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旨在通过内容分析法梳理与研究我国旅游法律法规条文中社区参与旅游的权利.研究发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权利仍未完全得到法律保障,社区参与的主体地位在法律法规层面上尚未确立.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当前旅游法律法规以部门规章为主,法律层级和法律效力较低,适用范围较窄;尚未或者较少在立法宗旨和专门章节或条目上体现社区参与旅游的内容;在保障社区参与的政治权利与经济权利方面尚存不足;在促进当地居民社会增权与心理增权方面仍须完善;部分法律法规重于社区责任和义务的强调而轻于相应权利的赋予.为此,就我国社区参与旅游权利的立法层次、宗旨、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由于政策推动及内部旅游需求增加而成长快速,从而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人力资源培养的问题也迫在眉睫.本研究以台湾地区为例,检视台湾当局旅游发展政策的转变及其对旅游人力资源发展的影响.研究显示:(1)台湾旅游政策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教化转为经济功能、劳动力再生产及产业升级为取向;(2)台湾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培养是由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渐成形,以市场规范和国际服务品质为主要考量.建议未来台湾的旅游人力资本发展策略不应只局限于高品质的旅游人力培育,而应重视辅导一级产业人员转型及对小型企业的扶植.  相似文献   

3.
旅游社会科学中的建构主义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凌 《旅游学刊》2011,26(1):31-37
区别于传统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建构主义强调思维视角上的建构性、社会性、互动性和系统性与方法论上的相对主义。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在旅游研究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文章从理论上概述了建构主义的本质和特点,并分析了建构主义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随着旅游研究的深入,建构主义范式在旅游研究中的体现将主要在3个方面:重视旅游现象中话语系统(包括语言和图像)的作用;重视符号和意义的建构;注重研究旅游建构的主体、对象、途径,以及围绕建构而形成的社会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旅游后悔心理的后续行为表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悔是全面解释消费者满意度和后续行为意图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梳理了消费者后悔心理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旅游者后悔心理的基本定义和成因.在此基础上,对实证调查资料使用因子分析法总结出旅游后悔心理的后续行为表现为5类: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断绝该地旅游并影响亲友和借鉴经历调整心态.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较女性更容易"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及"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方式表达自己的旅游后悔心理;个体所学科别的差异对采取这5种行为方式来表达旅游后悔心理没有明显的差异.本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旅游后悔心理实证研究的不足,为旅游目的地经营者有效疏导旅游后悔心理提供了战略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付磊 《旅游学刊》2007,22(2):7-8
中国旅游研究目前的学术地位与产业地位并不相称.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的旅游研究相对产业发展而言滞后了,或者说实践相对理论而言反而超前了.面对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审视旅游研究的方向,或者说研究的对象与重点.个人认为,中国的旅游研究应该立足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旅游社会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由于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尚未成熟,旅游社会学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旅游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行了尝试性探讨,认为旅游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应是旅游者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关问题的集合,包括旅游者个体和群体两方面。旅游者个体研究包括旅游者行为及引起该行为的动机、心理、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深层因素,属微观旅游社会学范畴;旅游者群体研究包括社会关系、跨文化交际、社会影响、旅游人流等宏观旅游社会学的层面。此外,本文还对旅游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邱洁威  查爱苹 《旅游学刊》2015,30(3):95-105
诞生于欧洲的社会旅游,在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旅游/度假参与问题、减少社会排斥、增进社会融入、提高社会福祉等社会问题上具有重要价值.给予社会旅游一个明确的概念成为各国社会旅游研究最基本但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从国外有关社会旅游概念研究的多重解读出发,在厘清其概念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首先对构成社会旅游内涵的3个要素——干预对象、干预主体和干预途径进行详细阐述;之后深入剖析社会旅游概念界定长期陷入困境的原因;最后依据干预对象范畴的不同,将社会旅游划分为基本模式、延伸模式和包容模式,从而为不同国家及社会背景下准确理解社会旅游的概念内涵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林璧属 《旅游学刊》2007,22(2):9-10
旅游研究对象是现实社会经济中的旅游现象及与之相关的旅游行为规律、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企业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坤  王进 《旅游导刊》2021,5(1):43-57
游客旅游行为失范时有发生,威胁着旅游资源与环境安全。心理归因影响个体行为逻辑,归因偏差是解释心理归因的经典理论。本文引入归因偏差理论,采用实证方法探究旅游行为失范背后的归因偏差因素,为减少旅游行为失范提供心理学依据。研究发现,归因偏差能够引致旅游者心理认知偏差,后者直接引发和助推旅游行为失范。心理环境和群体心理对引致旅游者的心理认知偏差和行为失范具有显著作用,归因偏差成为旅游者弱化旅游行为失范结果的心理屏障,可激发或促进旅游行为失范的发生或持续。研究认为旅游地可从完善硬件监控、控制游客流量、强化失范行为负面教育、发挥在场监督作用等方式削弱归因偏差效应。  相似文献   

10.
白凯  符国群 《旅游学刊》2011,26(12):49-56
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基础单元,一直是社会科学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比较而言,国外旅游研究领域虽长期重视家庭旅游决策研究,但其理论成果的本土化应用仍值得质疑,重要原因之一是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消费者行为内涵与表现的独特性。由此,文章在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上提出了家庭旅游决策研究的本土化理论视角(现象学视角——发现问题;社会学与心理学视角——提炼与解析问题;管理学视角——解决问题)与分析思路(家庭结构;意识形态;内容与结构组成)。以期该命题的中国本土化研究能归于本源,凸显中国本土社会文化下家庭旅游决策行为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