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近日,格兰仕集团联合预制菜、冷链物流等相关企业共同创建首个“大湾区预制菜产业生态联盟”。而此前,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透露将成立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家电企业纷纷进军预制菜行业表明,预制菜行业正向着全产业链融合化、全流程标准化、全环节品质化不断迈进,上下游企业的模式创新和智能化转型也将进一步助推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277份线上预制菜消费者问卷数据,分析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了解度、满意度、购买率、接受度、关注点、主要需求及了解渠道等情况,并通过交叉分析进一步研究了消费者对预制菜了解度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展开预制菜相关的消费者调研及宣传工作、加强预制菜的科普及解读工作、加强科技创新及应用创新预制菜政策供给形式等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预制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展与预制菜行业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预制菜中占比最大的是鸡肉半成品,为研究其市场情况,本文以广州市年轻消费者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聚类分析、多重对应分析、多元有序log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检验。结果显示:(1)对于鸡肉加工类产品,年轻消费者重视营销与食品安全;(2)主要消费人群对于产品的要求较高,同时主力顾客产品的态度很低,认为产品的品牌不够硬、烹饪不方便。基于此,本文建议:(1)鸡肉加工类产品要确保食品安全;(2)破圈营销提升品牌大众认知度;(3)树立品牌形象,满足消费者的产品要求。本文通过研究具体分析了广州地区鸡肉半成品的市场情况并形成相关建议,以期助力于广州预制菜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从“预制菜能否进校园”到“预制菜是否安全”,有关预制菜的讨论热度越来越高。有机构预计,2026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超过万亿元。从风口浪尖走向良性发展,预制菜产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据《2021—2022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预制菜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  相似文献   

5.
<正>2022年年底,一度如日中天的预制菜市场逐渐降温。有业内人士预计,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预制菜有可能会失去疫情这个行业“催化剂”。然而,零售巨头沃尔玛却选择在此时逆势加仓预制菜领域。那么,沃尔玛为什么会在行业热潮退去的情况下,加大对预制菜的投入力度呢?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方便快捷的预制菜悄然“占领”了市民餐桌,成为餐饮消费界的“新宠”。有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的预制菜市场存量约为3000亿元,未来6至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预制菜的出现,降低了烹调技术的门槛,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可以预见,预制菜行业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炙手可热的阳光产业。  相似文献   

7.
靳星星 《商业观察》2023,(13):17-20
<正>预制菜当然不是虚火一场。政策、市场、企业三个方向聚力,使其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从产业园、生产装备运输配套到上游生产供应链,到经销、零售终端,全都在朝着万亿预制菜规模做产业布局。预制菜在C端的消费需求也是真实存在,而且目前来看是不可逆的。国人花在“做饭”上的时间太长了,预制菜精简了烹饪环节,能让受众用几分钟的时间做出原本需要耗费几十分钟以上的热餐。节省时间就是节省了金钱,在一个高人工成本袭来的后疫情时代,由社会高度专业分工、工业化生产导向的预制菜,的确是90后、00后受众会买单的新消费趋势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自律才有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梅 《北京工商》2003,(11):52-52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对饮食的需求已经从“吃饱”、“吃好”进入到“吃安全”、“吃健康”,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了食品相关产业高速发展,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怎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维护食品安全?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增强食品生产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预制菜随着露营热迎来又“一春”。叮咚买菜方面表示,截至10月3日,来自露营地的订单量环比上周增长500%。此前在资本端、企业端大火的预制菜,如今“烧”到了相对冷清的消费端。近几年,由于受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预制菜市场持续升温,企业竞相布局。制造噱头、扩容品类、跨界竞争与合作……预制菜热所带来的似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立体商业“战争”。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居民收入增加、餐饮方式多元化和便利化需求上升,物流配送体系和冷链技术快速发展,预制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潜力巨大。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食品工业大省,为更好地抢占预制菜发展先机,加快食品产业转型,笔者深入分析河南发展预制菜产业的优势和短板,并针对短板进行成因分析,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新冠疫情催生预制菜成为了食品产业的新风口。资本带领新消费品牌和渠道电商纷纷抢占预制菜赛道,传统餐饮和食品原材料企业为迎合市场趋势也相继入局,企盼在这个诱惑巨大的红海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但对于传统食品老字号来说,原有产品创新力不足,同时缺失资本、流量等先天优势,想要跻身激烈的预制菜市场竞争并非易事。本文以国企食品老字号的代表上海龙门水产为例,探究其进军预制菜赛道的机会点,并结合新消费需求,通过对品类的重新定义,制定龙门产品焕新升级的新对策,以期探讨传统食品老字号进军预制菜行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正>一、对消费者的调研发现对消费者的调查表明,超市提高食品安全是一项能带来积极回报的“投资”,而不是“成本开支”。 1.首先,中国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2.食品安全是影响消费者消费选择哪种渠道购买食品,特别是生鲜加工食品的主要因素; 3.大多数消费者愿意为改善的食品安全多支付一点额外的费用; 4.改善食品安全能够帮助零售商增加销售、进行溢价销售以及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预制菜市场火爆,从市场规模、电商数据、投融资等角度看,预制菜已成为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双风口。预制菜之所以会从B端餐饮逐渐走向C端家庭餐桌,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旺盛、工业技术成熟、利润空间大。客观来说,预制菜“不卫生、不健康、不营养”本身是一种错误的成见。预制菜企业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支持下,仍需进行有效营销,只有打破人们心中的偏见,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消费市场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消费升级、懒人经济、宅经济、一人食、夜宵经济、新冠肺炎疫情催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快捷美味的预制菜备受消费者欢迎。虎年春节前夕,预制菜在各大电商平台成为热门商品,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预制菜,是指经过洗、切、搭配等预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菜,厂商通过中央厨房提前把菜加工好,然后再采取冷冻或真空等一系列方式进行包装保存、售卖。有了预制菜,不用买菜、洗菜、切配,不用考虑如何调味,回到家撕开包装按说明书简单地下锅烹制或加热.  相似文献   

15.
伍召 《上海商业》2022,(4):204-207
<正>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正在向网络购物转变。为适应这一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线上购物+线下购物”的营销模式,以迎合消费者网络购物的需求。此外,随着消费者低碳环保观念和偏好的逐步加强,他们更愿意购买绿色商品。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低碳需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广州市工商局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核心任务,紧紧围绕“加强工商监管,促进行业自律,协调社会各方”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思路,不断强化食品质量监测监管手段,加  相似文献   

17.
食品行业作为大消费产业的一部分,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近年来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变化为食品行业细分赛道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其中预制菜、中式烘焙和餐饮零售产品三个热点领域受到资本和消费者的关注并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渠道建设和质量安全风险等痛点。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一段时间,预制菜市场不断升温,线上线下都显得格外热闹,资本也竞相入局。那么,作为目前预制菜最大的销售渠道,餐饮业能否抓住这一风口,从而实现新的突破呢?进入发展“快车道”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进行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经简单烹饪或加热后,可作为日常正餐食用。  相似文献   

19.
王小岑 《消费导刊》2011,(13):10-12
随着收入增加和及生活节奏加快,在外就餐已成为消费者饮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i通过对北京市消费者的调查发现:寻求方便或节省时间是消费者在外饮食的主要原因;低收入限制消费者在外饮食;多数消费者担心在外饮食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应继续推行并完善“早餐工程”,试机推出“午餐工程”,同时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政府与餐饮企业应共同采取措施,为午餐经营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促使餐饮企业将部分精力投入到食品安全的保障方面,促进餐饮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德国,有一家名为HelloFresh的企业,号称可以改变工作繁忙的都市人以外卖为食的饮食恶习. HelloFresh是一个围绕Meal-kit (半成品净菜)提供服务的电商平台,与预制菜行业其他商家的打法不同,它提供的服务更加完善——为消费者提供菜谱和配套食材包采购配送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