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波 《乡镇企业科技》2014,(25):143-144
组织机构代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机构赋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组织机构统一标识制度,是国家开展信息化建设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制度。本文通过对组织机构代码含义的介绍,探讨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在现实社会活动的应用现状、发挥的主要功能、以及存在问题、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组织机构代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机构赋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自从1989年我国建立组织机构代码制度以来,组织机构代码逐步成为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是国家经济和社会管理实现信息化的重要信息源,为各级政府、各部门开展电子政务、加强行政管理、监督企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的经济社会行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完善我国监督管理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具.  相似文献   

3.
统一代码标识制度的全称是:企业、事业、社会团体和党政机关统一代码标识制度。即:给每个企业、事业、社会团体和党政机关在全国范围内颁发一个唯一的、长期不变的法定代码,建立相应的基础数据库。所以统一代码标识制度的两项基本工作就是:颁发代码证书和建立企业、事业、社会团体和党政机关代码(简称机构代码)数据库。统一代码应用的基础即是代码证书和机构代码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于1989年批转了国家技术监督局等10个部、委、局《关于建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代码标识制度的报告》,在我国实施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同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GB11714-89《全国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代码编制规则》,1997年又将此强制性标准进行了修定,为这项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技术规范,有效地启动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工作。近10年来,代码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代码管理机构,各级代码信息数据库已初具规模;对700多万家组织机构赋予了代码,采集了基本信…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国发‖1989‖75号文“批转国家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关于建立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代码标识制度报告的通知”下发以来,全国范围已初步建立了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标识制度。这项制度的建立,既是国家信  相似文献   

6.
自国务院1989年批准建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代码标识制度以来,经过各级技术监督部门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国统一代码标识制度”已初步建立,并开始发挥作用。组织机构代码在工商、税务。银行。统计、公安、保险等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统一代码标识制度”符合当今信息社会的要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在银行建产和贷款管理中、在全国税务统一换证中,还是在首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统计中,组织机构代码的科学。准确。唯一、统。、快捷。简便的优越性,均受到使用部门的好评。它为政府各部门加强宏观管理,监督企业、事仆单…  相似文献   

7.
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是国务院提出建立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制度。组织机构代码是对我国每个依法成立的国家机关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各种组织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赋予唯一的代码标识,也就相当于单位的身份证号,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国家层面数据大集中的组织机构全集信息库。  相似文献   

8.
当今被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以信息网络为特征的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所有产业的渗透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1989年建立的全国统一代码标识制度为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和政府有关部门对社会和经济的有效管理和监督提供了必要的手段。组织机构代码及在赋码同时所采集的相关的公共信息,是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信息。目前,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已建立可靠的、完整的、动态的代码数据库,初步建成全国联网的、随时可互访的代码信…  相似文献   

9.
1建立全国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标识制度的重要意义建立并实施全国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标识制度,向我国境内每个依法成立和依法注册的机关、团体、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颁发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和始终不变的代码标识,是对法人及其分支机构在各类经济、社会活动中建立有序化管理和进行信  相似文献   

10.
组织机构代码是对依法登记注册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机构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代码标识。推行全国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标识制度,给社会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各部门间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架起了桥梁。组织机构代码的“唯一性”和“始终不变性”是其两个重要特征,也是代码广泛应用的基础。为了确保这“两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国务院要求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根据这项标准对全国组织机构统一赋码。我国代码工作者从创业时起就…  相似文献   

11.
“组织机构代码”就是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颁发的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为了提高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加快实现社会管理科学化的进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统一代码制度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我多代码工作于1993年正式启动,到目前为止共有106个办证点,已完成了对自治区机关、事业、企业、社团等组织机构代码赋码18万户。在国家代码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全区组织机构代码网络系统于2000年底联网。广域网建成后,实现了代码数据网上集中赋码模式,代码数据库质量有了…  相似文献   

12.
组织机构统一代码(以下简称代码)标识制度的实施,在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业已形成了近千万家组织机构的基本信息数据库。这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社会应用还有很大的局限,本文就如何拓宽代码信息数据的社会应用,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健康地发展,在提高统一代码标识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应用的方便性及创建社会应用氛围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工作从1989年开始发展至今,经历了几次高潮.回顾组织机构代码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可以看出,每一次高潮都与法规规章的制定或重要文件的发布紧密结合在一起.正是开创代码制度的国务院(1989)75号文件,和汲取国际先进编码方法和经验,制定无含义编码原则,保证代码终身不变性的GB11714-1989<全国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代码编制规则>国家标准,确立了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的雏形,拉开了建立统一代码标识制度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组织机构代码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提高代码信息数据质量,杜绝重、错码,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管理提供基础保证,成为当前代码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任务。代码数据质量面临新的挑战全国范围内建立并实施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向我国境内每个依...  相似文献   

15.
本市实施统一代码标识制度一年来,全市每一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均已具有了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标识代码。目前,这一标识代码已在市府行政首脑机关办公信息系统、本市统计信息处理、税务管理、劳动工资管理和公安机动车辆管理等系统中应用。全市单位公用信息系统也已初步建立。市府有关领导期望的,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一样,在本市机场和各类场所,都能方便地寻找到全市所有单位信息的愿望即将实现。这是本市贯彻国务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有关建立单位代码标识制度规定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6.
大力加强代码的推广应用 开拓代码工作的新局面──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志勇建立统一代码标识制度是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改善宏观调控、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和对经济、社会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1989年以来,...  相似文献   

17.
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标识制度,是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和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文章介绍了组织机构代码的含义、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在社会活动中的功能作用、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0年前,我国决定建立和实施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经过10年来的艰苦努力,已为700多万多个组织机构赋了码,颁了证,组织机构代码已在政府许多部门得到了应用。可以说,这一制度已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实施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就是利用国际上先进的编码方法,用8位无含义的数字本体码和1位校验码来标识一个单位,从而保证每个组织机构标识具有唯一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代码申办登记过程中,按统一格式采集了每个单位的相关基本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数据库。这不仅为政府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服务,并…  相似文献   

19.
组织机构代码的生命力在于广泛应用,只有最大限度地推广应用代码标识和开发利用相关信息,才能充分发挥代码标识制度在政府宏观管理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组织机构统一代码(以下简称代码)是由各级代码主管部门赋于每一个合法成立的组织机构一个全国范围内惟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在赋  相似文献   

20.
代码工作百问(1)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柯志勇编者按:为更快、更好地建立全国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代码标识制度,普及代码知识,解决代码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本刊将从本期起连载《代码工作百问》,供有关方面参考。1.什么是代码?代码是“组织机构代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