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与我国陆路相通,是我国较为理想的进口管道气资源地。中亚地区天然气外输管道的博弈相当激烈,分为北向通道(通往俄罗斯)、西向通道(跨里海)、西南向通道(通往伊朗)、东南向通道(通往阿富汗)、东向通道(通往中国)。铺设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对于维护油气资源国和消费国的共同利益十分重要: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有利于改变中亚现有天然气出口格局,保障中亚地区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各国在中亚天然气管道上的博弈给中国带来了契机。项目建设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中亚油气资源出口新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哈中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和中亚一中国天然气管道相继投产,使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第一次往东从资源国直达消费国。预计2020年该地区哈萨克斯坦出口原油将超过1亿吨,俄罗斯方向仍将是其最主要的出口方向,输往中国的哈国原油不会超过其出口总量的1/7。2020年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出口量约为1000亿立方米,其中输往中国的天然气将接近一半。由于中亚地区多条油气管道正在规划或实施增输改造,未来不同方向的油气管道外输竞争将十分激烈。为此,对中国的政府和石油公司提出了六条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一些对能源产业依赖程度较高、经济产业结构单一的中亚国家受到了巨大冲击.在此环境下,哈萨克斯坦调整税收政策减轻企业税负,土库曼斯坦加快实施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乌兹别克斯坦发展天然气化工步伐减缓.中亚地区是中国油气进口的重要来源地,中国与中亚国家油气合作主体趋于多元、领域不断拓宽,能源领域产能合作取得突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中亚地区的经济风险上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前景不明朗,来自美日等国的能源博弈加剧,能源合作亟待建立多边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2009年,中国天然气工业依然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天然气储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天然气消费区域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中国首条跨国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投产,其他的国家级天然气管道建设如火如荼;江苏LNG和大连LNG项目进展顺利,浙江LNG项目获国家核准,进口LNG资源不断落实,形成了天然气资源供应的新格局。随着进口中亚天然气“高买低卖”的出现,2010年将成为调整和理顺天然气定价机制的关键年份。预计2010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可达到950亿~1000亿立方米。建议国家明确天然气在国内一次能源中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储气调峰设施;适时调整天然气利用政策,促进天然气发电;同时,继续理顺天然气定价机制,寻找买卖双方的价格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近日,中哈两国能源合作项目——中亚天然气管道南线工程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州的两个工地打火开焊。据了解,中亚天然气管道南线工程是哈萨克斯坦十大优先重点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天然气主要的消费市场,资源供应形成以长输管道供应为主、进口LNG供应为辅的局面。随着中俄东线中段的建成投产以及沿海LNG接收站扩建和新建,京津冀地区的天然气资源供应将呈现东西南北"四方供气"、资源供应主体和资源种类多元的格局,形成以三大石油公司供应为主、其他主体供应占比逐步上升的局面。在京津冀地区,国产常规气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进口俄气供应成本低于其他进口气,早期签署的进口LNG合同供应成本最高,近期签署的进口LNG供应成本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为保障京津冀地区天然气安全平稳运行,建议新签署LNG合同价格要对比竞争气源的供应成本,并考虑目标市场价格承受能力;资源供应不仅要保障冬季需求,还要注重夏季填谷;进口LNG仍应以长贸为主,现货为辅;进口天然气和LNG要做好应急储备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已形成国产气、进口管道气、进口LNG等多气源的供应体系,但仍然存在国产气增速无法满足消费增长、进口气气价倒挂、海外上游投资对国内供应支持力度不足、LNG接收和储运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同时,国际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资源国生产销售不稳定等因素也影响着供气安全和稳定。基于我国天然气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形势,油气企业需拓展海外天然气业务,既要巩固主要资源国的气源供应,又要促进进口的多元化,寻求与潜在资源国在天然气投资与贸易方面的合作机会;同时,加强国内LNG运输、气化终端和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天然气储备体系,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能源供应风险。  相似文献   

8.
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危机将对俄罗斯的天然气资源出口流向产生深远影响,其经济发展对能源出口的依赖性特点正推动俄方加紧布局东方市场;中国正值能源转型深化时期,未来天然气消费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叠加当前中美战略博弈形势,引入陆上俄罗斯管道气资源将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天然气安全供应的韧性和弹性。本文在研究俄罗斯天然气资源潜力、未来产量以及进出口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俄天然气资源的潜在市场和贸易流向,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俄罗斯天然气资源的供华潜力。结果表明,2025年俄罗斯有超过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供应中国,2030年有近1000亿立方米的资源潜力,2040年可达到1300亿立方米。在中俄能源合作进程中,需充分考虑资源引入的可靠性,深入研究俄天然气资源的潜在贸易流向,提前应对布局,以便更好地提升中国油气资源的安全保供能力。  相似文献   

9.
论中亚地区能源合作的潜力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能源资源丰富,有互补性,但基础设施不足,缺乏油气出口管道,且资金短缺,需要外部力量援助。该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是较慢的,但能源合作将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0.
国际天然气市场变化与中俄天然气合作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天然气合作可谓一波三折。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天然气供求形势发生逆转,特别是美国页岩气和世界LNG的大发展,给国际天然气市场带来深刻变化。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首当其冲,面临诸多挑战: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双双下降;在欧洲天然气市场遇到了强有力的对手,欧洲对其管道天然气的依赖开始下降;欧洲进口天然气价格与油价挂钩的情况正逐步改变,根据市场确定价格正在成为一种趋势;Gazprom在管道天然气运输方面的垄断地位也遭遇挑战。此外,在前期中俄天然气合作进展缓慢的情况下,中国加快发展进口LNG和中亚管道天然气,初步形成了天然气进口多元化的格局;同时,预测认为中国的页岩气开发前景广阔。在上述背景下,俄罗斯开始致力于能源出口多元化。扩大向东方的出口对于俄罗斯未来的能源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中国在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战略中的地位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俄两国正共同关注国际天然气市场变化带来的重要契机,争取双边天然气合作尽早取得实质性成果。  相似文献   

11.
徐贝妮  张舒婷  王征  曲海潮 《国际石油经济》2012,(11):42-46,109,110
美国拥有完善的天然气管网与地下储气库等基础设施,两者协调运行有效保障了上游气田平稳生产以及管道高效输送。页岩气产量的爆发性增长打破了美国天然气市场的平衡,使得美国天然气价格远低于世界其他地区,部分LNG接收终端正在被改作出口终端,未来美国可能加入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行列,进而加速全球天然气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与美国LNG出口商签订以Henry Hub价格为基准的长期供应合同,有利于锁定价格合适的LNG补充气源,并提高管道气及其他LNG来源的谈判砝码,提升能源进口的话语权;适度向LNG上游业务延伸,参与美国天然气勘探开发、仓储运输、液化出口等业务,形成局域性一体化业务,充分挖掘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同时,有针对性地收购或参股拥有先进页岩气开发技术的公司,为国内页岩气的开发积累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项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D线塔吉克斯坦境内段是中塔双方合作的重大项目之一.分析了项目面临的主要经济风险,包括宏观经济环境、金融风险、汇率风险、税务风险等,建议采取风险评估、风险转移、风险自保等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中哈天然气管道将于2009年开通,这煮味着来自中亚地区的天然气将先于俄罗斯抵达中国。与此同时,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项圈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所有迹象表明,中亚地区将威为中国进口天然气的陆路供气先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中石油集团日前宣布:阿姆河天然气项目巴格德雷合同区第一天然气处理厂建设奠基,第一天然气处理厂将是中亚天然气管道的起点和主要气源。此举也标志着中土天然气管道项目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俄两国天然气合作除了面临天然气价格的分歧、天然气气源的不确定性外,在东线天然气合作中还存在一些俄罗斯国内法律、规划、纲要等制度性的障碍。氦气是运用于军事与高科技领域的重要资源,未来氦气供需之间的缺口将逐步扩大。俄罗斯东部天然气中氦的含量非常高,达到0.15%0.6%。出于战略及市场因素的考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积极推动联邦法律《氦法》和联邦规划《俄罗斯的氦》的制定。如果俄罗斯一旦通过与氦气相关的立法,将天然气从俄罗斯直接通过管道输送到中国的方案可能就无法实施。另一方面,俄联邦能源部起草《提高俄罗斯液化天然气产量》纲要,主要目的是在俄天然气工业总体规划中提高液化天然气产量。上述法律、规划以及纲要的实施都促使俄罗斯将天然气液化后再出口到国外,这可能阻碍中俄两国天然气领域的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将自2009年起联合提高对俄出口天然气售价,此举是这些国家争取中亚和本国能源利益的一次重要尝试,将产生巨大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有可能迫使俄罗斯调整能源战略,削弱俄对中亚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控制能力,使欧洲能源安全面临新挑战,加速中亚一体化进程,加剧环里海大国能源博弈,并且可能波及我国与中亚国家及俄罗斯的天然气合作。我国应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强化上海合作组织的能源合作,继续加强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友好合作,共同争取建立比较合理和有序的环里海天然气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两次俄乌"天然气危机"让欧洲人饱尝天寒地冻之苦以及金融危机使俄罗斯实力受损,欧盟开始加快纳布科(Nabucco)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实施进程。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政府与土耳其政府就共同建设该管道签署政府间协议,意味着欧盟在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欧盟同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已经开始正面交锋。欧盟支持以纳布科天然气管道为主的"南部能源走廊"建设,还在于希望它成为欧盟与中亚等地区间商品、投资、信息与人员双向交流的一条动脉。针对纳布科天然气管道方案,俄罗斯采取多种手段加以应对:加快"南溪"(South Stream)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强与土耳其的能源合作力度,努力减少土耳其对纳布科管道的参与热情;加强对中亚国家能源生产和运输的控制,力图使纳布科管道成为无米之炊。纳布科管道从构想走向现实,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欧亚地区的能源供需格局,进一步凸显能源过境运输问题的重要性与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王忠民  张军  黄绪春 《国际石油经济》2012,(12):44-48,103,104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供应了欧洲约30%的天然气消费量。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通过贸易、资本渗透等方式,垄断了欧洲部分国家的天然气供应。但近年来,欧洲天然气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围绕俄向欧出口天然气的价格和欧洲天然气市场自由化改革,俄欧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博弈。此外,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等主要出口过境国在过境费、天然气价格、债务和贷款等问题上冲突不断,欧洲国家要求进口多元化以及中亚国家要求出口多元化,也对俄欧之间的天然气合作产生了严重影响。为应对天然气出口面临的被动局面,俄罗斯采取了新建天然气管道绕开过境国直接通向欧洲,直接参与一些国家的下游天然气销售,以及调整天然气发展战略的等应对措施。"俄气"的天然气东移战略为加快中俄天然气合作带来了契机。  相似文献   

19.
吉尔吉斯斯坦是独联体中资源最为贫乏的国家之一,天然气自给率不足10%,化石能源绝大多数依赖进口,主要来自俄罗斯。延续苏联时期的优势地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主导了吉国天然气产业链除上游以外的所有环节,吉国政府主导天然气上游环节。俄气吉尔吉斯斯坦分公司是吉国唯一合法的天然气进口商,处于行业垄断位置,吉国天然气储运基础设施也归该公司所有。在俄罗斯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天然气合作中,俄罗斯通过掌握基础设施形成产业主导权,通过优惠的能源价格赢得目标国信赖,通过对外宣传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另一方面,吉国寻求进口气的多元化。对于中国,考虑到中国-中亚D线天然气管道途经吉国,需要研判相关问题和风险,与吉国政府甚至俄气探索建立合作机制,促进中吉乌铁路运输通道乃至中吉乌土能源大通道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张海斌  杨欢叶  张秀玲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3):36-39,110,111
在中哈合作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哈国段的过程中,由于两国对于长输管道设计所遵循的标准不一致,管道设计和建设遇到多个典型问题,包括管道穿越小沟渠改变壁厚的问题,管道穿越拟建铁路公路的问题,管道穿越活动地震断裂带的问题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哈萨克斯坦采用的长输管道设计规范是20多年前苏联制定的规范,已经不适应当今长距离、大口径、大规模化的天然气管道建设要求.建议从基层工程师呼吁、企业高层或政府层面推动、争取采用国际标准这三个方面入手,推进哈国天然气管道设计和建设规范的修订,以利于今后在哈国同类项目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