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次贷危机中小国经济严重受损,而引发危机的美国"不倒"以及新兴大国表现不凡,表明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大国具有某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通过大国与小国的实体经济、金融经济的比较发现,大国具有风险分散、规模经济、内源融资、抵御冲击等金融稳定机理。这并非意味着大国金融在任何时点上都是稳定的,而是需要充分认识和积极利用大国金融稳定的潜在优势,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现实地增强大国金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未来全球经济竞争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技,另一方面是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提高实体经济的竞争力,而金融的发展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可以说,未来世界经济博弈就是大国金融的博弈,而大国博弈就需要培养金融人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人才呢?一行三会做了一个非常好的人才发展规划,规划的中心思想是:人才资源要稳步增长,人才结构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素质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迅速发展的新兴大国。大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呼唤着必须抓紧构建“大金融”战略。中国应与传统大国一道.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支持者和贡献者。  相似文献   

4.
周虎 《银行家》2002,(10):142-143
中国金融史上,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白银成为正式通货,意味着明朝纸币制度的瓦解.明中叶后,中国贸易出超,白银大量涌入,加之政府库藏和银矿开采所得,白银来源充裕,其货币地位得以确立.清承明制,白银为主要货币,辅以铜钱.纸币时代彻底结束了.至清嘉庆年间,白银大量流入,甚至引起"银贱铜贵".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白银时代,中国是当时经济产出的头号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居于全球之冠,达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约30%;同时,中国也是国际贸易的强国、顺差大国.当时,中国确确实实是全球金融活动的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全球金融大国.  相似文献   

5.
所谓大国金融,就是规则的制定者,而不是跟随者。中国所要构建的大国金融,既要有高效而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又要有良好的风险分散机制,同时必须是开放的、国际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需要构建的大国金融是一种以市场为主导的现代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6.
从1993年到200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了50倍,成为世界第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有关最优规模和巨额利弊的分析,这些观点从经济与金融的各个方面给与解释。文章从一个新的分析视角,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万亿与中国具有大国经济特征联系紧密。具有大国经济特征的经济体在对外贸易,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方面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透过外汇储备过万亿这一现象,充分认知中国的大国经济特性将有利于未来的国际国内政策取向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黄鸿星 《银行家》2018,(4):26-29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汹涌变动,在愈发波诡云谲的角力之下,中央银行作为经济与金融调控的枢纽,每时每刻的研判、决断和执行都容不得一丝闪失。尤其是,主要大国的央行及其行长的国际影响力十分重大,只言片语即可引起诸多领域的蝴蝶效应,而稍微的疏忽也将带来巨大的负面冲击。正因如此,全球主要大国对央行行长的任命都慎之又慎、酌之再酌。  相似文献   

8.
美国已经开启了无限量宽松的货币投放模式,试图利用美元的全球霸权让全球经济为美国在“后疫情时期”的恢复买单,美国享受货币宽松的收益,让全球承受货币泛滥的恶果。历史表明,美、英、法、德、日之间都在金融领域进行了激烈的竞争,美国最终巩固了金融霸权,并通过金融体系转嫁危机,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对手的经济体系。借鉴大国金融博弈的历史,建立以本国货币为基础的排斥型金融贸易体系是基本方向,依靠金融强权转嫁危机、摧毁经济产业体系是基本套路,挑战者取代霸主需要长期斗争,霸主摧毁挑战者仅需要短期机遇。  相似文献   

9.
若干重要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中国全球性经济大国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民主法制和市场透明度的改善、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叶慧珏 《中国外资》2014,(13):38-40
世界杯犹如一场美丽却短暂的烟花,或许并不足以向全世界证明巴西“大国崛起——巴西在大国之路上还面临经济增长放缓、中等收入陷阱等多重考验。  相似文献   

11.
由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体制、发展阶段。文化传统存在诸多差异,各国金融发展道路往往迥异。在看到各国金融发展路径差异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诸如中国、印度这样成功实现经济起飞的发展中大国。尽管他们的金融结构,改革阶段和措施存在诸多差异,但两国金融改革次序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一、金融促进经济增长论 从外生金融理论和内生金融理论的不同思想上,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各不相同.内生金融理论强调的是金融自身的功能对于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研究;而外生金融理论则是从政府的金融制度以及金融调控等宏观方面研究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探讨中美关系或大国博弈问题时,货币金融的时代背景通常被忽略,美元体系下的大国博弈这个客观的、历史性命题很少被关注。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观念或者思想的力量更加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分析美元体系的逻辑、性质与权力;其次是我们在对美国这个霸权国家及其行为的认知方面存在哪些误区或者误判;最后是有关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理论思考。本文认为,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大国,货币金融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崛起的可持续性;人民币国际化必须通过国内发达的金融市场建设,加强与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债权方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以恢复全球范围内的"债权人逻辑",以及东亚区域范围内各种国际货币职能的提升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途径,方能获得比较顺利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大国之崛起,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目前中国关于“货币战争”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很多业内人士、学者和政府主管官员对国家“金融安全“概念的理解仅仅局限于“战术”层次,而没有上升到“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欧明刚 《银行家》2015,(2):92-95
当国际货币基金改革因美国的故意拖延而迟迟不能生效之时,中国已显然失去了耐心,也看透存量改革之艰难。"以我为主""另起炉灶"的金融外交成为中国的大国金融战略之一。2014年,围绕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周边外交战略以及亚太自贸区战略,中国的大国金融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金砖银行")、应急储备安排协议的达成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备的启动是最为光彩夺目的神来之笔。同  相似文献   

16.
丁敏 《浙江金融》2003,(7):25-27
金融发展差异通常是指金融发展水平与金融结构两方面的差异.前者是从量的角度反映区域金融差异问题,包括金融资源和金融交易数量,货币化与金融深化程度;后者是从质的角度反映,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融资机制和金融行为等.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和金融深化,一些区域(一般是经济欠发达区域)与另一些区域(一般是经济较发达区域)相比在金融发展差异上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区域储蓄增长缓慢;贷款业务严重萎缩,贷差转为存差,且呈扩大趋势;金融分支机构撤并,业务功能萎缩,业务量缩减;信用环境恶化等.区际金融发展差异过大会阻碍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给国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等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增加难度.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市辖属兰溪和义乌两个县级市进行比较,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作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融家》2011,(6):49-50
编者按:今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如期在三亚举行.会晤议题涉及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粮食和环境问题,银行合作等诸多内容,会晤的最大成果莫过于《三亚宣言))和《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翩金融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在当前世界经济逐渐从金敲危机中复苏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巴西、俄罗期、印度、南非五国加强对话与合作.加强经济金融和贸...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博览》2010,(21):30-30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近日在“财富之旅——年度投资策略交流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大国金融将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届中国财经领袖年会暨2014中国财经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期间,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发表演讲,他说: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达到中等的收入水平以后,如何通过金融跳出所谓的陷阱,有着丰富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应对金融全球化挑战的积极战略 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必须从发展中国家和大国的双重角度来思考与处理经济与金融全球化这一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看到发达国家在金融全球化的优势和发展中国家将要面对的冲击和挑战;作为一个大国,必须有一个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全球化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