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往往成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必须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而改革的重点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中立化。要实现国际储备货币的中立化,基本前提是国际金融机构的中立化,以及国际金融体系霸权的消除。最终使用没有主权色彩的“一种全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促进国际金融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跟单信用证是国际有形商品贸易中重要的结算方式,“单证相符,单单相符”是该方式的办理依据。理论和实践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严格相符”和“实质相符”之争,并由此引发诸多拒付纠纷。本文系统分析了这两种标准,主张在实践中采用混合审单标准。  相似文献   

3.
欧洲统一货币——欧元的诞生,对欧洲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国际资本市场,改变了其地位与自身经济实力不相称的局面;在国际结算货币上,增强了国际投资的信心,为其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国际储备货币结构上,制约了美元霸权,从而克服了“世界美元本位制”固有的缺陷;在国际汇率制度上,使国际间的汇率合作进一步加强;在区域货币合作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构成;在对欧洲央行及其货币政策的影响上,建立了可信度,实施了“双支柱战略”;在对欧洲金融市场的影响上,促进了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在对银行业的影响上,推进了联盟内银行业的结构变革。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属性主要是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来体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快速增长。人民币的投资职能处于起步阶段,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人民币的储备职能尚处于萌芽时期,一些国家已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目前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具有不公平性和不稳定性的严重缺陷。人民币一旦国际化,中国以及和中国经贸联系密切的国家将减少美元储备的积累,从而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当前体系的不公平性。人民币一旦国际化,中国就将从美元储备的最大需求国转变为国际储备的供给国,并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内引入更多的竞争,从而将增进当前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国际广告定义中,狭隘地将产品进出口贸易及其国际营销作为国际广告的经济基础,并将“国际性的传播媒体”作为其重要特征。而现代国际广告是国际广告主使用特定的媒体向异文化目标人群传播品牌信息,是品牌与异文化目标人群平等沟通以实现品牌目标的互动性传播活动。因此。品牌的国际经营才是现代国际广告的新的经济基础,应以广告主资本的民族性和品牌的异文化性作为判断国际广告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下列问题对刚刚过去的亚洲金融危机加以讨论,继续求教于陈观烈教授。1.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得失及其与新型国际金融危机的关系;2.关于对冲基金和“主体投机攻击”的实证资料文献介绍;3.国内金融秩序混乱,体制落后和结构失衡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关系;4.经济金融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的资本快速流动究竟是机遇还是陷阱?  相似文献   

7.
欧元启动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元作为一种独立的超国家性质的法定货币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它的启动无疑会对世界经济及国际金融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跨国货币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尤其深远。它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它将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它的启用将使国际货币体系由美元主导的单极格局转向美元、欧元、日元主导的多极格局。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表明,金融资源的过度开发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条件。本认为,国际金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国际货币制度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国际金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是保证国际货币制度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而国际货币制度的垄断性与不完善的约束机制是造成国际金融资源过度开发乃至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要适应国际金融资源合理开发与配置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走出去”是我国参与全球化产业转移,促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抢占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在承包国际工程中,要做好项目考察与论证,掌握国际项目运作规则,熟悉经营和结算业务,注重外派人员管理。  相似文献   

10.
国际能源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国际能源供需的历史,其宏观特点表现为:消费总量不断增加,发展中国家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化石能源储备较丰富,地区储备差异促进能源贸易;各国能源利用效率差距较大。国际能源发展存在多元化、环保化、高效化、全球化的特征。文章分析了国际能源的发展趋势。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将持续增长,中国与印度增长最快;能源结构短期变化不大,长期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转换;优质、高效、洁净能源长期看好;能源科技发展至关重要;节能倍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