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美控制权之争势必成为管理学上的经典案例。文章从对职业经理人的信任与约束、创业大股东的地位与利益保护,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连续和协同等视角出发,分析国美之争所带来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剖析国美控制权之争案例,对职业经理人作为独立董事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进行重新认识,同时也重新对职业经理人进行定位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国美陈黄之争为例,对我国家族企业委托代理的现状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优化治理结构、提高家族企业主综合素质及能力、完善职业经理人的引入、激励及约束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0年国庆前夕暂时落幕的“黄、陈”国美控制权之争,可谓我国资本市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丛林争霸”。曾被国美电器收购的原永乐家电负责人陈晓,作为国美电器的负责人,对国美前任董事局主席黄光裕提起法律诉讼;而此前一天,国美电器刚刚收到黄光裕代表公司要求撤销陈晓董事局主席职务的函。  相似文献   

5.
国美电器控制权争夺事件作为我国现代商业社会的一个经典案例,对于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的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剖析该案例中职业经理人与创始股东之间争夺控制权的动机和行为,从公司治理角度分别探讨了职业经理人与创始股东以及民营上市企业之间存在的治理困境。以期为深化对职业经理人促进公司治理发展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与融资结构在投资者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投资者利益得以保护的前提,合理的融资结构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效手段;而公司治理缺陷则可能诱发经营者借助种种手段,包括改变融资结构来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本文首先在理论上阐述了公司治理、融资结构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通过对国美控制权之争的案例分析,剖析了国美电器因公司治理缺陷而引发的经理人通过融资结构稀释控股股东股权进而对投资者利益造成侵害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决策融资战略,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美事件诞生了一连串的问题:是黄光裕和陈晓的最高领导权之争,是职业经理人和公司创始股东之争,也是风投资本与公司自有资本的较量。国美事件本身及其中黄光裕,陈晓和贝恩资本的相互博弈使得国美事件对民营企业乃至国有企业的发展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体制改革》2011,(4):167-170
控制权是理解公司治理全部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呈现出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度高;以金字塔结构下的间接控制为主;小股东控制类型较典型;实际控制人拥有公司控制权,公司意志主要体现为实际控制人意志等特征。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造成公司治理中的权利配置失衡、“三会”流于形式、激励约束对象错位和不到位、对中小股东利...  相似文献   

9.
从国美事件谈中国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国美电器前董事长黄光裕和现任董事长陈晓在争夺国美控制权的过程中,出演了一部业内罕见的商战片.争夺在创始人兼大股东黄光裕和职业经理人陈晓之间展开.文章针时在控制权争夺中所涉及的股东大会与董事会权利的分配、大股东在公司的地位以及职业经理人的角色等有关公司治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家族企业和中国普遍意义上的公司治理得出相关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国美控制权争夺的实质及其对家族企业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离开国美电器董事会之后,为避免控制权失落而与职业经理人陈晓展开激烈的股权争夺。针对这场争夺凸显出的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诸多缺陷及问题,文章将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探讨内部权力制衡和内外部综合治理制度等机制的设计,以期实现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美之鉴 “国美电器”企业控制权争夺大战启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国美电器大股东、潮商黄光裕与职业经理人陈晓有关公司控制权的争战,被媒体称为中国企业进化史上的经典案例、世纪经典商战。透过这一商战过程,世人不仅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架构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还能感受到我们这个国家法制的进步及社会人文精神的进步。对许多白手起家并处于转型期的潮商企业来说,国美权利争战,更是给企业家们提供了思考与启迪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12.
尽管目前笔者还不能对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的未来发展趋势下定论,但争夺各方都是在遵守既有的公司法框架,各自博弈和争取利益形成的一个理性的局面。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从家族企业向公众企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3.
自国美之争发生以来,持续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引发了国内学者对于公司治理的一系列争议,唤醒了人们应当重新审视公司治理的问题的意识.国美从家族企业向上市公司转型之路可谓是走的步履维艰,其实质是中国家族企业在转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矛盾的集中体现,尽管国美案已经过去了,但其中对公司治理的探索之路却没有因此止步,其为家族企业的转型之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国美案中隐射的部分法律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包括职业经理人的服务对象,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的关系,以及国美施行股权激励问题.最后笔者认为导致这些严重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公司治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就此对监事会制度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财务控制权的内涵及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出发,探讨了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与财务控制权的关系,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是财务控制权的配置,上市公司财务控制权配置的基础是资源,并对上市公司财务控制权的配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房煜 《中国企业家》2010,(17):52-56
"如果黄总想一直绝对控制这个公司,2004年,他就不该让国美上市。"——黄光裕与陈晓对于家电连锁及资本市场的认识差别,或将决定他们最终命运之殊途  相似文献   

16.
《中国总会计师》2010,(10):25-27
9月28日,激烈的国美控制权之战告一段落。陈晓保留了董事局主席的位置,而黄光裕则保住了控股股东的地位。对于这场争斗,难言到底谁取得了胜利。但这场爆发于公司创始人兼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掀起的波澜绝没有平息,也许还只是个开始……  相似文献   

17.
所谓家族企业是指控制权掌握在某一个家族手中,由家族成员担任企业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家族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比例高达40%.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家族企业几乎覆盖了除行政垄断之外的所有行业。由于家族企业在创办初期主要是由家族成员直接经营管理.降低了代理成本.同时,根本利益的一致促使其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决策迅速、反应灵敏,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然而.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大股东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公司治理的核心已经转变为如何处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在全流通的情况下,如何能让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同甘共苦"是时下一个热门的话题。而"控制权私有收益"就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本文试图通过目前证券市场的"妖股"太原刚玉作为案例,来深入分析全流通下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利行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2006年至2011年增发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控股股东控制权对公司选择增发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开增发有助于维护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优势和控制权结构稳定,而定向增发降低了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优势、并减少了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度。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优势越高时,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而且控制权较小的控股股东在控制权优势越高时更可能推动公司进行定向增发。  相似文献   

20.
国美之争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表面看国美事件暴露出委托代理关系下的道德风险问题,但究其深层原因,此事件暴露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人的结构并不完善,需要建立一种监管机制来进行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