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生活方式变化与土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城市社会学的视角,通过理论假设、调查问卷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等方法,研究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城市新移民的自身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移入城市生活的居民其自身价值观会有所改变,价值观的改变对生活方式、城市土地利用行为产生了正向的影响,生活方式与城市土地利用密切关联.因此,本文认为增加公共政策的人本关怀和正向引导积极的城市生活方式,对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为研究抚仙湖流域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本文采用了熵权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科学地构建了抚仙湖流域包括人口、经济和社会等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2010-2018年流域内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显示抚仙湖流域土地集约利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10-2018年土地集约利用度的变化呈现出先下降,然后快速增长,再缓慢增长的趋势;2010-2012年为中度粗放;2013-2015年为低度集约;2016-2018年为中度集约,总体水平呈现出上升趋势.影响抚仙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致使抚仙湖流域的土地利用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4.
5.
土地利用变化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8年期间,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绝对值以大于1为主,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弹性系数总体小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An Empirical Model of Urban Spatial Developmen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engri Ding 《Review of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 : RURDS : journal of the Applied Regional Conference》2001,13(3):173-186
This paper examines land development patterns by us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hat combine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nd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s. It presents evidence that land development sites are affected by each other, and that any attempt to analyze the land development process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spatial dependence will most likely yield biased parameter estimates, misleading significant levels, and insufficient estimates of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t is found that spatial lagged variables not only improve model performance substantially, but also reveal the presence of clustering l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incorporation of spatial statistics is made easier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GIS.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6,(25):63-65
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产建设在不断地改变着土地的利用结构。论文以志丹县2005-2014年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从土地利用数量和土地利用程度两方面对志丹县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志丹县土地的总体变化幅度较小,但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率及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慢,未利用地、耕地和水域的面积出现负增长,利用动态变化度分别为-5.60%、-2.93%和-2.3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林地和交通用地呈正增长,利用动态变化度分别为1.15%、1.00%、0.77%和0.67%。志丹县2005年和2014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231.10和227.38。最后根据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为未来志丹县土地利用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GIS支持下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效应测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安市1988、2000年两期遥感影像,根据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与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以ARCGIS9.0和ERDAS8.5为平台分析了西安市1988-2000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并对研究区1988-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变化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2年间西安城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综合土地动态度为3.5%,建设用地面积则急剧增加,年变化率达到为261.1%;西安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2年间从306.7 × 106元减少到259.8×106元,共减少了46.9×106元;本文证明用3S手段研究由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生态响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A bstract .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our knowledge about the determinants of land values in the Adirondack Park in New York State. Sales data for 1971-1973 are used in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key variables influencing the price per acre for vacant forest land parcels are accessibility by road, location, adjacency to state land, date of sale,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size of parcel, site type, topography, and nonlocal buyers. 相似文献
10.
文中通过分析物流产业内部B2B业务和B2C业务的不同经济属性和集聚发展特征,从理论角度论证我国物流产业内部的不同集聚结构标准,构建物流产业集聚模型;并从实证角度以我国物流产业为研究对象,评价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区域集聚程度(基尼系数)、企业集聚程度(赫芬达尔系数)和集聚结构(E—G指数),验证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发展的不同路径和趋势,提出我国物流产业应该走和如何走集聚化发展道路等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Ling Hin Li 《Review of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 : RURDS : journal of the Applied Regional Conference》1999,11(3):193-205
The opening of China's urban land market has s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ter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in land and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Due to the monopolized ownership of land, this interest brings in substantial income for the government. Because of this new source of income, governments at various levels are able to finance urban development to different extent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utcomes of the reform that created a market mechanism for urban land and real estate, and the correl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s with the land and real estate market.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刺激消费政策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耿同劲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1(4):22-25
本文对消费和储蓄关系的实证检验证明二者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分流储蓄也不一定能刺激消费,并合理解释了该结论。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我国刺激消费政策的有效性:提高职工平均工资和扩大政府投资都有助于消费的增加,而前者对消费的扩张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刺激消费的切入点应是努力提高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而不是抑制和分流居民储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长期超中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钱士春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1(7):31-39
通过一个三元(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率、名义利率、实际产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一次永久性变动对实际产出、名义利率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货币超中性不成立,存在Mundell-Tobin效应,即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的一次永久性变动使实际产出增加,实际利率下降。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城市化危及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立法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土地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与人们对土地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而在此背景下重新修订公布的《土地管理法》在涉及建设用地需求的无限扩展与农业用地数量的持续下降这两个突出问题上 ,并没有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 ,也反映出了相关制度的模糊性。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山西煤炭工业在全国煤炭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应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2001~2008年中国27省区煤炭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重点研究了山西煤炭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山西煤炭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了5.7%,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而技术进步水平有所下降;进一步分解,在技术效率的提高中,基本上是规模效率在起作用,而纯技术效率没有得到改善。接着对山西煤炭工业的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作了详尽的分析,最后给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房价与地价:理论、实证和政策分析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严金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1):17-26
本文采用四象限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分析方法,从理论、实证和政策等方面对中国房价与地价关系以及市场结构和政府供地方式的转变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并对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理顺地价和房价形成机制等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房价决定地价,长期内二者相互影响。与协议出让方式相比,土地招拍挂出让通过促进土地市场的买方竞争、降低房地产增量市场的垄断性,在显化土地价格的同时,降低了地价对房价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和创造社会价值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SPSS12.0软件相结合,分别从基础竞争力、行业竞争力、政府创新能力以及创意环境4个方面的9个指标对我国15个具有特色发展创意产业的城市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北京和上海创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绝对优势,苏州市在政府创新能力上也具有绝对的优势;而西部城市创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个别城市如昆明在创意环境方面具有相对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2、2012年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利用GIS和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土地利用流量”的新概念来分析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区际差异。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流量能很好地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数量、方向,以及转化程度、方向;(2)从土地利用流量来看,北京市近20年来耕地减少最为严重,流出面积为2408.97km2,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是流入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3)从土地利用流量比的角度分析,耕地和其他土地均为负值,而其他类型均为正值;(4)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来看,北京市土地利用年均变化速度达到1.15%;(5)根据土地利用变化区际差异,将北京市16个区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迅速变化区、较慢变化区和轻微变化区。 相似文献
20.
Traditional IO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and applied in detail to the case of the Chinese economy with a view to describing and analysing the gradual, albeit rad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industrial fabric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economic reforms. Using a Biproportional Filter, our study has a threefold objective: to measure and analyse structural change that has taken place in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sector since 1985; to highlight those industries that have been most responsible for the change; and to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these chang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