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飞 《新财富》2003,(11):155-157
作为国有资本退出的一种方式,管理层收购(MBO)自2002年以来风靡中国企业界。如今,传统的MBO模式因其局限性而正在被“战略投资者与管理层联合收购(SMBO)”这种新的MBO模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伍坚 《商业研究》2002,(12):108-109
资产并购与重组是证券市场上的永恒主题,新世纪以来,一种新的并购方式-管理层收购开始在我国浮出水面,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管理层收购对我国的企业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在我国目前的制度框架下,管理层收购还面临着一些法律上的问题,尚难以成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3.
孙会 《中国工商》2004,(5):88-90
如果你是一家正处于成长中的企业,缺乏足够多的现金来激勋管理层的话,一种新的激勋方式将为你提供选择,这就是认股权计划,统计表明《材富》杂志排名前1000位的美国公司中,有90%采用了该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财富》2007,(9):68-70
通过将杠杆收购和管理层收购巧妙结合,KKR成为私募基金的并购领袖一手打造了“天价恶意收购”范例——雷诺兹·纳贝斯克收购案。“与企业管理层共谋范例——劲霸电池收购案。”担任白武士范例——西夫纬收购案等经典之余,KKR坚守自己的收购原则,在多年的并购时间中创造出一套独特的获得方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蒋仞 《饭店世界》2009,(5):21-21
酒店每一项业绩目标的实现,首先依赖于酒店管理层的高效,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者要学会有效地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可以这么说,酒店高层的管理方式或者说对权力的使用方式决定着酒店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商界领袖》2004,(5):47-49
在财政部“禁令“下达不到半年且未明确宣布解除的时候,武汉有机的MBO竟然成功!而这次MBO与众不同的是,该公司管理层按照市场竞买方式,战胜上海复星、浙江升华拜克等对手,被称为全国首例市场化MBO。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M B O )是对传统公司理念的反叛,它具有股权激励和清理产权的功能。这种收购方式在西方国家十分流行。我国于1999 年引入这种收购方式。近期国资委对管理层收购设立了五条“禁区”。本文将从定价、融资、合法性等多个方面分析 MBO 禁区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收购(MBO)是对传统公司理念的反叛,它具有股权激励和清理产权的功能.这种收购方式在西方国家十分流行.我国于1999年引入这种收购方式.近期国资委对管理层收购设立了五条"禁区".本文将从定价、融资、合法性等多个方面分析MBO禁区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商业社会,变革无处不在。然而,要出色应对变革并非易事。小规模地发布具针对性的消息改善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从外部聘用专事变革的负责人都是应对变革较为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赵随华 《市场周刊》2005,(46):46-47
根据以往献中出现过的有关盈余管理定义,按定义的主要方式可以归纳为四种:第一种方式是从管理层对盈余管理的目的或动机出发,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了给企业或自己谋取私利而实施的一种欺诈行为。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看,以管理层的动机或目的对盈余管理进行定义的方式欠妥,因为人的动机和意图是内心深处无法观察到的东西,因此,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人们永远无法为这种定义下的“盈余管理”进行变量的界定和直接测量。  相似文献   

11.
宗旭培 《商》2014,(23):15-15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利用盈余管理的方式来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导致财务会计报告的可信度逐年下降,因此,盈余管理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国的盈余管理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盈余管理方式相比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特色的盈余管理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最后争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实际经验数据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国有企业管理层存在整体激励不足、激励方式单一的问题。本文认为,为了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构建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胡燕 《商》2014,(47):11-11
企业的发展从最初的两权统一,到后来的两权分离,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得到更大的提升。如今。管理层收购的出现,又将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进行统一。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经营权和管理权的不同结合方式都是为了适应时代与环境。管理层收购再国外已经由来已久,但是对于国内来说,要想实施管理层收购还存在较多的限制。从已有的管理层收购实例来说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们从管理层收购的基本概念及模式入手,探讨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与限制,并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公司,而股权激励制度是上市公司管理层采用的一种实现盈余的管理方式。本文阐述了股权激励制度发展的动因,并分析了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机制下实现盈余管理的方式,最后提出几点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机制下实现盈余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管理层收购定义上指的是,公司高层领导者通过自己出资购买公司部分或者大部分的股份,从而获得在该公司的控制权。国外一些研究人员对MBO进行详细研究发现。MBO采用企业经营方式,可以短时间内提升绩效,为股东创造出大量的经济收益,而且这样的收益方式时间连续性非常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国有产权改革环境越来越大,公司高层领导者使用收购这一方式已经变成我国企业资金重组以及资金重新配置有效突进之一,这个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李文权 《商业研究》2004,(12):68-70
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上,MBO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运作方式和新的热点。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双轨制的特殊结构以及制度和法律的缺陷,在实施MBO的过程中,往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股东权益受损等负面影响。其弊端尚须通过规范MBO的制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管理层收购 (ManagementBuy -outsMBO)是近期市场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我国 ,它被作为国有股减持、明晰企业产权结构、提高企业治理结构效率的一种方式。但是 ,由于我国特殊的产权结构 ,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资本市场并不成熟 ,运用基金方式进行MBO会带来加重企业的负担、令企业家误入歧途、造成国有资产流失、MBO基金套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管理层收购(MBO)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方式,曾一度流行于欧美国家,正在引起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企业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和管理者实现企业家理想的一种途径,管理层收购对我国企业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一背景下,从五个方面对管理层收购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阐述了国内外MBO融资问题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现状进行总结概括,提出解决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瓶颈的对策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管理层提供合法的资金来源;加强MBO中的融资方式创新;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上市公司实施MBO后的风险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20.
MBO暗流涌动     
陈新 《上海商业》2003,(6):46-49
中国证券业协会战略发展部副主任巴曙松曾指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中国MBO的诸多环节存在五种特定的风险因素,即行政风险、定价风险、融资与分红风险、运作风险.收购主体的合法性风险。巴曙松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可能通过某些操作使得上市公司净值下跌,压低收购价格,再通过调账使公司盈利,并通过分红缓解收购带来的资金压力。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指出,“MBO过程中最大障碍就是低价购买国有股,然后高价套现”。他认为,在全流通问题解决之前,应终止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以MBO的方式向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转让,以免给全流通问题的解决设置新的障碍。目前上市公司MBO的股权转让价格80%以上低于公司最近的每股净资产值,折价转让普遍。已有的MBO大多以融资的方式进行。另外,实施效果普遍未显现出来,有的公司业绩还出现明显滑坡。今年以来己鲜见有关MB0公告。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是由于随着越来越多公司实施MB0,暴露出来的问题己日益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