营和财务安排,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即用合法的手段来实现税收责任的最小化。纳税人针对税法不完善以及各种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的税收缺陷,回避纳税义务,以合法形式谋取不正当税收利益,这种回避是在充分了解税法缺陷或漏洞的前提下进行,并尽可能在形式上符合税法的规定。从而有别于不了解税法,或者说虽然了解税法,但仍要违法偷税漏税;也有别于税负转嫁。从法律意义而言,避税具有合法性,但是国家又要反避税。这是因为在经济学角度看,合法的避税与非法的偷税漏税两者同样减少财政收入,同样歪曲了经济活动水平,因此,两者之间的性质区别毫无意义。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用来避税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一般不外乎: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转移定价法、成本计算法、融资法和租赁法。本文主要从筹集资金即融资法的角度分析避税方法,以期为纳税人和政府提供理性的思考,最终达到规范经济行为,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是在不损害国家、企业利益的前提下,合理纳税,有效避税,实现个人收入最大化,即通过不违法的手段对个人财务活动精心安排,尽量满足税法条文所规定的条件,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是可行的。本文阐述了筹划个人所得税的意义及筹划方案。  相似文献   

7.
转让定价是关联企业之间转移收入、利润进而达到减轻或解除税收负担的目的而采取的价格策略。目前国内外大多数专家学者把这种行为界定为合法行为。我认为,关联企业之间转让定价避税是违法行为。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证其违法性,一是从关联企业之间转让定价避税的实质看其违法性;二是从关联企业之间转让定价避税的方式看其违法性;三是从世界各国制定的反避税法律条款看其违法性;四是从关联企业之间转让定价避税违背会计准则看其违法性;五是从违法行为构成理论看其违法性。  相似文献   

8.
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转移定价、资本弱化及滥用优惠政策等手段避税,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税收损失,也破坏了公平的税收环境。本文分析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原因和主要形式,提出防范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孟红 《经济纵横》2007,(9):35-38
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转移定价、资本弱化及滥用优惠政策等手段避税,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税收损失,也破坏了公平的税收环境.本文分析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原因和主要形式,提出防范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税法实施后的国内避税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所得税法在税收优惠结构、成本费用扣除范围和标准、特别纳税调整规定等方面,对纳税人避税方式和手段的选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税务机关不断加强对国际避税行为的审计调查力度的情况下,国内避税将成为纳税人避税筹划的首选途径.通过对新税法实施后国内避税的新趋势和可能采取的手段进行分析,应就国内避税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11.
合理避税是指生产经营者通过各种方法,采取合法的手段来达到减轻纳税人义务和规避税收负担的行为。企业要想合理避税就必须熟练掌握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税法的规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各种具体要求,以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来合理避税。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的避税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征税与纳税人避税的矛盾会长期存在于社会的发展之中,自1994年起我国实行新的税收制度,但避税现象的存在仍较普遍。当前企业避税既沿用了传统手法,又增添了新的内容。由于避税本身是利用税法漏洞而非违反税法规定,因此不能严惩,只能通过完善立法、强化征管、改进条件和手段等措施予以防范,以保证税收更好地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陈岩 《生产力研究》2006,(12):230-231
经济全球化在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国际避税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现阶段,跨国公司所采取的主要避税手段包括转让定价、滥用国际税收协定、利用避税港避税、利用资本弱化避税、利用电子商务避税、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避税等。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经盛行了企业的合理避税,企业通过财务管理的合理避税,能够非常显著的减轻企业的税赋,从而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但是,在企业的合理避税与节税的过程中,一定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如果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企业就会成为了偷税逃税。本文主要从增值税常用避税、企业合理避税与节税的有效途径等方面来对企业的合理避税和节税做出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芬 《发展研究》1999,(1):31-32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迅猛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增加财政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各国地区间的税收法规在税率的高低、课税范围的大小、征收管理手段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差异,投资者受趋利性的驱动,利用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在税收上存在的差异进行偷避税比较普通。另外,由于我国当前的税收征管还存有许多不足,手段落后、管理偏松、信息掌握不及时以及对偷漏税等违法行为的惩罚不力等,使在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偷避税行为也相当普遍。 在我国从事经营的外商,其偷避税规律与一般国际偷避税规律既有相同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避税活动加剧了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在信息披露中是否会采用晦涩的文本信息掩盖避税行为?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避税对年报可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避税活动越多,企业年报采用的复杂词汇就越多,年报可读性就越差。在运用工具变量弱化内生性问题、更替年报可读性指标与企业避税指标、考虑递延所得税信息披露和税收政策影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避税行为降低企业年报可读性的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会计信息质量在避税行为对年报可读性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避税活动通过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削弱了年报可读性,信息披露中文本信息与数字信息相配合的观点从企业避税视角得到了验证。此外,在无税收优惠、递延所得税负债较多和外部治理环境较差的企业中,避税降低年报可读性的现象更为明显。因此,规范企业税收制度能够减少企业避税、限制管理层寻租行为,促进税收透明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7.
对避税的几点再认识●常硕永对避税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但通常认为:避税是在不违反现行税法条文的前提下,利用税法规定上的漏洞或缺陷来安排企业的经营、财务活动,以达减轻税负之目的的经济行为。本文拟在此含义下再认识避税的几个问题。一、避税的法律性多数人认为...  相似文献   

18.
一、税务筹划的实质与特征 所谓税务筹划(也称节税或合理避税),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通过筹划、控制等手段做适当的财务安排,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选择对纳税人最为有利的方案来规划企业的财务、经营交易事项,从而达到减轻或解除纳税义务之目的的方法。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税务筹划是纳税义务人的一种合法行为。纳税人采用的避税手段无论是否合理,总是税收法规中未明确禁止的,并不触犯国家有关的税收法规,它和偷税、逃税抗税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合理避税是企业减少支出、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它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从长远和整体来看,纳税人按照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合理避税筹划,促进了产业布局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涵养税源,促进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和繁荣。以下就我国常用的一些避税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增值税如何合理规避,利用各种手段提高企业综合收益,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跨国企业通过转让定价的方式来进行利润转移和国际避税,在发达国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伴随而来的企业国际避税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文章借鉴Bernard等(2006)的模型,考虑到我国反避税制度的具体规定,将出口量和税率差一并纳入价格差的决定方程,对其加以拓展,从而在理论上说明中国对外投资企业通过转让定价方式开展国际避税的存在性、异质性和反避税效果,并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出口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加以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出口贸易中存在通过转让定价避税的行为,且出口目的国与我国的税率差越大,转让价格偏离公平交易的价格幅度也就越大.(2)企业的避税程度因企业所有制性质和行业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内资企业相对于外资企业避税更加严重,资本密集型行业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更为严重.(3)税收协定作为针对转让定价的反避税制度,所起到的作用还相当有限.文章从避税动机的角度为我们理解当前我国企业的"走出去"行为提供了一种思路,也为我国当前反避税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