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解决该问题的不同制度安排,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的宗旨之一.此次金融危机表明,这一问题不仅远未解决,且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2.
从《资本论》出发,以信用制度的发展和消费资本两个维度解读2006年全球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具有深层背景:一方面,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通过资本的神秘化掩盖了生息资本利润来自剩余价值的分配,导致虚拟经济和三级市场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盯上工人消费基金的生息资本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为抵御一般利润率下降不惜追逐“洪水期”前的利润。新自由主义时期的新历史条件使当前危机不可避免地带有金融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现行金融制度与全球化的矛盾,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严重失衡,政府对金融监管的忽视及缺乏有效的金融调控体系是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我国应采取措施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4.
康翻莲 《经济研究导刊》2009,(32):114-115,125
美国金融危机与信用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信用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建设我国的信用制度?如何防范信用风险成为目前我国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分析美国金融危机根源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票号及我国信用制度的现状,指出我国信用制度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稳定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社会稳定的基础,金融出了问题就会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动荡。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金融海啸迅速席卷全球,酿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次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监管松弛是本次危机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浙江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刚 《经贸实践》2008,(12):60-6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中的风险通过各级金融衍生产品传递给全球,使金融发展的不确定性通过金融危机集中体现出来,造成了难以计量的经济损失和对市场的巨大冲击。前不久美国及欧洲各国政府出台总额高达数万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与以往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自由经济原则背道而驰,这充分说明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以及广泛性。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尤其是对浙江省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银行业如何面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银行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我国银行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金融监管制度、超前消费和自由经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结合国内金融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我国银行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7年以来,美国房屋的销售量和房地产价格同时连续下滑,致使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在2008年8月份爆发,阴影所致,威胁全球。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场发生在美国的次级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造成了其他国家相继卷入此次风波之中。然而,历史却是惊人的相似,至少在经济危机发生的原理上是近乎一致的。本文试图以史为鉴,以1929—1933年大萧条后各国的反应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来分析此次次贷危机可能带来的国际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9.
2007年以来,美国房屋的销售量和房地产价格同时连续下滑,致使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在2008年8月份爆发,阴影所致,威胁全球.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场发生在美国的次级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造成了其他国家相继卷入此次风波之中.然而,历史却是惊人的相似,至少在经济危机发生的原理上是近乎一致的.本文试图以史为鉴,以1929-1933年大萧条后各国的反应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来分析此次次贷危机可能带来的国际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贸易保护主义悄然在世界范围内蔓延,自由的国际贸易体系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是否会重蹈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世界性贸易战的覆辙?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和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的国际贸易保护进行比较研究,作者认为由于在危机爆发后可供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国际贸易的约束规则、国际生产体系、国际协调机制和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等方面与大萧条时期存在着不同,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有国际贸易保护的趋势,但由此引发1929-1933年大萧条那样的世界性贸易战的可能性较小。然而,国际经济界仍要防微杜渐,采取有利措施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1.
暴冰 《经济师》2000,(12):106-107
商业银行是随着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完善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血液与灵魂 ,其社会职能也在不断扩大 ,业务领域也发展为国际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不单影响本国的经济运行 ,也对全球的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中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连带的世界金融波动一再向人们显示 :世界发展到今天 ,国际经济已形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东南亚金融危机中 ,只有新加坡、香港幸免于难 ,究其原因 ,除宏…  相似文献   

12.
一、信用制度对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性制度之一,对于促进社会分工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性、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与一般的制造业不同,服务业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具有必然性。从深层上看,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是源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从中间层次上看,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源于现代自由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的根本缺陷;从表面上看,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是因为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误导。从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进而又加深为世界性经济危机,其内在逻辑在于大资产阶级掌控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孕育了危机全球化的所有基因。  相似文献   

14.
绿色信用制度是中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经验有: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主体协同,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治理创新的系统性创新,始终坚持总体谋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的差异化实践,始终坚持行政率先、市场耦合、社会拓展的稳健式实践。实证研究发现,绿色信用制度与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随着绿色信用制度不断强化,制度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由正向逐渐转为负向。实践层面,绿色信用制度缺少绩效评估,也存在制度冲突、拥挤和缺位等问题。因此,要着眼制度替代以强化绿色信用制度选择,着眼制度互补以强化绿色信用制度耦合,着眼制度冲突以强化绿色信用制度协同,着眼制度空缺以强化绿色信用制度查漏补缺,着眼定性定量完善绿色信用制度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根源:制度与模式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啼 《发展研究》2009,(2):16-19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不断,东南亚、俄罗斯、巴西、土耳其、阿根廷等国相继爆发金融危机,2008年越南也出现较大的金融动荡。本文以过去近十年来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这些金融危机中的共性和规律,国际制度不合理及新兴市场国家选择模式失误,是金融危机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6.
国际协调是不同国家间的合作与博弈,体现的是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和深化,加大了经济、金融领域国际协调的力度,拓宽了协调的范围.然而,世界各国在货币政策的协调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应对金融危机的协调与人们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国际协调与国家利益独立的矛盾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在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面前,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博弈与碰撞中,如何处理好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把握政策的导向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李鹏程 《经济视角》2012,(5):128-129,3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近5年。美国收入分配差距导致的过量信贷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导致的全球经济失衡则使美国的次贷危机蔓延至全球金融危机。为保证经济复苏,短期主要国家要一定程度宽松信贷,满足全球必要的流动性,但重要的是长期必须转变信贷投放机制;长期则需采取一系列财政手段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地,必须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探索创新性制度安排以解决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我国目前的信用制度问题从交易市场层面、制度层面、制度运行机制层面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从信用信息网络、信用制度建设、信用制度运行机制三方面强化信用制度的约束。  相似文献   

19.
现代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信用制度的高度发达之上。信用制度通过与互联网结合,在形式、作用和风险防控等方面都发生了诸多变化。但网贷平台爆雷事件的频发也暴露了互联网金融的隐患。对于互联网技术与制度结合下的信用所发生的变化,现有文献关注较少。本文从马克思信用理论出发,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起点,探讨互联网信用制度的新特征和新作用,并分析信用制度与互联网结合的新信用制度形式在风险防控中的困境。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一种同时包含技术和制度双重意义的信用形式正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对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目标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际社会关于此次金融危机成因和教训的讨论很多,尤其是二十国集团华盛顿金融峰会以来,各界已经对金融监管、国际金融组织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的改革达成了一些共识。本文将主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对此次金融危机前货币政策进行系统性回顾,反思金融危机前的货币政策,并对危机后的货币政策目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