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虽然国家近年来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调控措施,但我国的房地产价格仍呈现较快上涨的态势,其原因不仅在于扩张的需求等市场因素,也在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失当.国家在采取措施抑制房价上涨的同时,其它的政策又在无形中助推了房价的上涨,抑制房地产价格的暴涨需要矫正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2.
叶檀 《工业会计》2011,(12):23-23
11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表示,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绝不动摇。这是首次提出下调房价,而非稳定房价,说明我国的房价已经从稳定进入下行阶段。此语一出,让所有盼望政府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人大失所望。此轮中国房地产调控与经济结构转型并行,绝不会如此前大起大落,半途而废,这是民心所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抑止房价,政府已经抛出了多块政策金牌。不过,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一直没有显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坚挺的房价可能让那些持币待购的人望眼欲穿。5月11日,就在中国高层会议频频发出调控房价的信号之后, 建设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再次发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信号。“保证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打击炒地”、“持有两年以上”、“期房禁止转让”,成为其中的关键词。这是中国政府今年第二次出台政策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更严格的房贷政策旨在抑制房地产投机, 但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质疑。因为真正需要住房按揭贷款的很多是中低收入家庭,房贷新政实际上变成打击中低收入家庭购置房产的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5月11日的政策实际上是对前次政策的纠偏。  相似文献   

4.
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价高企、涨幅过大,是政府下定决心加强对房地市场宏观调控的主因.而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联度强,受宏观经济影响很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作用的发挥受到种种制约.房地产业发展对地区GDP增长和税收增加举足轻重.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和地方利益,不希望房价下跌.这种利益的博弈使中央的调控政策在具体贯彻实施中大打折扣.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地产价格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举例论证房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及政府调控的目的,进而从供求双方找出宏观调控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2010年至今,为了使房地产市场达到长效平稳发展,国务院、财政部、银保监会、住建部等国家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组织多次会议,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断增加。随着“三道红线”政策的出台与正式实施,房地产市场发生明显波动,市场信贷趋于保守,该政策在抑制房价过快增长、收缩市场扩张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  相似文献   

6.
盘点2010     
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2010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从抑制需求、增加供给、加强监管等方面对中国  相似文献   

7.
2011年房地产市场延续了最严厉的调控措施,但是全国房地产市场依然坚挺,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房地产调控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为限制房价,给房地产市场加压,国务院今年1月发布了“新国八条”房地产调控措施,要求各地在一季度前公布房价调控目标。各地出台“限”政以来,投资投机需求、房价上涨势头得到明显抑制,房地产调控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此次行政式调控也给楼市带来阵痛:房屋成交下降,土地市场平淡,合理购房需求也被压抑。这就要求各地政府在确定房地产调控目标之前要充分考虑当地情况和百姓需求,出台最合理、最有效的调控措施和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8.
回顾2006 展望2007——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了2004年、2005年的宏观调控,2006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虽然在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2005年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和房价涨幅小幅回落,但从2006年4、5月份开始,与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相呼应,房地产投资开始增速,一些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供求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突出。伴随着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业成为2006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之一,5月末,相关部门再一次出台了房地产的调控措施,由于调控措施落实需要时间,2006年房地产调控效果还不太明显。展望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将取决于一系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程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前两次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抑制。但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需求不能满足等矛盾突出。为此,5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了再次调控房地产的6条原则。5月29日,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以下简称《九部委意见》)的调控措施。伴随着各部委陆续出台的配套措施和各地方政府的具体措施,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房地信息》2011,(3):77-78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表示,住房限购政策至少在两年内不会放松,如果房价报复性上涨,不排除出台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温柔的一刀     
自从住房商品化以来,房价上涨的脚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虽然期间出台了数轮调控政策,但房价越调越涨使得政策出台者异常尴尬。常规政策无效甚至助涨房价,使人们愈加对房产税出台降低房价寄予了厚望,很多人甚至把房产税称作调控房价的“核武器”。有关房产税即将出台的小道消息几乎每年都传播过,但这只“靴子”在2011年终于落地,重庆和上海的房产税试点办法出台,是中国房地产发展历史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调整形势逐渐明朗,房地产投资增速略有回落;市场供求形势发生变化,住房价格总水平将继续明显回落,如果宏观经济增长不发生大的波动,短期内房价不会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要注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杭州、宁波、温州房地产投资环境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杭州、宁波、温州的房地产市场现状阐述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房价已保持了12年只涨不跌的“神话”;宁波房价也连续几年占据全国房价涨幅最快城市的头把交椅;而温州市的房价在雄厚的民间经济和炒房风的带动下也是持续增长,2004年更是出尽风头,房价水平首次超过杭州,坐上全省第一把交椅。杭、甬、温三城市不仅引领着浙江房价的走势,在全国各大房地产排行榜上也都高居前位。然而,随着中央及地方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政策力度的加大,尤其是今年连续出台的一系列房产政策,致使全国各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杭、甬、温三地房地…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调控已有数月,但房价并未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大家甚至担心一旦宏观调控政策结束,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房价暴涨。究竟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高房价的问题,或者说如何使(高)房价不再成为普通百姓的负担,还要借鉴国外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房价调控呈现出"调控-观望-上涨"的轮回,而且每经历一次这样的轮回,房价都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点,甚至出现报复性上涨,调控轮回似乎成了房地产市场的常态。2010年4月出台的"国十条",被称作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但是也未能避免这种轮回的再现。从4月至7月,在经过这段时间的成交量下降而房价依旧坚挺的观望  相似文献   

16.
岁末年初,无论房地产企业还是设计营销等行业关联性企业,整个产业链都习惯于研判明年的房价会怎样,量价关系、投资额、开工面积、去化量等市场热词在各种论坛、会议之中出现,而当年的中央政府政策调控中的关键词也会不断重复,近两年的政策热词就是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7.
总结2011年楼市关键词, “调控”无疑成为首选.继2010年9月“国五条”出台,2011年年初“国八条”实施,限购、限贷、房产税、保障性住房、监督问责等等,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撼动了一度坚不可摧的房价.2011年9~10月间,京沪杭等地楼市相继掀起降价风、退房潮.房地产行业资金链全线紧张,房企负债率创近10年最高水平,而各方信息表明,中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大方向和基调短期内不可能松动.  相似文献   

18.
本轮房地产调控已出现胶着状态。对于日益严重的楼市乱象,如果治理目光只盯着房价,不从人口、资源、财富分配、市场机制等深层次来思考,那么要取得实效是有困难的。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引起房价的更大反弹,造成更尖锐的社会矛盾。一方面,近几个月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声势很大,对打击房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我国经济总体平稳,受需求放缓、产能过剩和效益下滑等因素影响,一、二季度GDP出现下滑,但在"微刺激"政策作用下,下半年GDP回升。相比去年,中国经济有所放缓,政策调控加强、流动性冲击反复发作,但房地产市场"逆市增长"。主要体现在房地产投资、销售、房价等方面。首先,受销售增长、投资信心增强、新开工面积增加等因素影响,2013年以来房地产投资总体稳定。  相似文献   

20.
2014年,新一届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思路虽然有所转变,但长效机制真正建立和铺开,短期内难以实现,需要数年时间过渡。在长效机制真正起作用之前,楼市调控难放松,仍需持续控制房价。限购限贷等政策依旧,调控将会呈现表面松实质紧。2013年底,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严厉调控措施,置业者心理预期再次发生变化,观望心态加剧,房价在2014年初或会因成交减缓而有短暂调低。但在强劲需求及高成本之下,房价下调空间有限,预计商品住宅成交量价下半年将会回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