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凡 《宁波通讯》2023,(4):36-38
<正>美丽的村居庭院、整洁的马路,走进鄞州区云龙镇上李家村,乡村美景映入眼帘。不过,比村容更美的是村民们的文明习惯和素养:乱停车、乱晾晒等不文明现象基本消失,全村垃圾分类率高达95%,在鄞州区行政村环境卫生考核中屡屡夺得桂冠,村里的志愿服务队规模越来越大……这个常住人口1500余人的村庄,是如何做到让“文明”成为村民日常习惯的呢?答案是一张清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这是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并指出了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呢?首先,各级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是要建立保证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按照《决议》中的要求,各级党委要“把两个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在领导体制上,确立各级党政一把手对两个文明建设负总责,“一把手抓两手”的格局,在明确主要…  相似文献   

3.
杜启洪 《走向世界》2013,(12):24-27
2011年4月起,山东在全省农村启动了“乡村文明行动”。这项历时5年的活动,要求以“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六大建设为重点内容,以“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设农村美好幸福家园为目标,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力争到2015年底,实现“活动全覆盖、村村有新貌”,70%以上的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在2012年底山东省公布的首批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县(市、区)名单中,胶州市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市称号。自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以来,胶州市始终坚持全域统筹、弘文尚德,以生产方式的进步推动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步促进城乡居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加速建设幸福宜居美好家园,乡村面貌和群众精神生活焕然一新,创造了乡村文明建设的“胶州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右江文明河谷部分农村为个案,从“文明乡村”——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的视角进行研究。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综合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新农村建设,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些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地区文明乡村建设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题中应有之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的实现。当前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关键时期,乡村文化振兴也面临一系列现实难点和问题,这对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乡村文化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落实人才强农战略,加强乡村文化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多方联动的文化治理格局;加大科技赋能力度,强化网络媒介的推动作用。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地构建乡村文化振兴布局。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开展西部地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内在要义,有助于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受到农村地区自身发展薄弱、农民群众认识不足等瓶颈制约。对此,推进新时代西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坚持强基固本,筑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凝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力量;依托本土文化资源,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搭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平台;不断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新时代西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级各类文明单位建设的深入开展,文明系统创建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普遍开展起来。怎样正确认识文明系统创建活动这一新生事物?文明系统在创建中应采取些什么最佳形式?还应注重解决些什么问题?这不仅需要理论的回答,还须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本文仅就“条条”和“块块”互相配合,齐抓共建文明系统问题,谈点管窥之见,以求共鉴。一、“条块”在文明系统途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文明系统建设同文明单位建设一样,是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标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先进系统。要搞好文明系统创建活动,必须首先正确认识“条…  相似文献   

8.
<正>一、前言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瑰宝,也是农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持久的、深远的,更是潜移默化的。乡村文化振兴意味着乡村社会发展既要注重物质文明发展也要兼顾精神文明的发展,促进乡村文化和乡村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从而推动乡村社会全面振兴。二、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一)乡村文化振兴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发展乡村志愿服务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一项基础内容,是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形式。目前乡村志愿服务内容形式化、组织临时化、管理行政化,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文章认为建立乡村志愿服务发展长效机制需要在明确志愿服务定位、打好制度基础、推动项目式运行、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殷培琴 《发展》2010,(3):128-128
近年来,张掖市人民医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这得益于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力度的加大。医院的主要做法是:一、抓教育,定机制,齐抓文明创建 一是抓机制建设,着力加强领导工作责任制。院党委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党委主要工作.实行了“一岗双责”制度,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实施细则,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年终考核。  相似文献   

11.
<正>一、前言拥有科学有效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高质量推进的重要保障,进而发展成为实现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2021年9月,教育部提出:让人才培养扎根在中国大地上。人是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治理的主体,也是决定其发展状况、建设程度、治理效益的关键性因素。“十四五”时期全面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功能,充分增强人力资源与乡村文化资源的耦合关系,以乡村人力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走向世界》2014,(20):62-63
多年来,青岛市紧紧围绕“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六大建设,坚持抓机制、抓载体、抓典型、抓共建、抓宣传,“乡村文明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新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发展的概况和产生的影响: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活动丰富多彩,机制逐步健全,影响日益扩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困难,提出解决的对策:一是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二是积极搭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平台;三是完善文化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海南成为中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实现海南生态省目标的关键所在。海南省委书记白克明在省第四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文明生态村建设是全省各级党组织落实‘三个代表’的创造性实践”,白书记还对文明生态村建设专门作出了部署。记者目前就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相关问题造访了海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明委秘书长周文彰博士。记者(以下简称记):请问周部长,“生态文明村”的概念是什么时候提出的,是怎样提出的?周博士(以下简称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丰…  相似文献   

15.
自1996年以来,天津市审计局坚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龙头,以争创一流业绩为核心,以创建文明处室为载体,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先后获得市级“文明机关标兵”、“优秀市级行政机关”、“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学习这一论述,回顾浦东开发八年的实践,我们有着更深的体会:浦东处在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需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需要优化投资环境,树立浦东形象。然而如何使浦东的“软件工程”与硬件设施相适应,如何提高新区整体的文明素质,这是浦东新一轮开发建设的重要课题。一、基本现状与特点浦东新区自19…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必须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方面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克服在实际工作中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事关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工作机制,才能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形成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局面,实现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18.
乡村文明行动中的“商河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秀文 《走向世界》2013,(43):56-59
<正>近年来,商河县全力推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不断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截止目前,商河县玉皇庙镇被评为首批"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镇、市级文化特色示范镇、济南市首批"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单位,贾庄镇、许商街道西铺村等19个行政村被评为济南市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第一批示范乡(镇)村,玉皇庙镇柳  相似文献   

19.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②两个文明的关系改变了“十二大”关于互为目的提法; ③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 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指导方针; 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⑥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 ⑦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教育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宁波通讯》2006,(10):21-22
家庭既是每个社会成员成长成熟的摇篮,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围绕推进“六大联动”、建设“文化大市”、“平安宁波”、“法治宁波”,在城乡广泛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和家庭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立足家庭做文章、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