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分析后发现,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制度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力,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失信行为成本低廉,造成失信收益高等是其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会计失信所获取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成本,同时提出了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会计失信所获取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成本,同时提出了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诚信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从产生、发展到今天的迷失,无疑在向世人说明这样一个真理:会计离开诚信的后果是可怕的。文章分析会计诚信的内涵,论述在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下,改变失信成本和失信收益之间原有的不等式关系,是建造会计诚信之厦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收益成本视角,从个体决策和整体分析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会计失信的原因,从激励机制、信息披露渠道与企业治理等方面构建会计诚信治理体系,以期为构建会计诚信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中,信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企业信誉的作用做了理论上的诠释,并说明现实中的企业是如何在守信与失信中进行选择的.本文认为,企业是否选择对信誉进行投资,主要取决于失信成本和失信收益之间的比较,其中企业信誉信息传播方式、市场竞争和政府行为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与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概念 (一)会计收益的概念从操作的角度讲,会计收益被定义为本期交易中已经实现的收入和与此相对应的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会计收益的五个特点:一是会计收益是基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主要是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收入减去实现这些收入的必要的成本)。从传统意义上讲,会计界是用交易观来计量收益的。二是会计收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之上的,是指某一期间的财务成果。三是会计收益是建立在收入原则之上的,需要对收入进行定义、计量和确认。四是会计收益需要依据历史成本计量费用,要严格遵守历史成本原则。一项资产按照获得时的成本核算直到被销售,才能确认所有的价值变化。因此,费用是耗费的资产或耗费的获得成本。五是会计收益要求当期实现的收入与适当的或相应的相关成本联系。因此,会计收益是建立在配比原则之上。从本质上讲,某些成本或期间成本被分配或与收入相配比,而其他的成本则结转为资产。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亚当·斯密认为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受利益引导的.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利益导向决定了个人的行为取向.趋利就是计算行为的收益,避害就是计算行为的成本.那么人们诚信与否取决于他对私人利益与私人成本的比较.由此我们知道,当今社会失信现象蔚然成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失信成本过低.许多人都可以从失信中捞到好处,使得他们在失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因此,研究失信成本的构成就显得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环境会计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等方面,主要讨论有关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收益、环境成本和环境绩效等问题。国内尚未发现有关环境会计报告成本研究的成果。本文从环境会计报告成本问题的缘起入手,对环境会计报告成本的理论依据、环境会计报告成本核算与分析、环境会计报告收益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环境报告问题是对环境会计报告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的问题,提供环境会计报告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编制并对外公开环境会计报告将成为企业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是近年来会计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会计利润操纵的存在条件、动机;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检验;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方法等。实际上.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是一种经济人的理性行为.它必然满足成本效益原则,即进行会计利润操纵的个人或集团从中获得的收益必定大予其从中承担的成本。因此.如果我们要限制上市公司的会计利润操纵,就必须要降低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收益.或提高其成本.使得上市公司和那些进行会计利润操纵的个人成本大于收益。这就要求我们了解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收益和成本的内容和承担者。本文将在这方面做出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与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概念(一)会计收益的概念从操作的角度讲,会计收益被定义为本期交易中已经实现的收入和与此相对应的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会计收益的五个特点:一是会计收益是基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主要是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收入减去实现这些收入的必要的成本)。从传统意义上讲,会计界是用交易  相似文献   

12.
规制者与被规制者之间的质量博弈过程对产品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在整个博弈过程中,企业的目的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政府的目的同样可以理解为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只不过政府的成本收益函数更加复杂,是经济利益(和经济成本)与公众利益(和社会成本)的集合。企业在博弈中的收益主要体现为生产质量不合格商品的预期收益;预期成本主要表现为生产质量不合格产品被发现后的处罚成本和失信成本,它与处罚的力度和被发现的概率相关。只要生产质量不合格产品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企业就有生产的冲动。政府在博弈中的收益主要体现为受贿收入以及政府公信力提升,预期成本表现为质量规制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耗费以及规制失误(渎职)或受贿被查处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信用损失等。  相似文献   

13.
介绍财务报告体系的新成员——全面收益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会计内外部环境变化、信息用户对会计信息期望与要求变化,会计收益理论不断演进,传统会计收益观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取而代之的是全面收益观的兴起。全面收益观在遵循的收益确认模式上、所依据的成本计量属性上、进行会计核算的立足点上比传统收益观更具先进性。所以为了提升财务报告关于企业财务业绩信息的质量,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应考虑吸纳新成员———全面收益表。  相似文献   

14.
熊其康 《经济界》2005,(1):83-89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国古代就特别重视诚实守信的个人信用理念。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违约、逃废债务等失信行为为何会如此普遍呢?究其原因除了人们的信用意识淡漠外,更主要的是由于我国缺乏完善的个人信用立法和严格有效的信用执法环境,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造成失信收益远远大于失信成本。因此,积极推进个人信用  相似文献   

15.
企业契约签订与有效运行需要签约主体之间以信任为基础的共同知识,而会计的作用在于为各主体提供这一共同知识,维系契约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的本质就是会计诚信.会计诚信同样具有市场成本与收益,会计诚信的成本与收益特征决定了市场会计诚信的均衡.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会计失信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其影响之广、对全球经济冲击之深,已到了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地步。可见,加强对会计失信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从理论上说,通过对会计失信问题的研究,可以更清楚地为我国目前会计失信问题的治理提供现实的证据支持和前瞻性的思考。从现实来说,有利于促使企业为广大中小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成本效益是当前企业较为关心的重点问题。由于其分离或者合一方式不同,会对企业的收益造成不同的影响,所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本文首先分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时的收益情况,然后再分析二者合一时的收益情况,最后辅以国外情况的分析,对二者的成本效益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维护会计信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会计失真与会计失信愈演愈烈的会计信息失真和频频曝光的会计造假案,引起了社会对会计的普遍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财政部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会计法执法情况检查的结果,已用事实证明了会计失真和失信的严重程度。尤其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和审计串通事件接连不断,导致投资者对会计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虚虚实实、真假难辨,使投资者无所适从、盲目跟风,严重动摇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所谓业绩和财务报告的信心。长此下去,我国资本证券市场就会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柠檬市场”。二、会计失信的…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表明加强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协调的紧迫性.文章在对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就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协调的必要性和有效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问题的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会计造假的收益成本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成本效益原则是至上的决策标准,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经济行为才有运作的价值。会计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受制于投入产出规律的经济行为。会计信息是利益分配、财富转移的“引路人”,具有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也正是它的这种功能推动着人们去制造真实或虚假的会计信息。从根本上来说,会计造假是受利益的驱动,是收益成本差的引诱结果。本文试用经济学方法对会计造假的收益成本做初步的分析,并从收益成本的角度对治理会计造假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