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即使是损失很小的操作风险事件,也会引发巨大的声誉风险并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探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效应及影响因素,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以2001年1月至2019年3月中国上市银行公开披露的201件操作风险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国家声誉的风险分担机制,相较于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更低且恢复较快;而涉及高管人员的操作风险事件会造成更大的商业银行声誉损失。本文进一步对声誉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国有大型银行比中小银行更易受到声誉损害,但国家声誉对国有大型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声誉风险效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风险抑制作用会与商业银行有形资本形成"替代效应"。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中,应重点关注中小银行和高管人员在监管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完善落实有形资本的监管制度提升对声誉风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蔡楠  范洪波 《金融论坛》2006,11(12):45-49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的损失事件不时出现,操作风险日益受到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收集我国境内上市的5家银行2002~2006年6月披露的308个事件的相关数据,运用Tobin#Q比率来测算企业绩效和公司成长性,从而验证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披露对银行市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上市银行的股价波动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披露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且市场价值的损失会显著高于操作事件自身金额;对于不同资质的上市银行,Tobin#Q比率高的银行,损失的比例也会偏高,这意味着对于高成长性银行,操作损失事件对市值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的损失事件不时出现,操作风险日益受到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收集我国境内上市的5家银行2002—2006年6月披露的308个事件的相关数据,运用Tobin’Q比率来测算企业绩效和公司成长性,从而验证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披露对银行市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上市银行的股价波动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披露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且市场价值的损失会显著高于操作事件自身金额;对于不同资质的上市银行,Tobin’Q比率高的银行,损失的比例也会偏高,这意味着对于高成长性银行,操作损失事件对市值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际国内银行操作风险事件频发,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与市场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管理不同,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通常以不经常发生的离散事件或偶然事件等形式出现,往往被商业银行自身所忽视。随着银行机构越来越大,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以及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趋势,银行业务对计算机为代表的IT技术的高度依赖,使得一些操作风险极易导致严重后果,这也是银行高度重视操作风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效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这一定义是巴塞尔委员会综合国际活跃银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在《新资本协议》中给出的。它既指出了操作风险生成的源头(内部控制流程、员工、自动化控制下的计算机系统或外部事件),又给出了它可能导致的后果(即造成损失)。纵观近年来中外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因操作风险引致损失的事件,无一不是由上述原因而来并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损失及声誉损失。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银行业因操作风险导致的重大资金损失案件频发,触目惊心,严重威胁着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安全。巴塞尔委员会在2002年举行的一次全球性针对银行操作性风险的调查表明,参加调查的银行共报告了47029件每件损失超过1万欧元的操作风险事件,平均每家银行在这一年间发生了528起操作风险事件,其中有5家银行在这一年间发生了超过2000起操作风险事件,一年造成的损失近80亿欧元。从国内银行业看,由于缺乏对  相似文献   

7.
极值理论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操作风险对银行造成的影响日益扩大。如2005年中国银行黑龙江河送街支行由于内外勾结、盗用巨额银行承兑汇票10亿元;2006年中国银行双鸭山市四马路支行因同样原因损失4.325亿元等。这些操作风险事件使银行的声誉和经营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均越来越重视对操作风险的研究。而正确地度量操作风  相似文献   

8.
国际和国内银行业操作风险事件频发,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于处在经济转型之中和正在加速推进改革开放的中国银行业来说,防范操作风险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防范操作风险的认识,加快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遏制和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的发生。 与市场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管理不同,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通常以不经常发生的离散事件或偶然事件等形式出现或许因其成因简单和以小概率事件发生,这项商业银行“开门即来”的最古老的风险,往往被监管当局或商业银行自身所忽视。随着银行机构越来越庞大,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银行业务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IT技术的高度依赖,以及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一些操作风险易导致银行很大的甚至是极其严重的后果,这也是银行高度重视操作风险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操作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约占金融机构损失的四分之一,银行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损失有很大比例来自操作风险事件。监管机构对操作风险管理日益重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也已对操作风险提出资本计提要求,银监会也已明确了以三大风险(信用、市场、操作)为主的监管思路,并针对操作风险管理及资本计提发布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A股全流通发行后265家IPO公司432次锁定期解除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事件日前后有显著的价量效应。自T-8日至T+2日,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为-2.3%,且在随后两个月内没有出现反转;在事件日,发现有163.2%的异常成交量,其后快速回落至33.2%的永久性异常成交量。子样本分析发现询价对象样本具有更为显著的价格效应,而牛市和熊市中锁定期解除效应也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上市金融机构的股票日收益率为金融风险的代理变量,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和脉冲函数分析方法来研究区域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和扩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内不同区域的金融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传染效应,即代表区域金融机构的不同地方性银行之间存在显著的风险传染,而且在风险集中的时期,区域间的风险效应出现了双向效应,更加复杂;研究也证明区域金融风险也存在显著的扩散效应,即地方性银行对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存在明显的风险扩散。而且在高风险时期,区域金融风险的扩散效应影响到的金融机构数目数目更多,情况更加复杂。在研究中将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分解为国有银行和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地方性银行对这两者的扩散效应不尽相同,其对后者的扩散效应更加明显,而且在风险集中的时期,不同地方性银行对不同的全国性金融机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并非简单的扩散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12.
陆静  胡晓红  王萌 《上海金融》2013,(4):69-73,118
声誉是商业银行不可或缺的信用基础和无形资产.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选取2000-2012年期间媒体公开报道的16家中国上市银行声誉事件披露前后股票的市场反应,研究了声誉事件对银行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负面声誉事件主要与银行产品有关,而正面声誉事件主要与银行获得各类奖励有关;负面声誉事件将导致公告日银行股票显著的负超额收益,正面声誉事件将导致公告日银行股票显著的正超额收益,说明市场对银行声誉的提升和下降有明显反应,商业银行及其监管部门必须认真对待声誉事件,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负面声誉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除去市场风险,银行股票还受到利率风险的影响,因为银行的盈利能力是现行利率的函数。本文基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沪深300指数2010年8月18日—2015年8月21日的收盘价数据,以及此样本区间内中债国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到期收益率数据,应用OLS-GARCH-M模型对银行股日收益率、市场日收益率与日利率波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股日收益率与市场日收益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尽管日利率波动没有直接显著地影响银行股日收益率,但是银行股日收益率的波动对于日利率波动却显著敏感,从而间接地影响了银行股日收益率。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银行机构发生各类案件中,大量案件发生于柜面业务中,如再加上差错事故或其他涉讼事件,银行业柜面操作风险损失远大于此。大量的差错事故、法律纠纷和经济案件不仅给相关银行带来极大压力,也给银行全行业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并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市场信誉,成为中国银行业经营发展之重大威胁。于是,探讨并有效进行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已变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对于信息化水平较高的银行业而言,信息系统发生故障的几率已降至最低限度。然而,近几年国内多家银行都曾发生过因系统故障导致业务中断的事故,这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银行业来说,无疑是一种致命的信誉损伤。根据《巴塞尔协议》,现代银行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其中,操作风险是指因操作流程不完善、人为过失、系统故障或失误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因此,在银行经营管理的范畴中,防范、  相似文献   

16.
子超 《中国外汇》2008,(7):32-33
约49亿欧元的创纪录交易亏损,终结了法国兴业银行衍生品行业最赚钱银行的声誉。法兴银行交易员的违规操作再次引起人们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安全的反思。通过本专题讨论,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正是交易员的操作风险、银行的委托一代理关系面临的道德风险和市场系统风险,使一只蚂蚁有了撼倒大树的力量。而数年前的“中航油”事件也似乎在提醒着我们。金融衍生品风险离我们并不遥远。如何看待这些中、外金融衍生品事件,发现孤立、偶然事件之中的必然,更好地发展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正是本专题的组稿意图所在。  相似文献   

17.
陈立泰  田娟  杨睿 《上海金融》2013,(3):85-90,118
本文实证研究了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中国上市公司的不同类型股东增持对股价及交易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论是首次增持还是再次增持,高管增持所引起的市场效应都显著小于控股股东、非控股法人股股东;控股股东与非控股法人股股东在首次增持时,产生了显著的负的异常收益率和正的异常交易量,再次增持时,则产生了显著的正的异常收益率和负的异常交易量.考虑到事件集聚性和风险要素变化的噪声影响,本文还进行了干扰排斥性检验,结果证实,上述结论是相对纯净的.  相似文献   

18.
操作风险包括内部业务运转漏洞带来的风险、人员道德操守和操作行为带来的风险、业务操作系统平台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带来的风险,还包括外部事件冲击带来的风险。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不同的是,无论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冲击,操作风险中的风险因素始终贯穿于银行的业务操作过程中。在银行业所有风险中,因操作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已仅次于信用风险。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操作风险,对加强操作风险的管理、控制和监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蓝洁 《中国信用卡》2007,(9X):58-61
1998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首次发布操作风险管理文件。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操作风险的损失是指与操作风险事件相联系,并且按照通用会计准则被反映在银行财务报表上的财务损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巴塞尔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来说,既无法回避操作风险,又深恶痛绝操作风险。说无法回避,是因为操作风险自商业银行诞生伊始就伴随其左右,并时刻存在于商业银行的运行之中。说深恶痛绝,是因为操作风险危害性极大,杀伤力极强。20世纪90年代相继发生的巴林银行、大和银行事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