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互动中融合发展多校区大学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精神文化融合为“一”是多校区大学文化的目标,互动是文化融合发展主要策略本文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多校区大学文化互动机制的建设以信息对称为基本目标。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传播大学主导文化,发挥教师在文化传承融合中的作用,建立学生社团跨校区活动机制,建设校园网提供交流互动平台,从而促进各校区信息对称。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是高校健康有序运转的两部“推进器”,把握关键环节是建设和谐大学的必要条件。准确把握和处理建设和谐大学的关键环节,离不开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的运用。要以“法治”保“德治”,夯实建设和谐大学的制度基础,要以“德治”促“法治”,筑牢建设和谐大学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3.
大学文化是大学建设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大学育人不可缺少的要本,彰显着大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着人才的成长。福建商专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筑就并形成了“商专样式”的现代职业大学校园文化特色:文化创设以践履现代大学“四大功能”为根本,解决“做什么文化”的问题;文化创意以“五个打”为路径,解决“怎么做文化”的问题;文化创建以“八个明确”为抓手,解决“如何做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的文化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以提高大学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使命感为目标.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要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三个层面,找准突破口,把握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高职院校的文化氛围应该是融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于一体的高职文化,这种文化氛围的构建,要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改造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企业文化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秉承“大学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通过模拟仿真手段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搭建双向交流平台落实校企文化互动渠道,并充分发挥政策对校企文化互动的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大学承担着建设和谐文化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的"无家可归"造成了作为承载着社会文化因子的个体之于整体社会文明的归属感缺乏,使建设和谐文化的社会主体缺位。为此,大学建设和谐文化应全面加强大学生归属感教育,即以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充分突显大学生主体价值;以大学行为文化建设为主体,充分彰显大学生主体精神;以大学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充分张扬大学生的主体个性;以大学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实现大学生的"诗意栖居",培育具有和谐精神的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兵 《现代经济》2007,6(8):29-29,26
儒家思想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通过对儒家思想中的“忠孝”、以“仁”为本和诚信敬业等思想的分析,从体制性企业文化、管理性企业文化和经营性企业文化等现代企业文化方面,探讨了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文化建设具有内在统一性,两者相互融合、交互作用,共同引领高校的发展方向.两者在“双向交互式”融合机制中相互包含、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实现大学文化与高校党建工作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提高大学党建工作水平,提升大学文化建设软实力,促进大学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缩影,而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构建“美丽中国”的根本。本文在正确认识“美丽中国”时代条件下,对当前大学生态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落后、主体不明确、特色不突出、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脱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美丽校园的若干思路进行了探讨,大学有必要完善原有校园文化系统,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将“美丽中国”的建设融入大学校园的行为实践中,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建设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学术自由、大学制度和大学环境等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大学的教育力、凝聚力、创造力和领引力等核心竞争力,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学所从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文化的活动,构成了人类全部思想与活动的基础。大学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大学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发挥独特作用的前提,作为社会文化的引领者和知识创新的高地,作为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大学理应成为和谐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新的基地。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了体制划转院校大学文化的缺陷,并提出了构建此类院校大学文化的方略应该反省现实、找到立足点,树立紧迫感;重视管理基础工作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塑造并维护体制划转院校的社会现象;以大学人格化为目标不断加强大学精神锤炼。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广大学生精神境界,营造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引领高雅的校园文化生活,福建江夏学院近期组织了以“我读《大学》,大学“读”我”为主题的学习读书活动。目的是通过专题学习读书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实现:“我读《大学》,把握真精神”,“大学“读”我,获得大觉悟”;激发他们对传统优秀经典研读兴趣与热情,为传承文明,提升修养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国家批准和推行“两型社会”建设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举措。“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和模式,可以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精华,尤其是道家的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理念和文化思想,能为两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道家文化启发我们推行顺应自然的发展模式,提倡节省实用的建设观念和绿色、低碳、可循环的消费行为,建立客观实际的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以杜绝过度投资、不当消费以及浪费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大班型授课及文化教学一直存在比较多的困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大、小班课型加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的模式,为解决这些困难提供了契机和便利。笔者认为语言文化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语言的结构、语用和人文层次。大学英语教改的三种课型正好与之对应。而且在小班型听说课和网络自主学习的配合下,大班型文化教学还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大班型语言课堂存在的弊端。所以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实行大班型文化讲座式课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学位仪式文化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承和弘扬大学精神,重建大学里的各种“礼仪”制度尤为必要,学士学位授予仪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学位仪式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精神的弘扬起着重要作用。新时期的中国大学有必要通过借鉴有益的经验建设自己的仪式文化,彰显大学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6.
赵秀清  赵莉莉 《现代经济》2009,8(3):149-151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气”、“神”,是城市的灵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贯穿始终,才能彰显城市特色。本文以成吉思汗大街概念规划为例,通过对城市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挖掘,把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建设起来的民族文化、建筑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加以保护和发展,并组织到现代城市建设中去,以加强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的特点,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家天地》2005,(5):70-71
祁剧,发祥于湖南祁阳,旧称祁阳戏,又称楚南戏。新中国成立后,始定名祁剧。她适应湘西南民风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代表了以祁阳为中心的湘西南千百万民众传统的情感表达方式,蕴含着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是湖南现存地方剧种中最为古老、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舞台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郭沫若先生曾评价“祁剧是全国名列第二的优秀剧”,周恩来总理曾指示:“要发展祁剧。”近几年来,祁阳县委、县政府按照“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的要求,以抢救祁剧资源、振兴祁剧艺术为己任,扶持祁剧,精心打造祁剧文化品牌。以祁剧500年庆为契机,积极拓展祁剧文化产业的经济潜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和谐文化,为建设和谐大学指明了方向。大学应担当起引领社会和谐文化的责任。和谐大学建设应该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塑造大学精神,建设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9.
大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机构,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大学文化可使大学获得比较优势。根据大学文化建设的五个指标: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办学特色,由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对大学文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大学文化水平评估,为进一步推动大学文化的建设与实践创造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建设需要有力的平台支撑。宿州学院抓住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历史发展契机,找准大学文化发展战略定位、以四大平台建设为抓手,形成了校本历史、地方人文、中西交汇、古今辉映的多元融合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