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华艳 《经济论坛》2001,(3):41-41,43
至 1999年,我国的蔬菜生产形势喜人,产量达到 25034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39.51%,居世界首位。 1995~ 1999年蔬菜的总产量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但是,纵观全球,我国的蔬菜单产水平较低,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我国的蔬菜单产自 1996年的 190718百克 /公顷下降到 1999年的 169385百克 /公顷,仅在稍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处徘徊。其中新鲜蔬菜我国的单产 1999年为 170531百克 /公顷,而美国高达 617647百克 /公顷,是中国的 3.62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蔬菜生产技术水平上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提高蔬菜单产是我国蔬菜科研工作者面临…  相似文献   

2.
基于Nerlove模型的中国不同区域玉米供给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玉米生产区域差异较大的特点,把全国分为三个玉米生产区域,构建了玉米单产和玉米种植面积供给反应模型,进而对我国玉米供给反应进行研究,并测算了我国玉米供给的面积弹性和单产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在长期弹性还是短期弹性方面,玉米种植面积弹性均优于玉米单产弹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认为我国一直是世界园艺生产大国,在世界园艺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园艺产品产量都是排在世界首位。但是我国园艺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却很低,国际商品化率低,单产水平与园艺大国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就如何发展我国园艺产业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稻米竞争力的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中位居首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占粮食比重最大。分析了中国稻米生产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入世对稻米造成的压力,提出了提高中国稻米竞争力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ESDA-GWR的粮食单产及其驱动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耕地面积扩展有限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31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借助ESDA和GWR模型,结合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其经济发展类型,揭示我国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999—2008年,中西部地区粮食单产的增产对全国粮食产量的贡献越来越显著,75%的粮食单产增长潜力较大的区域集中在中西部;粮食单产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各省域粮食生产重心发生移动,由传统的"东部为主"逐渐"北上西进",向中西部地区欠发达省份集中;不同区域粮食单产的驱动因素呈现为一种非均衡联动的局域性特征,化肥施用量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在两个时间断面中差异最大,1999年回归系数全为正值,而在2006—2008年出现负值,这表明部分地区化肥对粮食单产的边际效应已经达到递减阶段。因此,应结合我国不同区域当前粮食单产的现状和驱动因子的效应机理,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十来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减少,稳定和提高水稻总产量惟有依靠单产的提高。而水稻株型改良对提高单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1983~2005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关数据,选取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这两个最主要的指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单产是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的抗灾能力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水平,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同时加强农业抗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谷子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子起源于中国,为养育华夏子孙、奠定华夏文明曾做出重要而独特的贡献。近几十年来,谷子供给与需求呈快速萎缩态势,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农业功能多样化、饮食结构健康化的要求。谷子产业的功能与价值体现在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非经济方面,谷子产业的振兴符合多功能农业的理念。粟文化作为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主体,不但孕育了早期华夏文明,而且从技术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对中华文化产生着深远影响。为使小谷子长成大产业,实现谷子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宜从传统资源宝库中挖掘科研创新的宝藏;通过文化引领扩大消费;开展文化营销,塑造谷子产品品牌;融入地域文化,强化小米地理标志保护;多层面多形式开展以粟文化为主题的会展节庆活动;发展创意农业等方面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H-P滤波法实证分析了1978—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及其增长趋势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波动中增长"的特征,在品种结构、区域分布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粮食生产波动均具有非对称特征。粮食产量波动对稻米产量波动最为敏感,对东部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河北)的粮食生产波动最为敏感,对粮食单产水平波动最为敏感。未来我国粮食生产仍将保持增长趋势,但粮食单产以及由此决定的粮食总产量与目标值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依据结论,可以给出我国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若干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1978—2004年中国粮食产量及其重要因素的时间序列为样本,对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受到单产提高缓慢、播种面积波动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自然灾害频繁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为提高粮食产量、促进粮食生产,首先应该提供一套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增加粮农收入是根本。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提高单产、稳定面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增强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和生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战略问题,提高单产水平是化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1990年至2009年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投入产出表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小麦各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研究发现各生产要素对小麦单产的贡献是不同的。因此,应通过优化粮食直补结构,加大主导要素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户增加对粮食单产贡献较大的生产要素投入,充分挖掘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潜力,促进粮食生产出现跨越式发展。其余各省应按同样的方法优化粮食直补结构。  相似文献   

12.
《经济论坛》2007,(17):F0003-F0003
南城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主要生产小麦、玉米、红薯、棉花、谷子及各种小杂粮,辣椒、金银花等特色种植也已成规模。除种植业外,养殖业发展也很快。目前有大型养猪场4个,奶牛场3个,蛋鸡场5个。乡镇企业发展也很迅猛。  相似文献   

13.
规模经济通常是指伴随企业生产批量扩大,产品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通过合理扩大生产规模,可以带来递增的生产力,二战以后各工业化国家均致力于对规模经济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使一些批量或大量生产产品的产业部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我国经济运行现状看,一些适宜大批量生产并易于获取规模经济收益的产业部门,其运营状况并不理想(如汽车工业由于生产厂家多、批量少、单车成本居高下降)。因此,如何走规模经济发展道路,提高企业经济运行效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结合天津药业公司发展规模经…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单产及其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我国粮食生产1985~2007年间的投入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粮食单产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展开协整分析。研究发现:灌溉率成为影响粮食单产的关键因素,农药投入量是影响粮食单产的重要因素,地膜是影响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结论与建议主要有: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制订切实可行的地膜覆盖技术,加大地膜覆盖在农业的推广应用力度;充分发挥农药积极作用,减少其不利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耕地质量变化对粮食单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杰  李卫利 《经济论坛》2009,(17):68-70
把耕地质量划分为本底质量和追加质量,主要研究耕地追加质量变化对粮食单产变化的影响。通过建立C—D函数模型分析河北省耕地追加质量各影响因素对粮食单产产生的影响;并利用因素贡献率这个概念分析上述各因素对粮食单产在不同阶段贡献的大小。研究表明,耕地追加质量的改善促进的粮食单产的提高,有助于粮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稳定的耕地资源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河南省29年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粮食生产和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河南省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其人均耕地面积也在不断下降;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和单产极不稳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了隐患.最后,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粮食产量、人均耕地等分别进行了预测.针对预测结果,提出了稳定、提高耕地资源和粮食生产的具体建议与对策,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是我国南部山区农民致富的一种经济作物。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生产和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茶叶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但由于国际市场供大于求、外国进口门槛抬高、价格持续下跌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茶时的生产环境趋于恶化,生产成本增大,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8.
广泛采用少数优良种质资源,会引起作物遗传多样性下降,降低品种抗病和抗逆能力,影响作物的产量.引进和利用外来种质资源是丰富作物遗传多样性、促进品种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中国25个水稻主产省区21年(1982~2001)主要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构成,研究国外稻种资源,特别是国际水稻所和日本对中国水稻遗传贡献的变化和对中国水稻生产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国外稻种资源对中国水稻单产起到了促进作用;与国内种质资源相比,近20年来IRRI、日本和其他国家稻种资源的遗传贡献对于我国水稻单产的增长分别贡献了1.91%、0.32%和5.83%的力量.中国政府应支持和鼓励研究人员大量引进国外稻种资源,加强对该种质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从而更好地为中国水稻生产的发展提供资源储备.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中位居首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占粮食比重最大。分析了中国稻米生产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入世对稻米造成的压力,提出了提高中国稻米竞争力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一、Ⅱ优264的特征特性 1高产稳产。2004年~2005年参加迟熟中稻品种区域试验。2004年试验平均单产5334kg/667m2,比对照Ⅱ优58增产549%,极显著。2005年试验平均单产6542kg/667m^2,比Ⅱ优58增产4.2%,不显著。2004年~2005两年试验平均单产604.4kg/667m^2,比对照Ⅱ优58增产4.85%。2005年参加迟熟中稻品种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838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