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张蓉 《中国农业会计》2023,(22):115-117
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各县(市、区)2019—2021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正向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居民消费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中介作用,即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跃娟 《山西农经》2024,(4):202-20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基于2011—2021年河南省17个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tata14软件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河南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河南省居民消费水平具有积极显著影响,并且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存在异质性。提出了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等建议,为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全国30个省(不包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2011~2020年年度数据建立PVAR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增长会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助于提升居民幸福感,但研究还发现,如果经济增长仅仅体现在GDP的增长,那么短期内不利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4.
洪欣  田丰瑞  缪欣原  杨杰  张乃衡 《山西农经》2022,(17):183-185+188
文章基于我国北方7个省(自治区)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正向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具体是分别从数字普惠金融广度、深度和数字化程度3个维度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其中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的是数字普惠金融广度。在进一步分析农村居民的不同收入水平后,发现居民收入水平不同则其消费水平不同,受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性,其对于收入水平在尾部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程度高于收入水平在中部、头部的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下,中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推动乡村发展,为中国实现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山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与农业大省,论证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影响方面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测算了2011—2020年山东省16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并采用同期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建立相应的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确实可以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在不同的互联网接入水平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会有所变化,当互联网接入水平达到特定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会有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6.
“十四五”时期,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研究和掌握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于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河北省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熵值法测算河北省农业产业链综合发展水平,分析了河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河北省农业产业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还处于较低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应重点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综合发展之间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趋势。据此,提出加快优化布局数字普惠金融、延伸拓展产业链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构建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文章在构建长江经济带城市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1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促进共同富裕,该结论在考虑稳健性和内生性后依然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创业活跃度提升共同富裕水平;(3)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非线性影响受到创业活跃度的调节;(4)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均能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其中,数字化程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最明显;(5)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在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更为显著。综上,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鼓励大众创业,完善创业活动所需的营商环境,发挥创业活跃度的积极作用;制定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策略,因地施策,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8.
宋伟  杨海芬 《农业经济》2022,(2):113-114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宏观层面上通过经济增长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及机会平等效应有效改善农村家庭创业的外部环境;微观层面上通过信息传递效应、社会网络效应及信贷资源获取效应有效提升农村家庭创业能力。未来我国应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创业农村家庭提供精准化数字金融产品,让数字普惠金融成为促进农村家庭创业财富提升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已经步入攻坚阶段,金融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良好成效。但集中连片贫困区面临金融服务的门槛效应与排斥效应,传统金融减贫效应难以充分发挥,因此急需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以达到金融减贫效果。本文首先对集中连片贫困区普惠金融发展减贫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运用吕梁山区20个贫困县的2010~2017年数据实证研究普惠金融发展对集中连片贫困区的减贫效应,结果显示:普惠金融发展对集中连片贫困区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但农业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和社会保障力度等因素干扰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发挥。最后,从普惠金融的广度与深度、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和政策体系、居民消费结构调整与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与社会保障方式调整等方面提出促进集中连片贫困区普惠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数字技术为普惠金融发展的共性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路径,即数字技术加深普惠金融的地理穿透性,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也使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得到增强。建议利用政策优势打造良好的数字技术应用环境,通过普及宣传教育增强城乡居民的数字金融知识水平,进一步开发完善数字支付、数字征信和数字信贷技术以推动数字技术应用,促进城乡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现代金融发展的新业态,大幅改善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能够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优化收入分配。本文采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设计完整的检验策略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这一结论经过内生性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但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存在差异。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这一结论在分区域、分经济发展水平的检验中均成立,但缓解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发挥得更充分。第三,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但受益于数字普惠金融便利性和低成本的优势,农村居民能够充分享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红利”,获得比城镇居民更高的增收效应。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遇到瓶颈,消费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大,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较为不足,这势必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将普惠金融与先进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提高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城乡居民能够平等便利地获得金融资源,进而刺激消费。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消费市场的增长,本文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本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显著的缩小;本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减小受到相邻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的积极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的作用有待加强,比较而言,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受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代表性省份,数字普惠金融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基于广东省2011—2020年市级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结构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和网络覆盖异质性,即在覆盖广度、欠发达地区和网络覆盖低水平地区更明显;(3)资本要素资源提升效应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效应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因此,须持续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以提升省际层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断凸显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着力培育欠发达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增长极,全面构建金融线上服务平台,以提升区域协调发展能力;发挥资本要素资源提升效应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效应,以保障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甘肃省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方法测度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从2005年的0.113提升到2016年的0.371,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仍处于中低阶段;甘肃省普惠金融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信息化水平、城镇化率、收入水平等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且都是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2011—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率波动性提升且高值分布由点状演变为片状;(2)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各维度指标对耕地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数字普惠金融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省份异质性、阶段异质性和规模异质性;(4)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增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提升耕地利用效率。研究结论:应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进一步激发信贷、投资和保险对耕地利用效率的正向作用,精准匹配金融服务需求,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改进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中小银行与普惠金融相互依存,而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小银行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过程中面临着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低、数字化产品便捷性不足、数字化风控能力弱等内部困境,同时面临服务对象金融素养低、相关制度存在缺口、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压力大等外部挑战。因此,中小银行必须筑牢数字化理念,构筑中小银行底层数字技术,增强产品创新力度,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提高风控水平。同时,相关部门要完善征信系统及监管政策,为数字普惠金融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成为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借助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空间外溢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省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不论是直接效应还是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均存在着"U"型的非线性关系,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未跨越"U"型曲线的最低点之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显著为负;而当其跨越"U"型曲线的最低点之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基于此,提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优化金融资源空间布局,加强跨区域合作,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将数字普惠金融、农业资本深化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放入一个统一框架中,通过选取我国2011—2020年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三者之间的影响效果和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子维度均可有效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数字金融覆盖广度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农业资本深化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增长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因此,为全面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应大力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建设,满足数字农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9.
姜云笛  王娟 《山西农经》2023,(2):189-192
数字普惠金融在辽宁省农村地区深入发展,对提升辽宁省农村地区经济具有重要推动性作用。文章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辽宁省农民收入的影响并作出总结,有效推动农民收入增加,进而助推辽宁省乡村振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双碳”目标和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探索通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蕴藏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远的政策意蕴。本文从绿色创新视角切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如何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作用效果如何,实证检验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如何强化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部署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绿色创新中介效应是数字普惠金融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在机制;(3)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和金融发展的稳步推进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4)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而绿色创新是中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发挥作用的关键机制,东部地区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